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勤求古训,坐堂行医,愿患者“有病早康”;</p><p class="ql-block">搏釆众方,书写美篇,冀读者“无病先防”。</p><p class="ql-block"> 〖杏林杂谈〗常富林</p> <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的正常的精神 状态。 七情过激则可直接影响脏腑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 肾”。由此可见,人体的情志与脏腑功能的平衡协调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通过调摄情志不但可以疗疾治病。而且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中医对于情志的调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p> 顺应自然 <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老病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中医讲的天人相应。即是中国 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两者合为一体。 说明了人意不能违背天意,只可感动天意,所以人要调摄情志,必须顺应天意,即顺应自然规律,顺其则生,违其则乱。</p><p class="ql-block">顺应自然就必须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人的情志调摄,也必须“分别四时”。不仅要适应气候变化,注意生活起居,而且 要特别注意顺时调神。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只有顺应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才能祛病延年。</p><p class="ql-block">古代哲学认为,天意本为清静,而人事则躁动,人要顺应自然,适应天意就应以静制躁,清静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这里所说的“恬淡虚无”,主要即指心神清静。心 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焉能侵犯,疾病又何以萌生。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确为养生疗疾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素问·痹 论》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河间还强调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由 此可知,神不可不用,神又不可过用,贵在一个适字,用神适度,适可而止,劳而有度,勿不及,勿太过,使心神处于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与适中状态。由于用神太 过而致损伤者更为常见,所以历代医家尤其强调节制用神。例如,不宜多思、多念,因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不宜久视、久听,因为久视伤肝,久听伤肾。</p> 形神合调 <p class="ql-block">《内经》云“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形与神俱。”既强调了神与形的关系,又强调了形与神的统一。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即“七情”的反映。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因此中医在调摄情志中,神形合调,神形兼治十分重要。 《素问·举痛论》指出的:“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思则气结。”</p><p class="ql-block">(一)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主血脉,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防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喜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甚者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p><p class="ql-block">(二)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怒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气机平衡。但 过怒则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呃逆等症状。人体发怒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如素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可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三)忧(悲)为肺志: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忧(悲)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诱发皮肤病,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p><p class="ql-block">(四)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有关。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肾关不固而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p><p class="ql-block">(五)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女性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关。 思为脾志,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伤脾可以表现为气血不足所致的乏力,出现头昏,心慌等症。久而不治,还可出现暧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精神状态对于人的阴阳、气血、脏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当人的阴阳、气血、脏腑发生问题时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也就是这个道理。在调养中,两者合调,十分重要。,</p> 循道树德 <p class="ql-block">道是规范,古代道教也认为道为法也,故《金匮》在防病中,特别提到了“无犯王法”,因为人违反了王法后,不但会因受刑而伤及有形之体,而且还会影响无形之情志,现代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人心理情志变化十分复杂。慌恐不安是其显著特点,如罪犯逃离时听到警车一鸣,就会紧张,惊恐,想逃跑但腿不由心所主,肾失固摄而小便失禁。有的罪犯逃跑被抓后,反而感到轻松,有一种解脱之感。</p><p class="ql-block">道与德是相关联的,“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行”等。太平道的《太平经》称,“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夫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这里也将道和德两者解释为“生长 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司马承祯说过:“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又称:“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p><p class="ql-block">人不可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行为的约束。人们对待复杂社会的认知,取决人的情操、素养和素质,而人的情操、素养和素质又敢决于人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就可以平静的看待世界,看待人生,遵守道德规范,不为权所欲,不为情所伤,不为不义之财所动,不为名利所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爱, 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励、不自私, 就可以避免“七情”所伤,有“恬淡虚无”的境界,达到精神内守,神与形俱,调摄情志的目的。</p> 修心养性 <p class="ql-block">性,即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成败。一个人良好性格的养成,与人所接触教育,情操,知识,与兴趣爱好关系密切。人的兴趣培养对于人接触社会,陶冶情操,排除孤独,自我封闭的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一旦退下来,因为落差较大,没有新的追求和爱好,就会有“失落感”,产生“退休孤独症”。在位时健健康康,刚一退下来,就疾病缠身,甚至重病而逝。</p><p class="ql-block">现在许多老人退休后,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培养琴棋书画等各种爱好,如国内所流行的各种老年社团团体。即使生活在国外的中国老人也和当地社区配合,组织了如太极拳、中医养生、舞蹈、英语、乒乓球等各种培训和讲座,以及相关联谊和比赛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了新的精神追求,结交了新的朋友,排除了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达到身心愉悦。</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医学十分重视人的兴趣与养生关系,如中医早就有导引、吐纳,五禽戏等,同时中医早有“五音疗疾”的记载。如《内经》最早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天有五音:角徵宫羽商;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p><p class="ql-block">《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五音的记载“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详细记载了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阶调治疾病的内容,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内在于五志。即宫音雄伟,具“土”之特性,可入脾;商音清净,具“金”之特性,可入肺;角音属“木”,可入肝;徽音属“火”,可入心;羽音属“水”,可入肾。由此可见,培养“音乐兴趣”,不但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疗疾治病。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中医的情志调养法则,是中医心理学内容,不但是十分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如对癌症病人心理调养至关重要。许多癌症患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疾病观,没有明白情志与疾病的关系,由于害怕和恐惧,影响了疾病的治疗而过早的失去了生命。同时也有很多癌症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去面对,目前,全国有许多类似“癌症协会”的团体,互相探讨治癌防癌的心得和经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互勉励,相互帮助,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益寿延年的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