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营重庆双溪机械厂,当地也称为双溪厂,代号147,是一个曾经的三线军工企业,从选址、建设到转型搬迁,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三线岁月的一段缩影!</p> <p class="ql-block"> 双溪厂建设时期的三线建设背景</p><p class="ql-block"> 自1964年开始到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它经历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双溪厂建设时期,三线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策略</p><p class="ql-block"> 1964年,国防工委决定在(军工)基本建设工作中,贯彻执行山、散、洞、中、小、少的方针。此方针是对“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具体化。</p><p class="ql-block"> 1965年2月,中央批准了重庆兵器工业基本建设规划,要求建设小而专。大体上小型为300~500人,大型为2000人。各厂应充分利用当地有利地形和自然条件,离开城市、平原,星罗棋布分散布局。厂间距离为大型工厂一般为30~50公里,小型工厂不小于10公里,小而分散,是为了达到战备隐蔽。要以产品为对象,地区配套。</p> <p class="ql-block">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双溪厂的文章,使我对那段已经逝去的军工建设岁月产生了去了解的心动。</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0日一早,@张大哥、@汪、@萍、@丽、@青藏高原和@开开心心一行六人,驾车来到了赶水镇的双溪机械厂旧址,缅怀曾经的三线军工岁月。</p> <p class="ql-block"> 双溪机械厂大门</p> <p class="ql-block"> 双溪厂大门及悬崖上的“干打垒”红砖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 双溪厂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的小鱼沱与打通煤矿之间的张家坝山区,距重庆市区173公里。因厂区位于羊渡河上游,在吹角河和石龙河两条小溪交汇的山谷中,因此命名“双溪”。</p> <p class="ql-block"> 工厂建设有厂区、两个家属区(一区、二区)、自来水厂、配套有幼儿园、子弟小学校、子弟中学校、技工学校、附属医院、大集体(工厂附设解决部分单职工家庭配偶工作的附属生产部门,不同于正式职工)、电影院等。</p><p class="ql-block"> 高峰时期工厂正式职工逾3000人。</p> <p class="ql-block"> 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条小河叫羊渡河。</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向上游看去,有两条小溪,左侧小溪是吹角河,右侧小溪是石龙河。小溪从前方山体两侧流下来,汇会合在一起后叫羊渡河,向下游流去。</p><p class="ql-block"> 两条溪水合围的中间区域,为工厂的生产区;溪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龙河)</span>右侧,为办公区;溪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吹角河</span>)左侧,为生活服务区。</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双溪机械厂之“双溪”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桥,是生产、试验区域进出的唯一通道,连接工厂的办公区域。</p> <p class="ql-block"> 生产区与办公区之间的小溪--石龙河</p> <p class="ql-block"> “干打垒”的生产用房</p> <p class="ql-block"> 红砖排架结构的锻造车间</p> <p class="ql-block"> 2号洞生产车间</p><p class="ql-block"> 主要生产炮栓,可容纳250人在内工作,二楼有办公室、休息区(有台球桌等)。</p> <p class="ql-block"> 2号洞生产车间</p> <p class="ql-block"> 张大哥拿出手机对三线建设介绍进行拍照</p> <p class="ql-block"> 亿万人民亿万兵,</p><p class="ql-block"> 万里江山万里营。</p><p class="ql-block"> 墙上的这段标语,</p><p class="ql-block"> 充满了时代气息,</p><p class="ql-block"> 也展示了三线军工人的豪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号洞生产车间</p><p class="ql-block"> 生产精密组件,贵重物件生产车间。</p><p class="ql-block"> 当时有零配件是黄金做的,加工前黄金称重,加工后黄金边角料要收集起来,再次称重、登记。加工的时候,站岗的都有两个人,相互监督。</p> <p class="ql-block"> @萍在三号洞生产车间前拍摄</p> <p class="ql-block"> 三号洞墙上的这块竣工铭牌,上面写着“山东太(泰)迠(建)一工区第一施工队,1965.12”,说明为了保密需要,国家异地调来施工队进行工程施工。</p><p class="ql-block"> 这一伙山东兄弟们,要到双溪,在六十年代,交通极不方便的情况下,只有两条路能进川入渝:</p><p class="ql-block"> 路线一:</p><p class="ql-block"> 1、乘火车,从泰安--徐州--南京;</p><p class="ql-block"> 2、乘轮船,南京--重庆;</p><p class="ql-block"> 3、乘火车,重庆--赶水;</p><p class="ql-block"> 4、乘汽车,赶水--双溪。</p><p class="ql-block"> 路线二:</p><p class="ql-block"> 1、乘火车,从泰安--徐州,徐州--西安,西安--宝鸡--成都--重庆;</p><p class="ql-block"> 2、乘火车,重庆--赶水;</p><p class="ql-block"> 3、乘汽车,赶水--双溪。</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那条路线,一定是:火车是绿皮硬座,轮船是五等舱,汽车是敞篷车,行程2000多公里,费时约7~10天,沿途的经历非常辛苦,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辛苦了,山东兄弟们!</p> <p class="ql-block"> 小洞库</p> <p class="ql-block"> 洞库内</p> <p class="ql-block"> 小楼</p><p class="ql-block"> 相当于工厂的工具库</p> <p class="ql-block"> (工具)小楼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 “干打垒”的车间</p> <p class="ql-block"> 这个洞库已成为私人的酒窖</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七十年代修建的工业厂房</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偶遇两位双溪厂的(退休)老员工,他们在这里经历了工作、相识、相知、结婚、养育后代、工厂搬迁,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适逢孩子们有空,送他们来双溪厂原址,看看他们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好人好马上三线”</p><p class="ql-block"> 这条三线军工建设工程的标语,是那个火红的年代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下图,通向山上主洞的缆车道</p> <p class="ql-block"> 这条缆车道,已经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 几个年轻人正在沿着缆车道向上走去。上面的洞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曾经的重炮工厂生产车间,山洞有三层楼高。</span>是双溪厂保密程度最高的车间,重型火炮的身管制造和装配车间。</p><p class="ql-block"> 所有大型零件均从这条缆车道上的平板缆车送上去,员工从缆车道两侧的梯步走上去。</p><p class="ql-block"> 这个车间是由山体内原有的溶洞,进行扩大和改造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修建的厂房1</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修建的厂房2</p> <p class="ql-block"> 辅助车间1</p> <p class="ql-block"> 通向靶场的路</p> <p class="ql-block"> 在通向靶场的道路上方,那个高耸的山体中,就是身管制造及火炮总装车间。在图片的左上方,依稀可见车间的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 火炮试验靶场</p> <p class="ql-block"> 正前方就是火炮靶弹射击方向</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完靶场,向工厂大门走去。</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生产、试验区另一侧的小溪--吹角河,河长约14公里,发源于打通镇天星村岩角,至双溪厂前与石龙河汇合后成羊渡河,经赶水镇羊渡村入松坎坷,再汇入綦江。</p> <p class="ql-block"> 从生产、试验区出来,再出工厂大门,向右转,有一座架在羊渡河上的石桥,这是连接生活服务区和办公区域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一棵高大的黄桷树,孤独的守候在石桥旁。</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经过石桥,走进生活服务区,在宽阔的石级上,昔日茫茫的人流已经不见,只留下碧绿的野草,守护这里日出日落的暖阳。</p> <p class="ql-block"> 生活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双溪机械厂的医院</p> <p class="ql-block"> 生活服务区的公共厕所,“干打垒”的风格,自带通风系统,也算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 从生活服务区远眺火炮身管制造和总装车间的山崖。</p> <p class="ql-block"> 双溪厂生产的重型火炮,装备了解放军后,于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和随后的十年两山轮战,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世界正逐步以对抗转为对话,为应对战争突然爆发而建立起来的一些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三线企业,军品任务锐减,企业经济效益下降……。</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三线建设时期选址的厂址进山太远、进洞太深,布局过于分散,普遍存在严重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国家的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加之交通运输不便、生产协调配套困难、生产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乏力、信息不灵、投资环境差、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等等。党中央审时度势,对三线建设制定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八字方针。</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双溪厂开始搬迁到重庆近郊的巴南区,工厂员工又开始了边搬迁,边生产的二次艰苦创业。</p><p class="ql-block"> 搬迁完成后,原厂址的生产厂房、办公楼、家属区宿舍楼及附属生活设施等,均已闲置。</p><p class="ql-block"> 一段艰苦的三线军工岁月,就此落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没有记忆的民族不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没有记忆的城市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缅怀逝去的军工岁月,也将启迪我们记住这段特殊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三线的军工人和军工精神,是我们永远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