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返老航校》与已发表的《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访东北老航校》是姐妹篇,记录了我五十八年后的老航校之行。</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3日上午,差两天也就是入伍整整五十八周年,我与老伴和战友项学勤再次踏进了航校的这个大门,大门漂亮了,“空军航空大学”这几个大字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气派。她的前身是空军第一预备学校,简称“一预校”,那是我入校时的校名。门口的旧楼已没有了,当时我们就住在进门左侧的大楼里,现在进门两侧是两幢大楼,其中一幢是体育馆。对面一幢大楼,门脸上竖起了“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的大红横幅,更明确了使命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穿过门口的两幢大楼,左前面就是一个非常的大操场,操场边安装了旋梯、滚轮等器材,操场周边建了很多学员宿舍楼,我们去时一队队年轻帅气的学员正在忙于训练,一辆辆大巴不时驶进校园,据说是刚结束跳伞训练归来。</p> <p class="ql-block"> 从学校的橱窗宣传栏里,了解到我们66年十五期共招收学员3882人,据介绍,现在已到66期了。</p> <p class="ql-block"> 还了解到,与我在部队同一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心为革命的好飞行员”孙安定,他是该校第8期的学员,既是战友又是校友。</p> <p class="ql-block"> 我参观了校史,校史馆一共有四层楼,中间二、三层楼是不准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由老航校培养,在抗美援朝中荣获一、二级的战斗英雄。</p> <p class="ql-block"> 老航校条件艰苦,搓麻绳,修道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自己动手。</p> <p class="ql-block"> 老航校的学员用纸筒当驾驶杆,握松了不行,握紧了也不行。</p> <p class="ql-block"> 庄稼汉学飞行入门困难,都这样一步一势学起。</p> <p class="ql-block"> “马拉飞机,人推火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东北老航校筹建期间,到深山老林中搜集航空器材离不开马车,转运日本航空队的飞机离不开马车,航校搬迁离不开马车,千里大搬迁的长途运输更离不开马车。</p><p class="ql-block"> 从通化到牡丹江的搬迁途中,过老爷岭时坡陡路滑,火车马力不足,只得卸下部分航材,分两次运输,并且是借助人力推火车,才翻越老爷岭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风雪千里大搬迁的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老航校深动有趣的小黑板</p> <p class="ql-block"> 发扬老航校精神,地面苦练,空中精飞。</p> <p class="ql-block">飞行的原理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是26期15队学员在四十周年之际向母校赠送的歼—20飞机模型。</p>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还来到了学员的宿舍,四个学员住一个房间,非常整洁。想当年,我们睡的是大通铺,几十个学员挤一房间。</p> <p class="ql-block"> 露天航空馆陈列了不少的飞机机种,我飞过其中的好几款,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学校的厚德楼,楼对面就是广场。我称它为“放飞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上一予校之前,我和战友项学勤先来到了原七航校校部,七航校校部于68年7月从牡丹江海浪搬至长春,那时我已在辽宁开原高教团学习。</p> <p class="ql-block"> 光荣航迹</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成立,1949年10月6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将东北老航校一分为六,分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至第六航空学校,同年11月18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利用老航校原有机场、飞机和剩余人员组建了牡丹江航校,12月20日,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航空学校,1952年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1968年7月校部由牡丹江迁驻吉林长春,1986年6月改称空军第七飞行学院,2004年9月转隶更名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2017年8月改名于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战友英俊潇洒的项学勤</p> <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本人</p> <p class="ql-block"> 70多年来,基地(七航校)大力传承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东北老航校精神,先后开创十几项空军之最,多项教育训练改革经验在空军推广,涌现出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战斗英雄,翟志刚、聂海胜、刘伯明等航天英模人物,以及许利强、张江涛等30余名金头盔、金飞镖获得者,成长起100多名共和国将军,用接续奋斗托举蓝天雏鹰高飞远航,用执着奉献诠释对党和人民绝对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从七航校走出的航天员: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刘洋、王亚平、陈冬、叶光富、唐胜杰、李聪、李广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美篇完成于越南岘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衷心的感谢项学勤、关永茂、丁汉荣等战友!他们为我重返老航校做了很多的工作,尽了很大的力。项学勤战友不顾自己腰椎有病,还陪同我去了一予校和七航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各位战友的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