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引领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雨蒙蒙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本届活动我们对标课标要求,顺应改革趋势,确定了“聚焦核心素养,走向深度学习”的主题,活动上展示的15节数学课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本质,发展学生思维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引发了我们对新课标理念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积极情感,让学生“乐”学</b></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积极参与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前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安全的心理体验,让学生更加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灵动,让学生在好玩、有趣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融入数学学习当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加主动、深刻,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如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节课中,老师以超市购物的情境为主线,将逛超市的视频素材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一条情境主线,不仅让课堂教学完整、流畅,而且现实的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分段计费问题”,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平利景点“芍药谷”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乘出租车去芍药谷花了多少钱呢?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乐于探究。“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老师以梦想为话题,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出动画主人公娜娜与航天员刘洋的年龄之间的关系,生动有趣的学习素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操作体验,让学生“真”学</b></p><p class="ql-block">数学学习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告知”,而是一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实在在的体验和积淀。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退出来”、“慢下来”,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正中央,不急于给出结论,慢慢引导,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灵活应用、迁移学习新知的能力才会更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在交流、辨析中深度体验、感悟理解。 </p><p class="ql-block">如“分数的意义”一课,基于“数源于数”这一理念,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数轴数分数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分数同整数一样,也是可以数出来的,而且数的都是它们的计数单位,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自然生成“分数单位”的概念,学生结合数轴图既明白了分数单位的含义,也在数分数单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分数单位的本质也是单位,这些单位的不断累加就会得出不同的分数,突显了数概念教学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几节课中,老师的关注点不限于怎么计算面积的方法,而是更加注重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堂上都能够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积累了活动经验,加深了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倍的认识”一课,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建够了倍的模型,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追本溯源,让学生“深”学</b></p><p class="ql-block">追本溯源,把握数学本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数学道理指的就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的本质决定着深度学习的“高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明理”的老师,要立足知识的本质深钻教材,明晰显性知识背后的道理,通过层层设问、交流辨析等活动,不断引导学生从浅层模仿走向深度思考,从表层认识走向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中,老师并不满足于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书”情境:先引导学生结合熟悉的人民币素材理解有余数除法继续往下除的道理,然后过渡到利用图形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解释竖式的计算过程,学生从从“量”到“数”,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感受到了除法计算就是计数单位不断细分的过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同时也体现了小数除法的核心本质,即十进制单位的细分。</p><p class="ql-block">“梯形的面积”一课,通过倍拼法、分割法、割补法推到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后,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拼接法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分割法和割补法都只用了一个梯形,为什么也要除以2呢?这一核心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使学生明确了每种推导过程中除以2 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是什么”,更清晰的理解了“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建立联系,让学生“活”学</b></p><p class="ql-block">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教材在数学知识的编排上呈螺旋上升式,会将同一知识点或同一类型的知识分布在不同的学段,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的呈现方式是零散的,思维也是点状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不仅阻碍了知识的深度理解,也会影响学生的迁移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建立联系”的意识,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已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稳固的认知结构,当知识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生提取与检索时越快,越能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盘活学生的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如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在练习设计中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三者之间的关系沟通连接,打通了不同方法之间相通的地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沟通了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到数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学</b></p><p class="ql-block">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是求知的触发器,是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会问才更会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敢问”,又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善问”,从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知识的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p><p class="ql-block">如“分段计费问题”一课,当学生在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时出现了不同的画法后,老师并没有急于给予评价,而是充分利用生成资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画法,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的思维迅速被激活,有学生立即就反问到:你画的线段图中,超过3千米的部分画那么多段什么意思?在这一过程中,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很好地促进了对题意的深度理解。</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数学思想,让学生“ 善”学</b></p><p class="ql-block">“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理性思维,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是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方法,是数学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纽带。深度学习就是要以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来统领数学知识的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教学中,若忽视数学思想,学生大脑里只是知识方法的简单堆积和机械记忆,不能够形成结构化的能力,也就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适当渗透或点明,使数学思想方法在恰当情境中滋生,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严谨的思维品质。</p><p class="ql-block">如“平行与垂直”一课,老师以分类思想为主线,引导学生将同一平面内的直线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又分为相交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类,学生在这种“剥笋式”分类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几种位置关系更加清晰,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植树问题”一课中,三种植树情况为什么会不同,老师引导学生按“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的方法在图上画一画,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分析植树问题的规律,加深了学生对三种植树情况模型的建构与理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p> <p class="ql-block">认真学习的老师,必须赞一个👍👍👍</p> <p class="ql-block">  学习的深度决定着思维的广度和学习的效度,深度学习既是教学改革所趋,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让我们聚焦“三会”目标,深刻把握数学学科特性,扬优势,补短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乐学、真学、深学、活学、会学、善学,在课堂播撒希望、传承智慧、收获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p>

学生

数学

学习

情境

深度

数学知识

知识

老师

梯形

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