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黄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是上半年4月12日,我第一次走进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与师生们分享交流我的学术讲座《烛照心灵的阳光--诗歌疗法的理论与实践》。没有想到仅时隔半年,10月26日上午,一场“华纯诗歌研讨会”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西南大学,与老师与研究生们分享我的论文《从诗意四维架构解读“缘侧”潜在诗意疗愈价值》。</p> <p class="ql-block">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缘侧》作者日籍华文诗人华纯(女)、四川大学向以鲜教授,重庆大学蒲俊杰副教授,还有作为主办方的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向天渊、蒋登科、梁笑梅等教授和老师以及研究生们。吕进教授为本次研讨会分享墨宝:“魔都扫眉才子,东瀛管领春风”,以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 关于诗疗,人们常常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个别诗人的诗歌成就不小,但他们的人生之路并不幸福,甚至发生不测。我曾解释,诗歌实际上是需要分门别类的,对不同类型的诗歌不注意加以区分,在诗疗实践中是危险的。在此认识基础上,我在这次会上明确提出“诗意疗愈的四维架构”概念,进一步回应这个问题。诗意疗愈现象自古有之,当下得到一些学者和诗人认可和支持,但要得到文学以及诗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广泛认知和认可,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其中文本内涵、疗愈理论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就需要深入探讨,需要得到进一步厘清。</p> <p class="ql-block"> 面对诗集原创作者,还有大学资深教授和莘莘学子们,我用自己提出的“四维架构”概念梳理诗集《缘侧》中的自由诗,认为在几十首原创诗歌中(未包含微诗、俳句汉俳等),存在着潜在的诗意疗愈“四维架构”,这种架构关系在诗人的文本中基本符合平衡合理的疗愈原理,我们可以判断该诗集值得向大众推荐阅读。</p> <p class="ql-block"> 在诗歌实践中,有些诗人或作者可能并未注意“诗歌两面性”问题,甚至在创作中有走极端路线倾向,这或许有一定文学价值,但心理疗愈价值可能为零。在会上,西南大学蒋登科认为诗歌疗愈问题,应该给予关注和探讨;川大向以鲜对我的发言给予肯定;重大蒲俊杰说对他有启发。会议结束时,新诗所所长向天渊教授做了讲话。在乘飞机返回途中,诗人华纯发来短信对我说,她的人生路程也曾有过艰辛和磨难,是文学诗歌让她一路走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 散会已有两天了。天气依然清朗而纯净,满山微风徐徐,田野里扑来沁人之味,人不由得十分精神,因为秋季是收获季节。(黄干,20241029,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w5e63b" target="_blank">诗疗随笔(二十五)--谈谈疗愈</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