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校庆活动纪实

李根才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6日,上海市松江二中举行了建校120周年校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从1904到2024,这些独属于松江二中的鲜明印记,一直绵延至今。10月26日,秋雨绵绵中,百廿名校张开怀抱拥抱八方校友!</p> <p class="ql-block">  原65届高三(六)班及62届初三(四)班(吴祖顺、李藕娟、陈一心)的25位同学重回母校相聚(前排:李美华、许健蓉、袁可锐、黄田宝;二排:马辛鹤、沈联云、沈熙丽、严瑞芬、汤元元、王民江、金富弟、李藕娟、张玲珍、李琍、王永葆;后排:陈达泉、梁元中、高巍达、李根才、孙景中、 蒋顺龙、陈一心、吴祖顺、陆顺龙)!</p><p class="ql-block"> 注:杨贵荣因有事离开而未在集体照中;图片上人员的排列顺序,从左至右(顺时针),以下相同!</p> <p class="ql-block">  李琍(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在校门口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黄田宝(我们的专职摄影师)在“校友签到墙”上签名。她的摄影作品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珍藏)!</p> <p class="ql-block">  吴祖顺:第一次参加我们的集体活动,很早就到达学校,热情地为大家摄像(留影)!</p> <p class="ql-block">校友们在“签到处”签到、领取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李琍等同学在“校友签到墙”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  吴组顺等同学在“校庆标志牌”前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马辛鹤、王永葆、李根才在当年努力奋斗过的运动场上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北校门旁的《六一楼》教室前,遇到了袁可锐:二年前不幸患病,儿子开车送他、坐上轮椅回母校:精神可嘉,得到了同学们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按照约定,同学们准时(9:30)到达《六一楼》102教室集合(沈联云、李琍、王民江在《签到簿》上签到)!</p> <p class="ql-block">黄田宝为同学们留下了热情动人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金富弟(班长)热情地向同学们招呼(问候)!</p> <p class="ql-block">  杨贵荣(团支部书记)热情地与梁元中握手问候!</p> <p class="ql-block">杨贵荣亲切地问候<span style="font-size:18px;">袁可锐!</span></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想见后,都热情地彼此招呼(问候)!</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离开《六一楼》后,冒着毛毛秋雨,去到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树人院:1934年,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校长江学珠题名树人院,由浙江三大才子之一,当时的国文老师陆维钊题字,并在楼前栽植两棵雪松,取义“百年树人”。校徽中的雪松及人物造型即取材于此,寄寓“树人”之意,树人院旁的学校主干道 “树人路”也由此得名(树人院,始建于1934年,1987年重修,现为校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合影时,同学们都热情地邀请袁可锐站在“C”位(前排中间)!</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树人院》大门台阶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五四楼》(我们在校学习的教学楼)前打卡(留影):五一、五四、六一教学楼分别建于1951、1954、1961年。该教学楼群共3幢,坐南面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建筑形制相同。居中为五一楼,南为五四楼,北为六一楼,均以建造年代命名(2013年6月8日,被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水塔:约1927年~1949年间建成,为全校师生提供清洁饮用水(最高层是水箱,可容纳水量约为30立方米;当年,学校在教室、寝室和操场附近都按装了可供师生们直接饮用的“沙滤水”),直至20世纪80年代。水塔高约15米,正方形,塔身分为四层:底层为深井机房;二、三层仅有立柱,第三层悬挂铜钟,司作息令,由专职人员负责。晨夕之间,清越悠扬的钟声回荡在校园内外,记录着青春岁月的寸寸光阴。水塔底层的宣传栏曾是各班轮流负责,展示班级风采的一个窗口。如今作为学校宣传栏,展示不同年代的校园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水塔》旁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与匆匆晚到的汤元元(中间者)相遇时互相招呼(问候)!</p> <p class="ql-block">  1964年,学校在南校门进校区的大路尽头,立了一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碑》,并将此大路命名为雷锋路!</p> <p class="ql-block">  男同学们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碑》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漫步在环境优雅的校园里并留了影!</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南校门(云间第一楼)打卡(留影):黄田宝在安排同学们站位!</p> <p class="ql-block">男同学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学校后,同学们相聚在位于袜子弄的“竹筷子”酒店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  杨贵荣作开席致辞:热烈祝贺母校建校120周年,感恩学校(老师们)对我们的培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回校相聚,恭祝各位保重身体、阖家幸福安康!明年7月恰逢我们离校60周年,届时,我们再相聚:在座的一个多不能少!并要联系更多的同学一起参加!</p><p class="ql-block">  注:袁可锐(行动不便)、陈一心(有事)未参加聚餐!</p> <p class="ql-block">  席间,汤元元、陈达泉的嘹亮优美歌声,将聚餐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互相敬酒:感谢组织者李琍及为大家摄像(影)的黄田宝、吴祖顺等同学的幸勤付出,并互祝保重身体、余生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聚餐结束后,同学们向吴祖顺请教"《手机指画》的技法(指法)”技术!</p> <p class="ql-block"><i>  </i><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结束语:</i></b><i>本纪实仅将黄田宝、吴祖顺及其他同学的摄像(影)作品进行有序归类,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