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金秋时节,我们花小一行十人一路辗转来到云南的宜良。这是一个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宜居宜旅,如诗如画的山城。有幸与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教育工作者,一同参加全国第三届心理健康论坛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主题是:“问题学生”与“问题教育”。有机会近距离聆听李玫瑾、李镇西、文东茅、刘长铭、王旭明、詹大年等心理学、教育学各位专家的讲座。可谓振聋发聩,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论坛直面当今中国教育的敏感问题,铁面无情、犀利无比地指出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摧残式教育,拔苗助长的抢跑式教育。在唯分数论面前,学校卷,家长卷,学生卷,全民皆卷,步入怪圈,已呈“病态”。</p><p class="ql-block"> 内卷,导致教师无法静心教书,每天焦虑浮躁。</p><p class="ql-block"> “内卷,让家庭失去平静,让父母失去耐心。内卷,让成长变得恐惧,让学子畏生而逃。”违背学生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功利性教育,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 詹大年校长办的宜良丑小鸭学校就是专门招生“问题学生”的新教育实验校。十三年过去,丑小鸭学校已成了孩子们人生的加油站,致力追求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人生。成功的办学经验,让其名声大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其办学宗旨是以爱育人,为温暖的学校。终极目标是“彻底消灭此类学校”。让人不禁为詹校办学的胸怀与教育的情怀心生敬佩!同时,又为当今的教育现状而担忧!</p> <p class="ql-block"> 这些“问题学生”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因父母离异或独自留守,弃学的;有因青春叛逆或沉迷网络,厌学的;有因老师歧视或同学霸凌,转学的……原因林林总总,表现也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封闭自我,悲观厌世,自暴自弃,人生无望!孩子可是家庭的希望!这些孩子的父母,该有多么无助,多么绝望!心理问题的孩子日益增多,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如他所是,为我所愿</b></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如他所是,才为我愿”,这是养育与教育的理想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皆是“非如他所是,亦非我所愿。”因家长和我们教育者面对的对象不是简单的工具,而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因此千万不能违背儿童大脑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或提前抢跑。大面积导致孩子们厌学,个别甚至厌生,以至于酿成一桩桩家庭的悲剧。想想,高三毕业生高考结束撕书、烧书泄愤,足可见对当今教育的憎恨。看看,接二连三,中学生跳楼轻生事件,足可见生无可恋的绝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目前虽由上至下大力提倡并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评价机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可谓只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辛苦,学生疲惫。使学校如没有硝烟的战场,让老师失去教育的耐心!让教育者都不禁怀疑:教育能成就幸福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教育,不是为选拔,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拓宽见识和视野,成就更好的他。</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教育,不是批量化生产,不是一个标准化模式。这样的学生缺少原动力和创新性,直接导致长大后易患“空心病”和“呆滞病”“躺平症”。</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关注大多数人,让每个个体都得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和身心的成长。学校只负责提供多元的学科知识,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兴趣、探索中充实、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 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p><p class="ql-block"> 为师之道,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p><p class="ql-block"> 为师之道,就助力学生,唤醒心灵。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幸福教育,温暖“家园”</b></p><p class="ql-block"> 温暖是治愈一起的力量。作为教育者,我们理应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年龄特征,不内卷,不抢跑,不拔苗助长。回归教育的本质,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以接纳、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设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p><p class="ql-block"> 享受属于他们年龄的童真和快乐。不用淹没在题海中,不必囚禁在教室里。我们教师不做无情的刷题助推者,学生不当悲哀的高考陪跑者和做题工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育不仅要关注行为,更要关注心理。“从容而优雅、快乐而和谐的教育,才是顺应天性的教育。”疫情三年,导致心理问题的学生日渐增多,过激行为也频频发生。自残、抑郁、自闭、顽劣的孩子,越来越多。学校背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不堪重负。一边是要质量,一边是减负。学校不得不重拳出击抓成绩,视“考分”为生命线!高强度的学习,让某些后进学生渐渐厌学,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为成长埋下隐患!</p><p class="ql-block"> 学习,运动,阅读,活动,学习生活多姿多彩;校园,家庭,大自然,大社会,孩子生命肆意成长。睡眠足一点,书包轻一点,作业少一点,活动多一点;亲近大自然多一点,关在家里少一点,表扬夸奖多一点,批评指责少一点。做幸福的教育,享受幸福完整的人生。把校园办成一个温馨温暖的家园,心安之处是吾乡,绝不会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爱是陪伴,更是放手</span></p><p class="ql-block"> “问题孩子”来源于“问题教育”,有一定道理,但不能由教育来兜底和背锅。我觉得“问题学生”更多的是来源于“问题家庭”。</p><p class="ql-block"> 苏赫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它是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上的作用占70%,学校仅占20%,可见“问题孩子”,主要来源于“问题家庭”:父母离异,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直接导致隔代溺爱和过度放纵;留守儿童,家长远在异乡打工,管教孩子鞭长莫及;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拔苗助长。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挤满了孩子的双休日……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李镇西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深层原因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报告。并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家庭教育缺失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三点一七。让人触目惊心!素不知,爱是最好的培伴!</p> <p class="ql-block"> 而有的家庭,却爱得过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爱得令人窒息,甚至导致孩子想要逃离。这是一张小男孩抱鱼亲吻的照片,引入深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鱼,焉知鱼之需。你抱得越久,它死得越快。懂比爱更重要!有时,爱是最好的放手!</p> <p class="ql-block"> 文东茅教授说“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与我常常对学生所说“教育就是让人向上,向善”不谋而合,心中难免一阵窃喜。如何增强师生幸福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幸福的教育,才有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才教出幸福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可内卷的教育让教师疲惫不堪,学生疲倦不已,何来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学校建设成幸福的大家庭?需要我们由上而下重新准确定位教育的职能。明确学校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校园生活,松驰有度,温暖幸福!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格的培养,三观的塑造,心理的调整,情绪的控制等等。家校携手共育,为孩子成长助力!</p><p class="ql-block"> 理想教育在路上!让我们勿忘教育初心,心怀爱与感恩,不断追寻教育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