<p class="ql-block"> 1960年3月7日,林县第四中学操场,初中三年级,7 8 9 10 11 12六个班,300名学生。在校长郭金铭亲自 组织下,在这里召开支援“引漳入林”出征誓师大会。 这是接上级指示,到山西境内姚村公社工程一线参加劳动,助力“五一”红旗渠通水。</p> <p class="ql-block"> 师生们背上行囊、课本,从校园出发, 要野营户外体验一段军事化行动,肩扛大队红旗,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四中学生会团委委员申廷珍,十六岁的她,己出落的亭亭玉立,身高1米六五的个头,留着学生短发,会说话的脸蛋上洋溢着灿烂的光芒。同学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徒步前行,中午,经过任村公社盘阳村学生招待站,这儿热情的群众已准备有开水、米汤,下午3点到达天桥断,深 壑的络丝潭挡住了去路。眼前见一座用朽木檩条搭设的临时小木桥,人上去会被踩的晃晃悠悠,咯吱咯吱响。</p><p class="ql-block"> 作为旗手就是领头羊,前行极其危险,矛盾在申廷珍脑海里激烈的碰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络丝潭上挺进寒……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今天,为林县人民改变千年吃水之苦,什么都无所谓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花季少年,没经过事,也不害怕, 跟着申廷珍轻盈地掠过天堑险阻。一路欢笑,一路歌,有的班还集体背着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在太阳余辉落幕前, 到达了姚村公社分指挥部所在营地,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村。</p> 第一波王家庄起床号 <p class="ql-block"> 昨天行走了一天,师生们晚上被由整化零,分配安顿到当地多户房东滕好的驻地。天刚亮,听见起床号,又当了宿舍长的申廷珍,一骨碌坐起来,“起床啦,起床啦!”行动军事化,腾、腾、腾,同学们起床叠好床铺,排队一溜小跑到营部食堂吃早餐。</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到河对面抬石灰,两个人一对,五个人一组,半天20回,初来乍到,同学们你迫我赶,争先恐后,劳动展开了明争暗赛。组与组,班与班,比快,比满,比多。定额是半天20回,到下工,有21回,22回,申廷珍她们抬了24回,夺得了第一名。</p> 在艰苦奋斗中磨炼 <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少油缺盐,粗粮淡饭,营养跟不上,对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又进行着透支的劳动。一段时间下来,男女同学成了地地道道的修渠民工仔,太阳公公热情地端着色彩来搽脂抹粉,一个黑瘦,黑瘦的学生们,像课本里旧社会为财主卖力的童工模样,申廷珍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她在工地哪里需要哪里去,重活累活抢着干,把方便留给别人,把重担交给自己,处处发挥出一位优秀学生团干部的良好作风和革命品质。</p><p class="ql-block"> 为早日把红旗渠建成、建好,申廷珍她们运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做铺垫,在工地上征集,快板,顺口溜,小板块,为多快好省修建红旗渠加油鼓劲,在工地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高潮。</p> 快板忽闻伴奏声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工地现场快板儿宣传中,她结识了一位叫王丁香的王家庄小妹妹,当时申廷珍在口说快板为同学们鼓干劲,突然自己听到了附着梆梆的伴奏声,循声望去,一位上穿粉红色碎花布衫,下穿深灰灯笼裤女孩,敲打着梆梆在远处为自己伴奏,:“小妹妹好!”申廷珍主动上前向对方打招呼,小女孩说:“这几天常听到你在说快板,自己家里有爷爷在世时卖油留下的梆梆,听姐姐说的好,就拿来偷偷的配合一下,姐姐不怪罪我吧”。申廷珍十分友好的说,“感谢还来不及呢!”。</p> 夜幕下的露天课堂 <p class="ql-block"> 四中的学生们白天全天参加抬土、出渣、抬石灰、抬水泥等体力劳动,只有到了晚上吃完饭后,才学习文化课和思想教育课。学习场所没有教室,是靠着一道百姓家后墙作背景,更没有课桌,授课者站在前边,同学们席地而坐,或石块儿,或土坯。学习课本知识,课外时事,毛泽东选集,《实践论》,《矛盾论》等。同学们学习劲头空前高涨,难忘的野外晚间课成了同学们惜时为金的寸土光阴,精神食粮。</p> 夜读引来旁听生 <p class="ql-block"> 自从小丁香为申廷珍做了说快板儿伴奏后,这位渴望知识与学问的山里小女孩,就成了申廷珍班课堂外的旁听生,风雨不阻,从不间断。她还带了她的发小王俊贤小妹妹作伴。她们的到来,使这个课堂上课更加有了秩序,纪律,普通话的发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为生怕小丁香她们听不懂。</p><p class="ql-block"> 通过同学们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等,课堂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时而书声朗朗,时而举手抢答,时而刷刷做题。也会放松一下,有做游戏什么的。对于只上了几年小学的王丁香、王俊贤俩来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兴趣,有无限的期盼 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申廷珍落落大方的举止,办事有礼有节的作风,对两位旁听的小姐妹更是关爱有加。在王家庄不但锻炼了自己,也成了一位小老师。</p><p class="ql-block"> 姚村分指挥部郭百锁指挥长听说,亲临课堂,看后当面当场进行了表扬。并通知红旗渠战地记者田永昌,专题刊登了申廷珍她们作为渠上学生代表,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共产主义风格友爱之举,典范之作,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为林平人民大家庭友谊,增添浓墨重彩一笔。</p><p class="ql-block"> 在指挥部的准许下,王丁香、王俊贤她俩成为了该班课堂正式学生,指挥部还发送给了俩人纸笔等。由于小丁香只读了小学几年,不懂不会的,同学们争当活雷锋,会尽量认真手把手教她们。一来两往,人情事理,他们越来越喜欢着对方,看到同学们消瘦的身体,知道缺少营养,王丁香俩便到山上采野果,晚上给同学们分享。又取来家里的柿饼、柿块、红薯给大家吃。</p> 有情友谊 <p class="ql-block"> 情义才是开头,有一天小丁香突然拉住申廷珍说让他到家里看看,记住家门。原来,小丁香和申廷珍一样,同病相怜,也是从小失去了母亲和父亲一起相依为命生活的苦孩子,多么想找到一丝温暖啊。小丁香每晚去听课,从一开始父亲就知道,这天,女儿把喜欢姐姐,要认亲姐姐的秘密告诉了自己唯一亲人父亲,对女儿已经大了,平日里也没有人说句知心话,本是王伯伯心病。女儿说明了情况后王伯伯脸上展开了满脸皱纹,不假思索:“好,你的想法就是我的心结,老爹支持你!”</p> 姐妹结亲隊洞为证 <p class="ql-block"> 王伯伯是一位贫下中农,在村里威信很高,包括主动滕房给民工使用,红旗渠隧洞要从村子下边穿过,服从上级指示,配合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为完成女儿心愿,去找到郭校长希望取得支持。 郭金铭校长专门儿把申廷珍喊过来,问她自己有无这一想法,还考虑到老家父亲会不会同意。</p><p class="ql-block"> 申廷珍说:“有缘在异地他乡生活、学习中遇到这位知心朋友好妹妹,非常荣幸。我俩都是从小没了娘的孩子,她有意我有情,自己非常珍惜这次成亲机会。同时为拉近林平人民群众友谊创造条件,也为日后学生“引漳入林”,在红旗渠战线上注入漳河一滴水,相信远在林县井湾老家的父亲会支持我。”</p><p class="ql-block">. 三方敲定了申廷珍和王丁香结拜姐妹 好事,找了个适当时间,王伯伯还专门做了一大锅剔尖面,招待同学们。</p> 才为亲人却要分别 <p class="ql-block"> 随着红旗渠工程建设逐步有序推进,学生们支援和劳动锻炼已经到预期,林县县委决定。在红旗渠工地上的学生撤回返校。这一消息公布后,王家庄大队组织社员群众,举行了敲锣打鼓的欢送仪式。</p><p class="ql-block"> 才有了姐姐,却又要失去。小丁香一下子慌了神,先是找到父亲,在没办法想办法,还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王丁香趴在屋里米囤上哭了起来,王伯抓头挠腮,左右为难,平时很懂事的女儿。这次咋就这么糊涂?不!情同手足的分离。她是伤心啊!:“起来,快起来,咱去送送你姐姐。”拽了一把女儿,米囤盖儿错开了一条缝。王伯灵机一动,:“有了,林县干旱没粮吃,咱送你姐姐小米让她带回家”。小丁香立刻来了精神,擦擦眼泪:“好”,可是没有袋子,用什么装米,王伯从自己床上抽出长长的枕巾,丁香取出针线折叠枕布缝了个袋子,父女俩满满装了一袋子小米正准备往外走。</p><p class="ql-block"> 申廷珍走了进来“大爹,妹妹,我今天要回林县了,以后有空了到林县我家去串串。我会再来看你们,咱们以后常联系。虽然暂时分开了,但心在一起,我会经常给你们写信。</p><p class="ql-block"> 小丁香扑在姐姐怀里,哭的久久说不出话来。知道亲人要送自己小米,申廷珍说什么也不接受。她说:“在这里我拖累你们不少,你们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报答才是,不会再要的”。</p> <p class="ql-block"> 申廷珍归队了,她肩扛着的胜利的红旗格外鲜艳,凯旋的小将士们向哭得泣不成声的小丁香挥手告别,倔 犟的王伯伯、王丁香跟随着队伍,王伯扛着米袋,王丁香紧随其后。</p><p class="ql-block"> 山一程,水一程。走出平顺,翻山越岭,到了林县任村圪针林,在郭校长再劝导下,王伯、小丁香才一直目送着队伍看不见了,他们转回头。</p><p class="ql-block"> 远处,仿佛一个声音在山谷回荡:“回去吧,我以后会回来看你们的”。</p> 后记 <p class="ql-block"> 成年后,姐妹二人各自在当地成了家建立了家庭,两家人相互走动,相互支持。目前己传承到了第三代人。申廷珍老人今年82岁,王丁香过世多年。没有平顺人民的支持,就没有红旗渠。平顺人民在修建红旗渠和孕育红旗渠精神中做出了不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林州市红旗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王广明</p><p class="ql-block"> 2024.10.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