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故事

老才臣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信,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逞一时之胜。自古以来,赏菊是秋天的保留节目,咏菊的诗文不可谓不多,可脍炙人口的金句屈指可数。我最喜欢的咏菊诗有三首,一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散恬淡的心境一览无余;二是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对菊花的喜爱真挚而平实;三是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惜花心事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有人喜欢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但我总觉得他落第后怨气颇重,诗中的“百花杀”“黄金甲”“冲天香阵”透着杀气,让人亲近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鞠”即“菊”,“华”即“花”。最初菊花只有黄色一种,后逐渐培育出多个品种。北宋刘蒙泉《菊谱》记录了35种,后又补遗6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所列菊花品名凡276种。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种菊、赏菊的中心,现在仍是一座菊城。</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人们不仅爱菊、艺菊、赏菊、咏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菊花的传说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菊花除了有审美价值外,还有健身养生的功能。众所周知,菊花可以入药,黄菊能清风散热,白菊能平肝明目。菊花还适宜做饮品,一是菊花酒,二是菊花茶。现如今喝菊花酒的不多了,喝菊花茶的大有人在,这是菊花造福于人的实证。</p><p class="ql-block">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能令人长寿。《西京杂记》卷三载,每逢重阳,西汉宫廷上下都要饮菊花酒。其实,陶渊明种菊采菊,并非只为观赏,主要还是为了酿制菊花酒。他的《饮酒》诗有云:“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采摘花朵就是为了酿酒。陶渊明对菊花酒情有独钟,《宋书·陶潜传》说,他生活贫困,有一年重阳节没有菊花酒喝,只好坐到菊花丛中“望菊止瘾”。幸好江州刺史王弘送来美酒,他蘸着菊花喝到一醉方休。</p><p class="ql-block"> 饮菊花茶的习俗起源于唐代,僧皎然曾与茶圣陆羽在九月初九这天饮菊花茶,并赋诗云:“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在出家人看来,饮酒与品茶有雅俗之分,饮菊花茶远未普及到民间。到了宋代情况不一样了,喝菊花茶已蔚然成风。不过,古今沏菊花茶的方法不同,古人是将菊花晒干碾碎,与茶末一起煮沸饮用;今人是将白菊花晒干冲泡,方式不同,功效一也。</p> <p class="ql-block">  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记录了诗坛一则饶有情趣的传说,是关于“菊花”生态的一场争执。王安石写过一首菊花诗,其中有“黄昏风雨暝园林,篱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读了哑然失笑,说:“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并回赠二句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心中不服,说,欧阳公难道不知道《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吗?这是“不学之过”呀!</p><p class="ql-block">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将欧阳修的故事移植到苏轼身上。说苏轼有一次拜访王安石,见到书桌上有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自恃才高八斗,提笔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看了有些不悦,将苏轼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到了黄州,见当地黄菊果然落地铺金,不免心中羞愧。后来他回京时,特意向王安石认错。</p><p class="ql-block"> 当时文坛对欧王之争也是议论纷纷,赞同欧阳修的人反倒多一些。南宋《史氏菊谱》试图息争,调和说:“菊花有落有不落者,盖花瓣密结者不落,花瓣扶疏者多落。”依我看,他也是故作解人,王诗有一个前提——“风雨暝园林”,风狂雨骤之下,菊花花瓣脱落应该是情理中事。</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39回至42回写了“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这次来可不为打秋风,是为了答谢上次“主子”对她的恩赏。</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很讨贾母的欢心,这位风趣的远亲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恰是菊黄蟹肥的时候,碧月捧过来一盘应时的菊花,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回头对刘姥姥说:“过来戴花儿。”一语未毕,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菊花横七竖八地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刘姥姥也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是个小人物,别人取笑她捉弄她,她反而配合大家搞笑。看起来似乎是自轻自贱,实际上是大智若愚。刘姥姥太知道她该扮演的角色了,这不过是取悦众人的即兴演出,菊花正好做了抓哏的道具。自嘲是内心强大的表现,她的人情世故远超捉弄她的凤姐。</p><p class="ql-block"> 看87版《红楼梦》,有三处催人泪下,一是“黛玉焚稿”,二是“探春远嫁”,三是“刘姥姥解救巧姐儿”。这位菊花插满头的“老风流”,竟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国人爱菊,大抵有两大缘由:其一,菊可养生,食用可益寿延年。汉代应劭《风俗演义》载,河南甘谷有一条小溪,溪水上游有很多菊花;山谷中人家因长期饮用菊花滋养的溪水,大多高寿。其二,菊可励志,古人认为梅兰竹菊都有凌寒独立、傲然不屈的品格,因此称其为“四君子”。陶渊明最是钦仰菊花的高风亮节,他在《和郭主簿》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p><p class="ql-block">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p><p class="ql-block">菊花耐寒、高洁、坚贞、淡泊、飘逸、幽香,故被陶渊明引为知己。陶渊明的一生并不美满,两任妻子早亡,几个儿子也没多大出息,后半生贫困潦倒,但他仍寄情田园,饮酒赏菊,在一个没有诗意的年代活出了诗意的人生,这或许就是菊花给予他的信念和力量吧?</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陶渊明尽管爱喝菊花酒,却只活了63岁。不过,他留下了那么多爱菊的诗话,还有一个名叫“爱菊”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 甲辰 菊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