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61249</p><p class="ql-block">美篇名:zmzg王永新</p> <p class="ql-block">提起“老东门”,生活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老徐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徐州地标老东门,一直是徐州的一个“历史符号”,因为军用原因,颇为神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东门开始面向社会开放,虽几经改造,屡换招牌,仍不温不火。前不久,途经这里,还是忍不住踏入又在进行新一轮改造的老东门。目之所及,蓦然感到这个有着厚重历史遗存的古老街区,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大门上的五星已不在,着实让人有点五味杂陈、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徐州繁华的淮海路上,伫立着许多民国的建筑,其中就包括徐州著名的老东门历史街区。老东门的历史悠久,宋朝时期,这里是徐州人出行的大门,当时苏轼作为许徐州的父母官,在这里抗击黄河洪水,送别亲人时都经过老东门。</p> <p class="ql-block">徐州人对于老东门有着深厚的情感。古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句谚语。 叫做水路走奎山,旱路走东门。 直接表明了当时老东门在徐州城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东门可以发现,院内还在改造施工。城墙遗址、碉堡、军部大门、民国礼堂……徐州老东门留下的上世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还是那么庄重、耀目。红砖青瓦、鱼鳞松、香樟树、法国梧桐……古城徐州近现代的“历史符号”藏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老东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徐州城墙不断扩张,老东门也就成了主城区内的内城,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老东门周围的城内城墙因为不利于徐州的防卫,所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老东门做过日本领事馆。当时的老东门日本领事馆,有着非常高的规格,它是日本天皇在徐州的办事处。日本的许多特务,外交大臣都出入于此。</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老东门被国民党扩建为警备司令部。增加了许多新的建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地也有驻军,这里是徐州近代史的起点,也是徐州近代史结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老东门时尚街区东北角,淮海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西南侧,有一座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碉堡,目前为止也是闹市区唯一遗存的碉堡。碉堡高约2米,分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射击眼。</p> <p class="ql-block">明代洪武年间修筑了徐州城东城墙。建城墙的大青砖长44厘米、宽22厘米,厚度大约有12厘米。城墙内外两面用大青砖与糯米汁拌石灰修筑包裹,中间用土与碎砖掺杂夯实,这样的城墙异常牢固。</p> <p class="ql-block">老东门院内4号楼,位于3号楼的南侧,其拱形门洞两侧的立柱,是不见一丝缝隙的整体大理石做成的。4号楼最早是“日本宪兵司令部”所在地,1945年至1948年作为国民党联勤处。1937年,李宗仁将军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8年淮海战役中,这里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作战总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老东门3号楼--民国时期的礼堂。老东门6号楼,原国军徐蚌会战作战部旧址。10号楼,抗战期间的李宗仁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老东门8号楼,原68军军长工作,休息场所。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新接出的钢结构房屋面积也是300多平方米。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结合,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那棵长在钢结构内的雪松和楼前的云杉都是当年蒋经国种下的,把雪松包围在寸土寸金的钢结构经营场所内,也是对树木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徐州历史上的战争很多,老东门也成为数量不多、保留完整的地上建筑,是徐州极具代表性的民国建筑群,用地面积约47.1亩,建筑物面积约3.2万平方米,拥有15栋独栋建筑。</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老东门依然矗立在辉煌的淮海路上。与周边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比他显得格外的沧桑,这里曾经是徐州最繁华且有故事的地方,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老东门依然为徐州的发展发挥着作用。铭记徐州的那一段历史,畅想徐州未来的发展,让我们为这座美丽之城、历史文化之城的发展添砖加瓦吧。</p> <p class="ql-block">经过又一轮的改造,随着徐州老东门“今雨天地”正式对外开放,相信这座饱经风霜的建筑群,将以全新的姿势展现给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