熻味

赵复云

“你看曾家的那个小儿子,你姆妈才出去了几天啦,一回来就搞得熏死癞蛤蟆,前日还专门跑到文化宫去熻味,结果紧那些小姐们数刻薄了一死餐。”<br>“本来他屋里条件不是蛮好,学校还准备给他助学金的,就因为他拿到表姐送的苹果手机个个寝室去熻味,助学金没得哒!”<br> 熻味,江汉俗语,熻,读作习,一般语境中熻有燃烧、闷煮之意。熻味,客语语境本义为闷煮之熟食;江汉语境熻的本义应指非直接的烧烤,如熏肉、烘干子等隔火制作工艺,其引申义大多时候为贬义,尽管都是由食物之“味”引申出来的,熻味与嘬味、殍味等词不同,后二者是偏正词组,本义和引申义说的都是“味”道 ,前者却是动宾词组,其要突出的重点在于“熻”这个动作。因此,熻味,引申义就是炫耀、晒毛的意思。<br> 熻,在江汉语境中是个很有讲究的字,大夏天我们在太阳直射下叫晒人烤人;而大太阳透过一层薄云照在身上,则叫熻人、甑人;同样,太阳透过树叶析出来、通过玻璃幕墙等反射到身上,也叫熻人。所谓“熻味”,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表现方式,将自身所具备的特别味道(素质)展示出来,以达到炫耀的目的。<br> 仔细考究这两个词也很有意思:熻与炫,都来自于火族,那种源自刀耕火种的远古记忆估计再过千年也难以磨灭;而炫耀之耀,指的本就是雀鸟毛色之艳丽,是外在的,熻味之味,却是人类“未可言说”的感受,是内在的。雀鸟为获得他鸟青睐,可以炫,可以舞;人类为得到他人认可,当然也一样要展示、表现喽!只不过人们比雀鸟要含蓄得多!熻味,不直接表达,就象阳光透过云层、穿过树冠,就象川民熏制腊肉一样,能燃烧也不见火,用烟熏......哈哈,网络词汇很有见地:叫闷骚(烧)!<br> 同样是网络用语,熻,还应该找到一个近义词,那就是类洋泾滨的“秀”,英文语境里它写作show,也是表现、展示的意思,如真人秀、模特秀、脱口秀等等,如果将它作动词用,并放在词头,就如秀肌肉、秀恩爱之类,就有了俗语“熻味”一样的意蕴了。<br>  秀肌肉与熻味,从词源来讲,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典型语境:秀肌肉,貌似源于游牧民族对于猎物的防范,动物出于本能,遇到其他动物感到危险时,会不自觉地抬高身形或膨胀身体,用可见的庞大身躯吓阻对方。而农耕民族却由于沉于农耕,极少有遭遇动物敌害的机会,农耕民之间能够用来吸引对方的东西,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关于食物的味道,毕竟五谷的本味差别不大,直至今日,野味受宠,饮食调料繁多,大概也可作为农耕民主食乏味的注脚之一,也是作为农耕后裔的我等时不时喜欢卖弄般“熻味”的原因吧。<br>  网络语曰:秀恩爱,死得快。在农耕环境中,喜欢人前“熻味”者,旁人大致不会有什么好评价,本人也应该不会善终:就是大智过人的诸葛先生,在一座空城上,悠然抚琴,倒是真熻了一盘大味——“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心......你到此就该把城进......请上城楼听我抚琴。”结果呢,司马先生理都懒得理你,直接......转身,开创一个王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