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岩岩

自在

<p class="ql-block">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五行”与“五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地理上的“五岳”,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五行思想”来观照,从而使得这五座冰冷的山体,有了不一般的生命意义。</p><p class="ql-block"> “五岳”之一的泰山,雄峙在中国地舆的东方,按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为五行之首,故泰山在“五岳”之中,就有了“宗”和“首”的尊位。古人称泰山为“五岳之长”,形容泰山有“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之势,这种说法豪横霸气,令人为之慨然动容。</p> <p class="ql-block">  古人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地理区域相对应,称之为“分野”,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描述。天之东方有星宿名苍龙,地之东方有大山名泰山,二者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呼应,充满了神秘和力量,是“天地一体”观念的具体存在。</p><p class="ql-block"> 处于中国第三阶梯的华东平原,旷野千里,一览无余,少有大山隔阻,然而就在这如此坦荡的平原之上,泰山拔地而起,直达天庭,与苍龙共语,这种天地奇观,真实呈现且令人匪夷所思。泰山的横空出世,造化玄妙,难以言喻,究竟是为了弥补这里无山的缺憾?还是为了这方齐鲁大地安如盘石,擎起一片蓝天?</p> <p class="ql-block">  古人对五岳之形势,有过精妙的点评:“泰山如坐,恒山如行,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所谓“泰山如坐”,是指其形态之安稳、物象之宁静,如高僧禅坐,定力非凡,象征着坚韧与永恒。作为五岳之长,泰山成山久远,历史悠长,其地位显要,作用巨大,广受世人尊崇,被赋予了有血有肉的文化内涵,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山岳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众山之祖,岱宗之峻”。与它岳相比,论海拔,泰山算不上最高;论奇、险、秀,也称不上最优,然泰山却以其雄,冠盖群岳,独步天下。泰山形体高大,气象雄伟,厚重的山体,岿然屹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以“斯山之固,国家柱石”来称誉,可谓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极言泰山之高,使人心胸开阔,志在千里。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诗句,摹泰山之高峻,直指苍穹,晨昏如割,豁然中分;而绝顶之一览,则将泰岳独尊,众山拱卫之势,刻画得生动形象,跃然眼前。</p><p class="ql-block"> 泰山西襟黄河,东眺苍海,昂首天外,俯瞰万邦,其险峻之势,刚毅之躯,惊鬼神之魄,壮英雄之胆。当年汉武帝看到扑面而来的泰山,曾大声惊叹道:“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所谓不言不语,无法道出心中所想;歌之以诗,往往迟滞于念;唯有惊叹之语最能体现顷刻间的感受,这七声旷世惊叹,情感乍泄,荡回川谷,是对泰山之雄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  五行相生相克,化生万物,泰山位于阴阳交界处,主生亦主死。世俗间认为,人死为鬼,魂归岱山,那里是生死轮回之地,有骇人听闻的阴曹地府和十八层地狱。在泰山前方,有山名蒿里,“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是鬼魂的聚集地,人不分贤愚,死后悉数敛魂于此,汉武帝曾多次“亲禅高(蒿)里”,祭祀鬼魂,以安社稷。</p><p class="ql-block"> “山无大小,皆有神灵”。泰山治鬼之神是倍受世人敬畏和崇拜的东岳大帝,他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统领阴阳两界,主宰天下兴衰。古人认为泰山是“峻极之地”,“神灵之府”,作为泰山神的东岳大帝,是人与天庭相通的使者,有关他的身世,史上众说纷纭,然对他的祭祀活动,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却从未止歇。泰安有岱庙,散布在民间的有东岳庙,都是祭祀泰山神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诗经》有诗曰:“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言泰山之高大,为山东诸国所瞻仰。孔子生于鲁,曾多次登临泰山,置身极巅之上,泰山的雄伟壮丽与孔子内心的宏大抱负相互呼应,使其每一次登临,都更加坚定了他对德治仁政理想的不懈追求,他在泰山留下的“孔子登临处”等圣迹,至今仍被人们所敬仰。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一断言,深刻揭露了当政者的贪婪和无知,这句话成为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治国施政的重要警示。</p><p class="ql-block"> 史载,孔子病,叹而歌曰:“太(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泰山的崇高形象及其重要地位,已深深融入到孔子思想中,他将自己的生命与泰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泰山的怀抱中领悟出天地之大道,而泰山又因孔子的思想光芒,被赋予了新的高度。在泰山极顶,人们修建了孔子庙,庙旁置北斗台,取泰山北斗之意,彰显了孔子的“泰山北斗”地位。</p> <p class="ql-block">  能使泰山名震遐迩的还有古代帝王的封禅大典,有正史记载以来的帝王封禅,仅秦汉唐宋诸朝有之,这并非是例行公事。封禅是祭祀天地神祇的一种仪式,其目的是“报天之功”和“报地之功”,谁会有资格去泰山封禅呢?《史记·封禅书》中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可知只有功业至隆者,才有封禅的资格,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看,有者甚寥寥。</p><p class="ql-block">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有文字记载以来首个泰山封禅的帝王,他从横扫六合,到一统天下,可谓厥功至伟,他能到泰山封禅,历代从无质疑声,他为后世之封禅者树立了榜样和标杆,没有哪个乏善可陈的帝王,揣着明白装糊涂,硬是去搞封禅,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为天下笑。故秦之后,仅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立不世之功,且自信心满满的帝王,效仿始皇帝,把封禅祭祀大典搞得震山介响,为泰岳增添了不少光彩。</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的泰山,其历史文化蕴含十分丰富,泰山不但以其“雄”名冠天下,其“文”也是并世无俦。从上古传说,到有史记载,泰山是古代帝王登临最多的山岳,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最为萃集的地方,大量诗文碑刻赫然在目,令人叹为观止。泰山还存在儒、释、道三教相互包容,并行不悖的有趣现象,宗教文化浓郁,感染力丰沛,很是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如果人的一生只登一座山,那就应该是泰山。泰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底蕴,无一不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涤荡着心灵深处。登临泰山,望之弥高,你或许充满了凌绝顶的信心,但随着阶梯的不断增高,你会感到步履的沉重和艰难,感悟到人的一生亦是如此,成就理想并非易事,需要付诸百般努力,成功的希望、绝美的风光,就在最高处。当你登上极顶,心情无比灿烂,举目四望,果然是“一览众山小”,此时的你,内心是否也会像帝王封禅那样,有了向天邀功的冲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