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桥古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北部,东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高东镇毗邻,南以航津路与高行镇分界,西濒黄浦江,北临长江口。</p><p class="ql-block">高桥古镇成陆于唐代,建制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东海、长江和黄浦江的三水交汇处,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镇”。高桥古镇不仅是上海的门户,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p><p class="ql-block">目前,古镇范围并不大,主要是沿河浜一条商业文化街。入口处一边是第七人民医院,一边是浙新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古镇老街入口</p><p class="ql-block">远望老街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也许待节假日开展活动时,才会热闹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俯瞰古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道一瞥。</p> <p class="ql-block">对高桥的宣传介绍。</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现做现买松饼、松糕的店铺有好几家。</p> <p class="ql-block">松饼松糕都是将大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加入糖及果料后制作而成,其特点是松软香甜,米香浓郁,口感细腻轻盈,不粘牙、宜消化,老幼皆宜。</p> <p class="ql-block">青瓦白墙——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的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b>一、钱慧安纪念馆、叶辛高桥书房</b></p><p class="ql-block">钱慧安(1833年—1911年),宝山高桥镇花园浜村人。室名双管楼。</p><p class="ql-block">少时从民间画师学写真,早岁摹仇英、唐寅、陈洪绶,继学费丹旭、改琦、上官周等,更心追手摹《晚笑堂画传》,融会诸家之法。</p><p class="ql-block">钱慧安为“豫园书画善会”首任会长,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工人物、仕女,细笔干墨,笔意遒劲,神态闲雅,其调介于老莲、十洲之间。花卉山水亦善。晚岁用笔益趋劲峭。</p> <p class="ql-block">钱氏族系及室内陈设。</p> <p class="ql-block">钱慧安画作。</p> <p class="ql-block">钱慧安书法</p> <p class="ql-block">作家叶辛是上海人,出生于1949年10月,19岁时在贵州砂锅寨插队落户,开始以山野人家为创作素材写作。</p><p class="ql-block">1977年,他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后来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等被改编为电视剧,特别是《孽债》,上世纪90年代中改编为电视剧播映时,一度万人空巷。</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26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浦东新区为叶辛举办了高桥书房落成仪式,该书房与钱慧安纪念馆南北相连。</p> <p class="ql-block"><b>二、高桥人家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该陈列馆,浓缩了高桥870多年的历史,再现了当时高桥凌氏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p><p class="ql-block">馆内600余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反映了高桥的文化、生产生活以及乡风民俗等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凌宅主人凌祥春,1886年生于高桥一户贫苦人家,13岁去上海当学徒,后自己开设了义丰皮革店。</p><p class="ql-block">创业有成后,32岁时携带三万银元回高桥买地建房。建成后的凌宅占地1.8亩,三进宅院,房间36间,建筑面积1200百平米,房屋山墙高大气派,门窗廊檐雕饰精美,是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传统民宅。</p><p class="ql-block">在抗战前后,凌祥春家道变故,家境日衰。解放后土改时,他将家中19亩地悉数交给政府,1955年凌祥春去世。</p> <p class="ql-block">凌氏民宅是五间三进宅院。沿西街是一排平房,中间是门厅。门厅后面是个小天井,天井和前院之间有道高高的院墙,院门开在院墙中间。</p><p class="ql-block">从门厅望去,院门就是一个小小的矩形门洞,但从院内看,成了一座巍峨庄重、精工细雕的砖雕门楼。</p> <p class="ql-block">二进楼下中间的厅堂“三德堂”,这是主人会客和家族聚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三德”出于《书•洪范》中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p> <p class="ql-block"><b>三、钟氏民宅</b></p><p class="ql-block">现名“一尺花园(清溪府店)”位于古镇西街。</p><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始建于1928年,是上海被誉为“石库门大王”的著名建筑营造商钟惠山先生的私宅,因高桥旧名清溪,故著名书画评论家徐建融先生为本宅提撰匾额“清溪府”。</p><p class="ql-block">钟氏民宅的第一进门楼,为歇山顶门楼,门额砖雕刻“竹苞松茂”四字。竹苞松茂,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比喻家门兴盛。</p> <p class="ql-block">钟氏民宅介绍。</p> <p class="ql-block">精美别致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该宅为高桥名人、上海著名建筑营造商钟惠山先生于1932年耗资20万银元在高桥西街建造的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中西合璧民宅。</p><p class="ql-block">全宅沿南北中轴线建有三进深的正厅、正室和内室,均为二层楼。每进建雕花仪门和石库门,正屋前后设门楼和天井。楼上四周和建筑东西两侧设回廊和长廊,使宅内40多房间四通八达,明亮通畅。</p> <p class="ql-block">从门楼而入为第一个天井,这里被布置成了荒芜花园,荒芜杂乱的感觉似百废待兴,这设计独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钟氏民宅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楼。进入大门就可步入二楼,二楼可见第一进门楼顶。</p> <p class="ql-block"><b>四、高桥绒绣馆</b></p><p class="ql-block">建于20世纪初的黄氏民宅,是一栋仿徽式砖木结构民居,如今这个民宅是高桥绒绣馆。</p><p class="ql-block">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承载着高桥浓浓的百年绒绣情怀,展示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p><p class="ql-block">馆内具有美轮美奂的堪称“指尖上油画”的高桥绒绣作品,仿佛置身于一个油画展,形象逼真,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黄氏民宅始建于清朝中期,仿徽式砖木结构,老宅主人名叫黄文钦,经营“黄家竹行”。</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上海建筑业兴盛,黄家逐渐致富并兴建了这座民宅。该宅为典型的三进式中式结构,三个大小不一的天井,门窗上的木雕,屋檐下的石雕,一切都堪称精美。</p><p class="ql-block">黄宅坐北朝南,有房25间,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三大特点:</p><p class="ql-block">一是房屋造型别致,观音兜山墙与坡顶、青瓦屋面与白灰墙面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二是整体布局严谨,宅院三进深,由天井隔开,第一、二进为两层楼房,底层船篷轩回廊,两层走马楼,第三进为5间平房。</p><p class="ql-block">三是建筑工艺精良,堂屋挂“润德堂”匾额,梁枋、窗棂、门扇多有精致木雕,门楼、门罩有砖雕装饰,题材丰富,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绒绣起源于14世纪的德国,16世纪在欧洲流行,主要用于制作服装、壁挂毯、桌椅垫等生活品。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传入上海。</p><p class="ql-block">上海绒绣经过几代人的匠心独运,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可能性,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绒绣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p><p class="ql-block">上海绒绣的针法多样,包括打点绣、十字针、扒针、掺针、拉毛和乱针等,具有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高桥是中国绒绣的发祥地之一,其绒绣花样多达15000多种,绣工多达数万人,高桥成了远近闻名的绒绣之乡。</p> <p class="ql-block">高桥绒绣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在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博会期间,高桥绒绣精品进入了世博会的殿堂,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绒绣作品,再配上当时的老物件,仿佛又回到了“改开”初期。</p><p class="ql-block">按下这台三洋8080四喇叭收录机的按键,盒带卡立马打开,里面还有卡带,说明机器保管不错,仍然堪用。</p> <p class="ql-block">黄氏民宅的后墙。</p> <p class="ql-block"><b>五、三峡石图艺术馆</b></p><p class="ql-block">该馆的石头,按照人物、动物、景物、静物、文字分为5篇30章展示。</p> <p class="ql-block">三峡石图是驻高桥部队原政委郭学顺利用军旅生涯的业余时间,与同事们长期捡拾于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河谷带有图文的天然卵石,经搬运、清洗、分类、整理及辅以诗情画意,才使这些石头获得了艺术生命。</p> <p class="ql-block">正厅之中一卵石,慧眼分辩总相识。</p> <p class="ql-block"><b>六、徐建融艺术史学馆</b></p><p class="ql-block">徐建融,美术史论家。1949年生于高桥,早年学画,以清代写意为法。1977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曾先后师从于王伯敏先生、谢稚柳先生、陈佩秋先生,工诗文,擅画山水、花鸟,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桥赋</span></p><p class="ql-block"> 徐建融</p><p class="ql-block"><b>万里长江口,扼春申而巡东海,三水夹而汇为清溪;千年高桥镇,传文化而光神州,百川纳而造就多元。成陆于唐,扈渎渔耕,人烟生息,渺不可考。肇兴于宋,书礼五世,黄俣墓志,勒铭有证。大盛于明,航运开辟,永乐御碑,筑山为宝。于兹蔚为江东大镇,上海门户,千百年间,抗倭御侮,保国佑民,有忠义英烈,前仆后继,壮山河而昭日月;凿饮耕食,劳作辛勤,赖吾土吾民,乐天安命,秉淳朴而洒春秋。</b></p><p class="ql-block"><b>噫!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桥不在高,而高人出焉,高宇建焉,高艺传焉。庙堂之显曰李平书,江湖之险曰杜月笙,丹青流芳曰钱慧安,功过是非,后人评说,不可讳也。西式建筑曰外滩群厦、曰国际饭店、曰外白渡桥,中西合璧曰石库里弄,中式营造曰古镇民宅,文物遗存,子孙永宝,不可移也。调和众口曰高桥松饼、曰本帮佳肴,远销海外曰高桥绒绣,生香活色,民俗风情,不可无也。</b></p> <p class="ql-block"><b>逮至改革开放,日耀东方,梦圆盛世,中华卓尔腾飞,古镇焕然新貌,如日上蒸蒸,民物阜康,气象万千,得未曾有。汇聚天下英才、乡土俊彦,上下同心,群策群力,共谋科学发展,于斯愈盛。于是四海货运,辐辏港口,保税自贸,疏通物流,盖接轨国际者,势贯长虹也。</b></p><p class="ql-block"><b>老街则有童叟同乐,深巷幽庭,闲雅静谧,古风俨然;新衢则见华洋并处,公寓商厦,繁华熙攘,时尚潮涌。沿革历史而为名镇,借鉴荷兰而为新城,盖其命维新者,根植旧邦也。《易·系辞》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则一镇千年,枕上善之若而不舍昼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追去日之艰辛,抚今日之美景,望来日之方长,历史、文化之彰也,物质、精神之显也,和谐生动,能量正大,直可期于万年而至于无穷尽者,大业、盛德之谓欤!至哉幸甚,为高桥赋。</b></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8日,徐建融艺术史学馆在高桥西街48号揭牌,成为高桥镇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新地标,也为高桥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b>七、清溪党群服务站</b></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看到的最有特点的一个党群服务站,建筑风格独特,各种设施齐全,管理十分到位,服务活动多样。</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也是以前的一幢老民宅。</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高桥有我党的地下物资转运站,电影《51号兵站》就反映了这一时期,地下工作者们为向新四军运输作战物资与日伪展开斗争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这里居然还有解放战争时候,上海战役进攻高桥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部队原31军91师271团(济南第二团)参加了攻击高桥的战斗,作战示意图及参战部队序列都标有271团。</p> <p class="ql-block">高桥烈士陵园坐落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欧高路钟家弄78号,原名高桥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是为永久纪念解放上海战役中牺牲在浦东战场上的1619名解放军将士而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高桥名人。</p> <p class="ql-block">党群服务站绿化角。</p> <p class="ql-block"><b>八、长兴菜馆</b></p><p class="ql-block">这是古镇老街里最大的一家饭店。</p> <p class="ql-block">主营上海本邦菜。</p> <p class="ql-block">浓油赤酱微微甜是本邦菜的最大特点。</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的小窄巷,只能“一人过”。</p> <p class="ql-block">仍住居民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b>九、万寿桥</b></p><p class="ql-block">该桥位于高桥镇西街与树德街交叉处,始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桥长约20米,用巨型花岗岩条石作桥面,因桥侧雕有仙鹤数只,故得名万寿仙鹤桥。</p> <p class="ql-block">古镇三面环水,依“丁”字形河道(“港”)而建,“丁”字之横为高桥港,竖为黄潼港,万寿桥横跨水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