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它的每一块砖石、都经受了侵略者的炮火,见证了中华民族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屈辱与泪水。</span>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沾满了数万大沽口炮台官兵,为抗击侵略者,而撒下的热血。</p><p class="ql-block"> 大沽口炮台自古以来为海防重镇,津门之屏障。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清咸丰八年时的大沽口炮台共5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大沽口炮台总占地面积约93.8公顷。</p><p class="ql-block"> 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在第一、第三大沽口战役中失败后,被迫与英法联军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第四次大沽口战役失败的次年(1901年),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承认了各国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包括在北京驻兵、在中国境内自由航行等,并支付了巨额赔款。大沽口炮台被拆毁,仅余遗址,唯有南岸“威字炮台尚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发生于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在俄军的支持下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军奋战2小时便败亡。这起战事的结果促成了《天津条约》的签订。咸丰帝决心建设大沽炮台,任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尚书瑞麟组织大沽和京东防务。僧格林沁接防后添设大沽海口水师,并在第一次大沽之战被毁的炮台、营盘的废墟上新建防御设施。南北两岸各建炮台3座,共安火炮60门,其中12000斤大钢炮2门,万斤大钢炮9门,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所有炮台周围均坚筑堤墙,堤墙之外开挖壕沟,竖立木桩。又在海口设置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并加强了伪装。</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是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25日,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蒙古<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王僧格林沁指挥</span>清军开炮还击,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是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出动30多艘军舰和5000名陆战队在北塘附近顺利登陆,随后从大沽炮台北侧进攻。清军在奋战后溃败,北炮台被联军攻下。之后,清军在咸丰皇帝的命令下放弃了南炮台,剩余清军西撤到天津。自此,大沽口完全落入联军控制。此次战役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丧失了国家主权。</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大沽口之战发生在1900年6月16日,英、俄、德、日、美、法、意、奥等国组成的二万联军向大沽口炮台发动进攻,77艘战舰开进渤海湾,900八国联军陆战队在要塞背后登岸。天津总兵67岁的罗荣光率领三千士兵誓死守卫大沽口炮台,最终在大沽口炮台壮烈殉国。罗荣光曾请求北洋水师增援,但北洋水师并未提供支持,导致清军大沽口炮军孤立无援而失守。八国联军从此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p><p class="ql-block">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按《辛丑条约》的要求坼除了大沽口炮台。</p><p class="ql-block">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阴转小雨,有雾霾。我们早餐后,打马天津航母公园、大口沽炮台。宿滨海新区。全天骑行102公里,累计1616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月27日,阴转小雨,有雾霾。我们6.30早餐后,离开被浓雾笼罩的唐山,一路上骑行在川流不息的大小货车中,有些心惊胆战,加上雾霾严重,呼吸困难,到乡道后,情况稍有好转,骑行三十公里左右,我们终于停下来踹一口气了。</p> <p class="ql-block"> 快进天津时,天空飘起了毛毛雨。</p> <p class="ql-block"> 骑至天津滨海路后,天放晴了,空气质量明显好转。</p> <p class="ql-block"> 我们骑行近60公里来到了泰达航母公园。俩退役军人免费进入航母公园,这是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爱。进泰达航母游玩,门票220。60岁以上也没有优惠。如此高价的门票,我们几位女侠放弃进航母公园游玩的计划,选择去参观天津大沽口炮台。</p> <p class="ql-block"> 斌哥等四人进航母游玩。</p> <p class="ql-block"> 基辅号航母是前苏联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也是苏联1143型航空母舰的首舰。基辅号航空母舰以乌克兰首都基辅命名,于1970年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72年下水,1977年2月服役。苏联解体后,该舰由俄罗斯继承,但由于经济原因,1993年退役,随后出售给中国,改造为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骑行者在基辅号航空母舰上。</p> <p class="ql-block"> 骑侠黑土昨天从武汉赶过来了,他骑了近100公里与我们汇合。</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航母公园用骑行导航大沽炮台,手机上没有任何信息,最后用汽车导航加看图缓慢骑行。</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向天津大沽口炮台骑去。在航母附近,我们的手机不能导航骑行,但可选驾车导航。</p><p class="ql-block"> 这路真心不好骑,有些地方只能看地图前行,海韵与黑土轮流看图带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推车上过街天桥,黑土正在帮毛姐推车(她的电助力车非常重)。</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后穿过船闸和渤海石油公司。</p> <p class="ql-block"> 穿过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下午3.50,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到了大沽口炮台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费,60岁以上10元,我们购票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的壁画,展示了大沽口炮台守军英勇抗敌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大沽口炮台设置。</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二次大沽口战役中英法伤亡人数对比。</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大沽战役失败后中,清政府任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尚书瑞麟组织大沽和京东防务。僧格林沁接防后添设大沽海口水师,并在第一次大沽之战被毁的炮台、营盘的废墟上新建防御设施。南北两岸各建炮台3座,共安火炮60门,其中12000斤大钢炮2门,万斤大钢炮9门,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所有炮台周围均坚筑堤墙,堤墙之外开挖壕沟,竖立木桩。又在海口设置三道拦河铁链,配置铁戗,安设木栅,连成巨筏,并加强了伪装。为加强翼侧的防御,在北塘地区整修了炮台,火炮增至24门,对北塘以北的营城亦设兵防守。在天津以东30余里的双港附近新建炮台13座,安设1200斤以下大小钢铁炮各81门,大大加强了纵深防御。</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发生在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25日,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指挥清军开炮还击,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此处战斗中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三次大沽口战役中英法伤亡人数对比。</p> <p class="ql-block"> 乐善,蒙古族,曾任河北镇总、直隶提督。参加了大沽口炮台第二次保卫战,他率守军英勇抗敌,击沉敌舰多艘,毙敌数百名,取得大沽口保卫战胜利。1860年夏(大沽口炮台第三次战役),英法舰队集结于大沽口外,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令其撤出北岸炮台,他不从,并将提督关防交与僧格林沁,他抱着“炮台存,乐善生,炮台亡,乐善死”的决心,率所部誓与大沽炮台共存亡,敌兵由北塘登陆,炮台失陷,他血撒炮台,英勇殉国。</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四次大沽口炮台战役中,侵入中国渤海湾的八国联军77艘军舰。</p><p class="ql-block">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打响了第四次大沽口之战。天津总兵罗荣光镇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者255名,击沉击伤军舰6艘。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 大沽铁钟,为纪念英勇殉国的乐善将军而造。</p><p class="ql-block"> 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钟钮蒲牢残缺,重量105公斤。铁质精好,钟声响亮,上面有铭文造型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上面还有铭文。</p><p class="ql-block"> 1900年6月17日凌晨,八国联军九艘军舰攻打大沽口炮台,大沽守军顽强抵抗,但不幸失守。英军占领北炮台后,把上面铸有铭文的一口铁钟运到英国“奥兰多”号船上,掠回英国。1902年,朴茨茅斯市的维多利亚公园,专门建起了一座中式石亭,把大沽铁钟悬挂在亭子里,以纪念在大沽战役和攻打北京战死的英国侵略军的士兵。</p><p class="ql-block"> 1993年,朴茨茅斯市就有正直之士提出大沽铁钟不是和平正义的标志,应当归还给真正的主人-------中国。2005年6月初,朴茨茅斯市议会通过辩论表决,也同意大沽铁钟归还中国。13日,塘沽区区长张家星以及荣新海率领塘沽区代表团访问英国,于当地时间下午4点,在朴茨茅斯市博物馆举行大沽铁钟回归交接仪式。朴市市长罗宾·斯巴哈特庄重地把大沽铁钟交给中方。</p> <p class="ql-block"> 1900年6月,二万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炮台,天津总兵罗荣光镇以67岁高龄率领三千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者255名,击沉击伤敌军舰6艘。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炮台失守。罗荣光回到衙门寓所挥泪斩杀了自己的眷属,然后回到炮台壮烈殉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清军大炮。</p> <p class="ql-block"> 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大沽口“威字炮台”是大沽口炮台五座炮台之一,始建于1841年,是当时唯一的一座圆形炮台。该炮台高20余米,马道长57.5米,炮台顶面直径30余米。此炮台1997年被修复,其高度为原来高度的三分之二。</p><p class="ql-block"> 它的每一块砖、都经受了侵略者的炮火,见证了清镇府的腐败和无能。它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沾满了大沽口炮台官兵,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而流下的最后一滴鲜血。</p><p class="ql-block"> 向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致敬! </p><p class="ql-block">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的军队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