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夜话》序

天高云淡天

<p class="ql-block">2018 年 8 月 7 日,杨礼国先生微信联系我,嘱为古镇烔炀河系列之《井巷牡丹》序。我不揣谫陋,挥笔而就《礼国大哥》,忝列上书,以为对礼国大哥的敬重。今又出《井巷夜话》,又嘱序之。依然要不揣谫陋,赘述几句。</p> <p class="ql-block">我与礼国大哥同里,他长我 4 岁。曾经在脑海里梳理过与礼国大哥的交集。他家桥东村,我家东街口,相距不过里把路,年少时他上街买卖必经我家门前,所以依稀记得些模糊印象。烔炀小学是我们共同的母校,他在校 6 年我 9年,但我 1965 年进学一年级,他 1966 年六年级出学,而且他上学放学都从飞凤桥抄近不从我家门前过,所以我们在校有重叠无交集,甚至全然无知对方的存在。后来我们各自离开烔炀河,直到 40 多年后的 2017年 8 月 4 日早晨,我们才因为烔炀河地域文化的共同爱好,在巢湖市委党校的路口见面相识。</p> <p class="ql-block">作为烔炀河游子,我和礼国大哥虽然经历有异,但对烔炀河的眷念与情结却如出一辙。所以,我对他创作古镇系列丛书的情怀感同身受。我们以前互不相识,但他的第一本写烔炀河的书《古镇烔炀河——井巷闲话》,与我的第一本写烔炀河的书《老家烔炀河》,几乎创作于同一时期,而且都是写自己对烔炀河的童年记忆。这种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乡愁是游子共同的情愫,无论家乡离我们远近,也无论家乡对我们厚薄,故土情结都是我们的骨肉血脉,无法分割。</p> <p class="ql-block">那年陪同美籍烔炀河人何晓曦博士赴巢会友,偶然得到礼国大哥古镇系列之《井巷闲话》《井巷往事》,然后主动联系并认识了他。通过读他的书以及后来与他的交往,知道了他的身世经历。简单地说,他的不幸在于小学毕业即辍学;他的幸运在于一路艰辛却一路有贵人相助,竟然跳出农门,实现了阶层跨越,还成为邮电行业能工巧匠。现在他跟老伴定居巢湖市,经常去合肥女儿家,老俩口三天两头合肥巢湖地跑,过着快乐的双城生活。</p> <p class="ql-block">礼国大哥是邮政电信行业技术能手,并不擅长舞文弄墨,却弄出了古镇系列丛书一套四册,外加一册篆刻作品《心经·心绪》,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他的文集看似松散实质严谨,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路径清晰,重点突出。他写烔炀河,根扎在桥东村,脚立在井巷里,写自己的父母亲人,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井巷周围的父老乡亲,写与自己与桥东关联密切的重要的人、事、物,从而烘托出一个人文荟萃的井巷,一个文脉深厚的桥东,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烔炀河。</p> <p class="ql-block">礼国大哥在《井巷夜话》扉页题辞:“谨以此书献给为小家、为大家、为家族、为家国的乡绅乡贤们”,并为乡贤定义:“生于斯长于斯,在认识的人中,见性情,知才能,为家乡为地方为国家有所建树、贡献的人,或是走过、路过、工作过的地方,人们知其一二”。我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烔炀河确实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各行各业成就卓著贡献突出者不胜枚举,古镇乡贤馆陈列济济。而我以为,不计名利不辞辛苦记录、宣传家乡的礼国大哥,其实就是烔炀河的乡贤,古镇乡贤馆应该有他的一个位置。</p> <p class="ql-block">(甲辰十月十二,2024 年 11 月 12 日,星期二,草于合肥北城滨河苑卧书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凌志,笔名天高云淡天,1957年出生,巢湖烔炀河人,退休狱警,现居合肥。安徽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烔炀河地域文化爱好者,已出版《老家烔炀河》《狱警絮语》《老凌游记》等文集,另有《烔炀河人家》文集待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