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之湖,秋天的苏白二堤,这一路走过来的距离大约有五公里,不算很远,如果慢慢走着,一两个小时也就到了,看心情吧。如果拍照,杭州这里对于秋天的表达不是山中红叶,你若去找,在北高峰的北侧山道上,可以看到小片的几棵,但远不如北京香山那种“漫山红遍”来得震撼。银杏叶还不到时候,桂花也已经开过一茬了,十月下旬,除了北山街上的落叶,想想也只有柿子树可拍可看。但西溪湿地的柿树长得很高,而河道又相对显窄,想拍出一张景物配合的好照片并不容易。所幸在十月二十几号,我往西湖边去,在苏堤南口的花港公园内看到有那么一棵,虽然只是一棵,也不是挂果率很高那种,但有园内水景衬托,有枝有叶的,看上去已是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杭州花港公园的形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这里有一条名为花溪的小溪,南宋内侍官卢允升在此建有山野茅舍,并叠石为山,凿地为池,且广植花木,畜养异色鱼类。因其游人萃集及雅士吟咏,后被称为花港观鱼。至清代,康熙帝在此有“花港观鱼”的题书,亁隆也有诗文题刻于碑阴,使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皇家公园。在2003年的西湖西进工程中,又有进一步的设想与发挥,使其原有水系,这主要是指杨公堤那一带水系,与西湖相连,于是在西湖西南方向上的里湖水面上摇橹船开始增多,拍照时如有几只鸭子过来凑趣,效果方面也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苏堤钓者:</p> <p class="ql-block"> 西湖之湖中三岛为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阮公名阮元,清嘉庆年间浙江巡抚,曾于嘉庆五年为疏浚西湖挖出淤泥十万四千吨,并于湖中堆垒成岛。但由于此处泥土松软,不宜进一步开发。直到一九八一年,杭州有关方面才于岛上搞出环碧山庄等项目,并且有过几年夏日夜游的安排。条件有限吧,后来又处于封闭状态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湖面上有雾,远景为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 苏堤有近三公里长,这一路已包含了西湖十景的三个景点,好处是两面侵水,因而空气很好。由南向北桥有六座,左边隔一个里湖可见刘庄(西湖国宾馆),北口左手边是“曲院风荷”,曲院是讲过去这里有造酒的地方,大约为南宋的事,而风荷之说,是指此处的赏荷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这是一个旅游团,车停杭州花圃东的停车场内,可能是增加项目,三转两转他们就转到这样一个游人较少的地方来了。阴雨天中,导游电嗽叭的声音可以传出很远:</p> <p class="ql-block"> 从苏堤北口右拐,过西泠桥进入与白堤相连的孤山路,在这里闲走走可以看一下西泠印社、楼外楼等著名景点。孤山路长约一公里,孤山下的中山公园为过去清代行宫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由白堤上拍新新饭店:</p> <p class="ql-block"> 新新饭店的名气在于有一些文化名人在此住过,地点在北山路上。在西湖南线,那边的那条路叫南山路。</p><p class="ql-block"> 白堤上的锦带桥:</p> <p class="ql-block"> 在孤山一带,有时可见鸳鸯:</p> <p class="ql-block"> 在北山街上拍到的照片(北里湖与白堤):</p> <p class="ql-block"> 荷塘与孤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断桥:</p> <p class="ql-block"> 晴西湖,雨西湖,晴雨相间更西湖。我曾见一个北方来的中年男子在断桥上一站就是十几分钟,也许是二十分钟,他与我们同来,我们坐断桥边的水榭里等他。我注意到他在向西湖的深处凝望,那一定是感慨良多,过去印象,有些需要疏理。但我也知道,眼下的这个桥,是在一九二四年重建,这一现代化桥梁早已与董永、白娘子无关,而与现今人们生活的勾连牵扯到底会有多少,这个我也说不清楚。然而,人文的东西又常常是指那些有故事的,年头越长,越能引人怀恋。九年过后,同时也是疫情过后,我春节期间往苏州去,那也是雨天,出站后在车站南广场见到那个叫做平门的城墙,也是很感意外,浮想联翩。“姑苏城外寒山寺”,知道这句,我却从来没想到过苏州会有城墙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把雨伞放下,雨不雨的也就不管它了,在雨中往前走,在合适的位置拍好照片,那种感觉令人难忘。后来在游览过程中又发现相门,当时是下午四点半,公交车过桥时就发现拍攝条件很好,于是车到站及时跳下,一点儿不怕麻烦地及时走了回去。也许这就是与人文有关的一种感召的力量吧?我想。</p><p class="ql-block"> (感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