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暴力美

老江

前苏联苏-22M4对地攻击机模型制作体会<br><br> 图/文 江东 我的苏-22M4模型完成于2021年夏季 苏-22,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生产的单座变后掠翼超音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br> 它是在苏-20基础上设备进一步简化的出口型。是降级航电与发动机等设备之后的外销专用版,1976年开始生产,1977年开始出口,目前该机已基本退役,但仍有少量在波兰、越南等国服役。<br>  而苏-20又源自于苏-17,后者是从更早的苏-7攻击机放大改装而来的,一度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及华约国家主要的超音速对地攻击机。苏-17有一个比原型机苏-7更粗大的机身,机身背部加装了高大的脊舱,用于容纳更多燃油与设备,进气口中心锥体进一步放大,用以安装火控电子设备。<br>  无论是自用的苏-17还是外销型苏-20、苏-22,它们的形状都很接近,外观矫健威武,有称“曲线美之中又不乏暴力元素”的空中猛男!它们全都沿用前苏联战术飞机惯用的机头进气方式,进气口中央装有尖锥形整流罩和光学传感器玻璃窗,内部装备测距仪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火控设备,两根长长的皮托管就像公鹿的犄角一样装在机头进气口上方,成为外部特征之一。<br>  说到后掠翼,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TsAGI的建议下于60年代初已开始投入预研,并在苏-7飞机的基础上试验可变翼技术。1966年8月2日,其验证机S-22I在弗拉基米尔·S·伊柳辛的驾驶下首飞成功。<br>  作为大量投入一线的作战飞机,和西方国家一样,前苏联除了为它们极力开发垂直-短距起落技术外,变后掠翼也是另一种不错的选择。这些技术的开发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降低起降速度、缩短起落距离,试图能在受损的残余跑道甚至滑行道上继续完成起降。<div><br></div><div><br><div> 这里想稍微回顾一下前苏联飞机设计大师苏霍伊的一系列大作,他早期的设计分工集中在攻击机方面,79年代后转为战斗机,并以苏-27为分水岭,性能开始全面碾压战斗机传统大师米高扬的同时代米格战斗机,从而渐渐夺得了苏俄战斗机的霸主地位,直至今日。</div><div> 本文主角苏-22,乃苏霍伊大师攻击机设计生涯中稍早期的一款杰作。它和在它之前和之后问世的苏系飞机型号之发展关系,以图片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div></div> 40年代的苏-2攻击机,室苏大师最早的投产飞机,也是苏联红军最早的攻击机<div><br></div> 和苏-2同时期的改进型攻击机是苏-6,是不是先进了一些。<div><br></div> 50年代进入喷气年代,出现了攻击机 苏-7<div><br></div> 60年代末出现了火力强大的苏-22攻击机<div><br></div> 70年代问世的现代化攻击机苏-24<div><br></div> 80年代出现的苏-25攻击机,一直用到今天!!<div><br></div> 这是苏-25,和美国A-10同级<div><br></div> 70年代后期苏-27第三代喷气战斗机问世<div><br></div> 苏-27战斗机名扬天下,我国90年代初引进以后,学习参考之后发展出了歼-11和歼-16<div><br></div> 苏-34攻击机是不是很科幻,像不像鸭嘴兽?<div><br></div> 苏霍伊设计局的21世纪杰作是苏-57,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有人喜欢划为第5代)<div><br></div> 现在回到苏-22的主题。<div> 苏-17、-20、-22都采用了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主翼外段可绕立轴改变后掠角,变化范围为28至62度,以适应低高速飞行不同的气动需求。为减少气动中心移动范围过大,便于姿态控制,相对保守的做法就是让中央翼的翼面积远大于外翼活动段。它们都采用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机尾锥体内容纳一具着落减速伞,后机身的周边设有4个空气减速板。机翼上方设计了好几道(整流)翼刀,中央翼(内段的固定机翼)下方设有6个挂架,而外翼因为是可摆动的,所以翼下无法外挂武器。另外,在机身腹部也安排了2个炸弹架以及沿中轴的1个大型挂点。因为属于中大型攻击机,一次可携带4,000千克的各类对地攻击武器,它们包括火箭巢、机炮吊舱、减速炸弹、空对地或空对空导弹、电子战吊舱和副油箱等等,品种繁多、可选范围宽广,基本可以适应不同的战场任务。。作为固定武器,左右翼根内各装有1门30毫米HP-30机炮,各带弹70发。机身后部则装有一台AL-21F涡喷发动机。<br>  值得一提的是,苏-22特别重视携带各类电子作战武器,如主动干扰吊舱、导弹控制吊舱、发射源定位舱、侦察吊舱、干扰弹箱(布洒器型)等等,以尽量适应执行复杂电子环境下不同种类的作战任务。当然,与战斗机相同,苏-22也可携带2至4具副油箱、以增加航程。<br>  本文主角苏-22在70年代开始向秘鲁、原东德、匈牙利、埃及、利比亚、叙利亚、波兰、克罗地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等国输出,总产量166架。不论是最早的苏-17还是后来的苏-22,北约给它们的绰号都一律叫“装配匠”。<br>回顾“装配匠”的参战史,虽然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也算惨烈。<br>  1971年,生产型苏-17C开始装备苏联空军的前线航空兵,主要担负空对地攻击任务,在必要的时候也能进行空战。它在苏军内部得以长期服役,参加过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一次锡德拉湾事件,两伊战争,波斯湾战争。还参加了1993至1995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以及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 ……。<br>  在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苏-17是苏军在当地的攻击机主力之一,也是最早进入战区的俄式飞机。驻阿富汗的苏-17很快就被苏-17M3取代,战争后期又换成了苏-17M4。苏-17在阿富汗使用的典型弹药是FAB-250和FAB-500通用炸弹,57毫米、80毫米火箭发射巢或240毫米口径火箭。可惜在阿富汗高温高原的环境下,苏-17的载弹量常常被限制在1,000千克以下。面对散兵游勇一般的地面部队,在阿富汗的苏-17较少投掷精确制导弹药,不过经常挂载KMGU地雷布撒器执行布雷任务,一个布撒器可以容纳1,248枚反步兵地雷。在战争后期,苏军的苏-17还投掷过燃料空气炸弹(FAE),这种炸弹具有相当恐怖的人员杀伤威慑力,但不能摧毁硬目标。</div> 下面都是苏-22的图片 机头进气,雷达不得不装在尖锥整流罩内<div><br></div> 苏-22的驾驶舱,依然还是机电仪表配置<div><br></div> <div>大背脊,大翼刀,单发,以及可变后掠角机翼</div><div><br></div> <div>苏-22的涂装总是很任性,这在今天的飞机上已经难以看到</div><div><br></div> 苏-22着陆,放出巨大的减速伞<div><br></div> 波兰是大用户之一,他们后来改用灰色迷彩<div><br></div> 对地攻击武器展示<div><br></div> 苏-22解剖图<div><br></div> 机翼下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div><br></div> 机翼处于大后掠角状态,6个武器挂架是空的<div><br></div> 外翼张开,减少后掠角,有利于起飞降落时的低速飞行状态<div><br></div> 苏-22的三面图<div><br></div> 在早期阿富汗战争中,苏-17M3R还执行了侦察任务,其中多数是搜索在夜间行动的阿富汗圣战游击队行踪。由于阿富汗地形崎岖起伏,投掷照明弹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拍摄效果,不过KKR吊舱的红外线扫描器能够发现圣战者的车辆和篝火痕迹,苏-17M3R的机载电子情报系统也能监听他们的无线电通讯。苏-17M3R在侦察任务中还经常挂载轻型弹药来攻击那些“捡漏目标”。为了对付游击队的美制“毒刺”便携式红外制导防空导弹,苏-17M3R几乎都增加了红外干扰弹发射器。 <br>  作为外军的应用实例,应该提及1973年在叙利亚的苏-20,它们参加了第4次中东战争,经常使用FAB-250和FAB-500炸弹轰炸以色列目标,并使用填充反装甲子弹药的RBK-250集束炸弹攻击以色列装甲集群。苏-20虽然出击近百架次,但损失惨重,它们至少被地面防空火力击落了8架,竟占叙利亚机队的半壁江山。叙利亚的苏-20和苏-22M后来又在1982年卷入了在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但再遭重创。 <br>  苏-22的首次作秀发生在1981年8月19日地中海上空的第一次锡德拉湾事件。当天有两架利比亚空军的苏-22被两架美国海军的F-14雄猫式战斗机击落,而开火的理由仅仅是美国飞行员“感到了来自空中目标的威胁”。但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此乃可变后掠翼战机之间的第一次空对空战斗! <br>  苏-20/-22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也表现活跃,甚至参与过毒气弹轰炸行动。伊拉克军队的苏-20/-22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表现不尽人意,曾被击落4架,还有14架被毁于地面,剩余的飞机在逃向伊朗途中又被联军击落2架。但分析家认为,把一边倒的失败完全归于纯粹的第二代喷气攻击机很不公平,因为它面对的是先进得多的第三代“纯粹的战斗机”。<br> 苏-22M4除了在1990年轰炸过安盟的反政府武装,秘鲁空军的苏-22还在2年后袭击了一架在秘鲁沿海上空飞行的C-130,打死一名乘员,迫使C-130迫降在秘鲁。这架C-130是从巴拿马起飞的美国空军缉毒情报搜索飞机,飞行员没有对秘鲁飞机的警告做出回应是导致被射击的原因。1995年初,秘鲁和厄瓜多尔之间爆发了短暂的边界冲突,秘鲁的苏-22M3又出击了数十架次,其中两架被厄瓜多尔军队用俄制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div><br> 纵观苏-17和苏-22系列攻击机,它是苏联第一种成功得到应用的变后掠翼战术飞机,而且它的出现,使苏联空军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战术打击飞机,同时又继承了苏-7的坚固耐用性和良好的低空操控性。<br> 目前,仍有少量苏-22在若干东欧国家服役,在每一届北约空军举行的“老虎会演习”上,画有虎皮花纹和老虎头的“装配匠”特别吸引人的眼球。<div><br> 苏-22基本参数如下:乘员1人,机长18.91米,翼展13. 66米,机高4.71米。最大起飞重量17,800千克,载弹量4,000千克。动力装置为1台AL-21F-3加力式涡喷发动机,推力最大推力8,000公斤,加力推力11,2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2,236千米/时(1.82马赫),转场航程2,800千米,作战半径1,142千米,实用升限17,000米,爬升率180米/秒,推重比0.63。</div></div> 72岁的我在对接3截式的模型机身部件<div><br></div><div><br></div> 下面开始说说我的模型制作心得—— 苏-22,是我一直喜欢的机型。做模型,自然会特别青睐于它。20多年前收过一盒也没做,但以今天的标准看,精度明显达不到要求。日前网传某模型品牌即将关门,于是立马购入一盒1/48的苏-22M4。到我急不可待开盒制作时,这家公司已不复存在。<br> 初看,满满一大盒的模型零件,林林总总有10大版。外加2张蚀刻片、一盒树脂补品和3张内容丰富的水贴,让人很有满足感!不过这个品牌自有它的格局和特点,模友们对他的共识不外乎是:题材出其不意,细节刻画精细。就是分模太碎、组合不易。(图1)<br> 一开始总是喜欢将大块零件剪下,去毛以后假组,看看组合度好坏如何。然后就是发动机的装配。有趣的是,这台发动机在模型完成以后除了尾喷管以外,几乎都是看不到的。但模友总会不厌其烦地将它安装成形,有的甚至会给它上色,认真程度令人感动。我选择了折中的做法,安装但不上色(图2)。 有个问题很恼人:等发动机装进机身以后,尾喷管居然伸出机尾2-3毫米(图14)。如果早知道,就会提前在发动机的中段截短一些了。我不知道模型公司出模具以后是否自己组合检验过,如此明显的低级错误,理应可以扼杀在定型销售之前,除非你连修模都懒得做。同样的玩笑后来又出现过好几次,但稀缺的题材和刻画细微的局部,让你很快就“乐在其中”了。<br> 套件额外提供了一小盒树脂件:它包括雷达罩、仪表盘、仪表盘罩壳、几飞行员和地勤兵、机头和机尾的堵盖等等(图26)。我基本都利用上了。因为树脂件一般精度与形状都要优于塑胶件,要不怎么叫它“补品”呢?这里要重点说说雷达罩,形状自然比塑胶件要准(图3),但在和机身假组时发现它的上下方和进气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只能自己用塑料板填充,不然就无法将其固定住(图9)。<br> 机翼的装配让人振奋,零件的组合很和谐(图4)。在翼盒上下板件合拢前,要提前装入起落架舱室的四壁、机关枪和活动外翼(图5)。活动翼外面的翼套是空心的,它的前后缘要记得粘牢(图6)。<br> 起落架系统的开模特别细致,尽可能做出了细节。对比实物图,我加了些许软管电缆(图11),尤其是起落架舱底盘绕的一些管线(图12),直接用漆包线添加。因为原来零件上开出的管线显得数量不够,而且线路的走向太死板(图11)(图12)。对前起落架,同样添加了管线和小盒子等细节(图13)。 1 开箱验货,零件琳琅满目一大摊。这个品牌的题材好,细节刻画没说的。就是分模太碎、组合不容易、结合面落差大<div><br></div><div>(下面的序号都是图号)<div><br></div></div> 2 尽管发动机最终是看不见的,可还是不厌其烦给出了许多组合零件(但尾部长出2毫米,最后不得不削掉)<div><br></div> 3 套材同时提供了雷达罩的塑胶件和树脂件供制作者选用,可惜个别缺陷需要填补修整<div><br></div> 4 左侧机翼内外零件种类丰富,刻线细腻,总体效果好<div><br></div> 5 机翼下面可以安装上主起落架,套材细节提供不错<div><br></div> 6 组装完毕的机左右翼,外翼段后掠角可以按需自由偏转<div><br></div> 7 驾驶舱同样给出较丰富的零件数量,仪表盘和仪表盘上罩同时给出树脂件,精度增加(见左侧灰蓝色零件)<div><br></div> 8 经过反复权衡和匹配了悬挂条件,选择制作了这几种外挂武器备用。套材其实提供了非常多的苏军机载武器零件,今后可用于其他同比例模型上面<div><br></div> 9 在前机身内一并装入单独组合好的驾驶舱和前轮舱,点胶固定。并假组树脂件的雷达包,此时发现天地面与进气道内径存在3-4毫米间隙,需自裁PC板垫硬(见白色三角片)<div><br></div> 10 在前机身内装入单独组合好的前起落架舱,点胶固定。雷达包与进气道内径存在的巨大间隙,已自裁PC板垫硬了(见白色三角片)<div><br></div> 11 为起落架支柱添加管线电缆等等细节<div><br></div> 12 为主起落架舱底添加管线电缆等细节<div><br></div> 13 同样为前起落架舱适当添加细节<div><br></div><div><br></div> 起落架系统一般是最后装上模型的,因为就怕中途碰坏。但这一次我提前装了上去,因为这架飞机如果也是总装以后再去装起落架支柱、支柱撑杆和6块盖板,可能会更加不方便(机轮除外)。因此,不同的机型的工艺流程处理顺序要好好权衡,不能一概而论。<br>  需要补充的是,因为这个模型的主翼翼根是通过塞进机身侧面精密的凹坑完成“翼身结合”的(图25),也就是未来不需要用力打磨,所以这也是我不必预先进行“翼身结合”的一个理由。我完全可以在上色,部装,打磨方面,将机翼和机身分开独立操作。实际证明很顺手,方便每一时段的把持拿捏。<br>机翼装好以后,可以及时安装内翼下方的6个武器挂架,每个挂架的上下层往往通过叠装组合而成、以适应不同武器的接驳。这需要提前查明白,但说明书没有交代清楚,需要模友自己的考证。而薄薄的翼刀也是事后粘上去的,因为胶合面其实只是一条线,要细心操作,保证强度。<br>  驾驶舱由前后左右四块壁板和十几个小零件拼合而成(图7)。仪表盘和罩子毅然选择了树脂件。驾驶舱可以单独上色和渍洗干扫。仪表盘没有好的水贴,直接在喷漆以后干扫银漆,也可以出效果(图20)。平视显示器的支架和平板玻璃不是被碰掉就是遗失,基本是自己重新制作的(图21)。驾驶舱内部基本色经过考证决定用浅灰蓝。而不是苏军的蓝绿色。安全带是在座舱旧化以后再粘进去的。<br>  在完成驾驶舱和装好前起落架格纳舱的内部细节(同样添加了管线和小设备)以后,将这两个盒状小舱连同雷达罩一起装进机身的左爿(图10),同时不忘将右爿机身合上,看看能不能完美合拢。谢天谢地,很顺利,只是雷达罩需要加胶板填补空隙。<br>  透明座舱盖刻画精细,但需要在后方粘一个构件,它的框架要和飞机迷彩保持同色,顶端后视镜要不忘涂银色(图27)<br>麻烦的是模具居然将机身外壳分3段合成,且每一段又分成左右2爿。所以,一个简单的管状机身居然要用6片零件组成,装配麻烦不算,还容易留下各处的落差,打磨会很麻烦(图15)。 14 的开模有点舍简求烦,发动机按定位销装进机身以后,才发现尾喷管居然长出2-3毫米,应该提前在中段锯开截短<div><br></div> 15 模具居然将机身外壳分3段合成,且每一段又分左右2爿,所以一共是6件。装配非常麻烦,容易形成落差,打磨量不小<div><br></div> 16 前段和中段机身即将对接,为此预先协调了发动机的兼容性,并在机壳内添加了可以增加对接牢度的塑胶片<div><br></div> 17 中段和尾段机身对接前,在内部同样粘有若干辅助连接片,用于在对接的同时点上瞬间胶、予以强化纵向连接力度<div><br></div> 18 中段和尾端机身粘接后存在很大落差,经过打磨让它逐渐圆滑过渡,<div><br></div> 18 中段和尾端机身粘接后有很大落差等待打磨、让它圆滑过渡<div><br></div> 19 在中后段机身接缝打磨好以后,开始粘上外部各种小零件和附件(比如辅助进气嘴和干扰弹发射器)<div><br></div> 20 机头合拢以后,再回看驾驶舱的上色旧化以及细节添加效果 (平显平板玻璃还没有装上去)<div><br></div> 21 零件丢失以后,重新制作平显仪的平板玻璃<div><br></div> 22 机身本体基本制作完成<div><br></div> 23 在打磨机身时,为了不破坏机腹众多检查口盖的刻线和铆钉,随时用遮盖纸保护好细节,免受砂纸的伤害<div><br></div> 24 机身上部的背脊也被模具分成好几段,粘接以后要细心打磨消除纵向和横向的装配缝隙<div><br></div> 25 组机身和机翼,翼根是整个埋入机身凹坑的,所以几乎不用修整,因此不用急着总装,可以在后续其他操作完成以后再正式胶接(以方便部件加工的把持问题)<div><br></div> 26 安装打磨由树脂件和蚀刻片组合而成的人物和机身前后堵盖<div><br></div> 27 座舱盖刻画精细,另外需在后部及时加粘零件<div><br></div> 28 后腹部和活动翼翼根的铝银色一并提前喷好,立即按形状边界遮盖保护之<div><br></div> 29 喷好机腹天蓝色 以及外挂武器的杂色<div><br></div> 30 机身上色以后,发现先前的接缝打磨没有完全到位,于是重新打磨,等待局部重新补喷漆<div><br></div> 31 腹部的起落架舱和起落架柱已经另外喷好浅灰色漆<div><br></div> 32 腹部的喷漆情况,可见不锈钢和铝色、起落架舱的灰色和前部天线罩的绿色已经显露(尚未旧化)<div><br></div> 33 备好新采购的郡仕油性漆,准备为背部的四色迷彩进行多批次喷漆(蒙皮线预先喷上了黑阴影色)<div><br></div> 34 首先按说明书喷出浅绿,利用郡仕的136号绿,加白做出些许变化<div><br></div> 35 第二步喷出木棕色, 利用郡仕的43号漆,加白做出些许变化<div><br></div><div><br></div> 网上模友对此也较纠结,很不理解这样开模的理由。大家专门探讨了各种装配顺序的优缺点。我在网上讨论之前就完成了装配:先是将前段机身的左右两爿粘起来,然后依次将中段机身和后段机身的左右两爿也分别粘起来,形成三个独立的筒状物。然后接下来让前段和中段机身纵向对接起来,最后才将前中段机身与后段机身对接起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对接“无力”,我不得不提前在各段机身的内径里贴好贴片,在对接前一瞬间也点上一点强力胶,以此作为单纯对机身端面溜胶水的“强度补充”(图16)(图17)。<br> 网友的建议很给力,可惜我看到已经晚了。他的做法是:先将机身左侧前中后三片零件粘成一长条,然后对右侧三片也同样处理。最后,把左右两个半圆形部件予以合拢,完成整个机身的装配。他的做法可以在第一时间消除从前到后机身表面的对接落差,也就是把落差留在了机身中轴的合拢面上,要消除这个不难。尽量减少表面落差是共同目的。<br> 我的装配方法等于是“满足了中轴的无缝合拢,却把各段之间的表面落差完全留到了最后”(图22)。而这个模型套件的机身各段间(直径方向)落差恰恰又是如此的显眼,让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勉强将其填补打磨掉!(图18)<br> 在反反复复的打磨过程中,为了尽量不破坏套材原有的蒙皮线和检查口盖刻线,我提前用遮盖纸遮盖这些线条,尽可能不让砂纸把漂亮的细节打掉(图23)。<br> 机身完成以后,可以放心粘上背脊、众多的进气嘴、红外干扰弹发射器和立尾(图19)。背脊和机身一样,套材也给出三段,而且每一段也是分左右两爿。和机身的装配同样麻烦(包括打磨)(图24),这就是所谓的“开模太碎”的麻烦。好在只要有耐心,也不算大问题。<br> 减速板单独制作,甚至和机身上的减速板舱进行了假组预演,确定了未来安装的手序。而减速板舱可以提前涂上浅灰色。<br> 在加工机身时,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即将机头的4扇辅助进气门做成和减速板一样向外打开的状态(也许是太喜欢减速板向外打开的样子啦),直到油漆之后才猛然醒悟,不得不做了很生硬的纠正。<br>  机身上上下下还需要安装一些1-2毫米大小的片状天线和(迎角测量)风标。两根长长的空速管造型复杂,粘到机头需调整好和飞机纵轴的平行度。可惜在后续加工中先后碰断两次,看来安装时机还是偏早了一些。<br>  雷达喷漆采用了说明书上的红色,这个很早就喷好,顺便还为机头进气口内部喷上浅灰漆。其实,苏-22的三个起落架舱和起落架柱也是浅灰色的,如果提前喷好也无妨。后期遮盖采用海绵板,容易做到贴合,很方便。<br>  在打开喷漆气泵之前,把单独组装完成的左右侧机翼粘上机身,因为开模精准,很省心。<br>  接下来是喷飞机腹部色。主要是浅天蓝和后腹部的一块十分诱人的不锈钢色(图32)。由于提前在蒙皮线附近喷过黑漆(图28),所以在喷这些基本色的时候,有意在蒙皮线附近隐隐约约留下一些暗的色素,这就是最原始的色差处理(图29)。由于腹部接缝打磨方面留有遗憾,我甚至在喷漆以后又作了局部的二次打磨(图30)<br> 发动机是隐藏在机尾内部的,发动机尾喷管和机尾壳段其实存在空隙,所以从外面看,机尾壳段受到的高温烘烤没有其他飞机裸露的发动机尾喷管那么厉害。因此只需要在银色基础上加一点烧铁色和透明橙、透明蓝的渲染。不过我做得好像还是过头了一点(图39)。 36 第三步喷出田野绿,我利用郡仕的基本绿,然后一次次加入黑、灰、白、黄等漆料,自行调出,并局部再加白做出些许变化<div><br></div> 37 第四步喷出橄榄绿,利用郡仕的12号漆,加白做出些许变化<div><br></div> 38 背部基本色全部喷好以后,小心撕去遮盖纸。为了图方便,放弃了渐变边界的处理方法<div><br></div> 39 尾部底色喷好<div><br></div> 40 四色迷彩刚刚喷好基本色,尚未旧化,色彩稍显生硬<div><br></div> 41 水贴完成以后喷半亚光油保护之,并掺进极少灰漆,以压低鲜艳度<div><br></div> 42 考虑再三,迷彩分界线的处理只在机背机腹的相交边界做了渐变效果<div><br></div> 43 模型腹部旧化完毕,不敢做得太旧<div><br></div> 44 后腹部旧化以后看局部,许多小水贴在贴好以后几乎看不到,因为色彩饱和度和明度不足<div><br></div> 45 做旧以后的前起落架舱内部细节<div><br></div> 46 背部掉漆处理以后的特写照<div><br></div> 46 旧化以后腹部再进行了掉漆处理<div><br></div> 47 安装机身上下表面的红色防撞灯,事先要涂上透明红(另外在翼尖的红绿航行灯也要同样处理)<div><br></div> 48 安装着陆灯的灯片以及前起落架内连接舱门的小撑杆(因为要磨薄灯罩玻璃,使得后期透明度丧失)<div><br></div> 49 几个减速板的安装,事先推演练出一个稳妥的方法,即先确定4个细小粘接点同时准确就位,并几乎同时点胶,在未固化前数秒钟内迅速利用镊子纠正各连接点的入坑位置,直至粘接牢固<div><br></div> 50 喷漆以后,在盖座舱盖尚未盖住机舱之前,再看一下驾驶舱的细节效果<div><br></div> 50 喷漆以后盖座舱盖前再看一下驾驶舱的效果<div>  </div> 51 安装座舱盖需要一气呵成,方法同减速板<div><br></div><div><br></div> 在遮盖好全部腹部后,开始喷上部的迷彩。这个飞机是四色云纹迷彩,在参考了大量实物图片和说明书之后,准备了多种郡仕油性漆。在是否喷出渐变边界效果这个问题上曾经纠结过。因为色块形状变化复杂,加之喷涂基本功不行,所以最后还是采取了相对简单的“硬边界”工艺。(图38)也即不断裁剪出不同曲线的遮盖纸进行遮盖,分四次喷涂不同的漆料。 须注意每一次调色,都要添加少许浅黄或白色、在每一块色区的中央营造色差。尽可能让每一片色彩看上去不是死死的。<br>当然,在正式喷彩色之前,同样不忘在蒙皮缝附近喷黑漆,作为阴影的打底(图33)。<br> 我按从浅到深的喷涂顺序先后喷出四种迷彩色,先是浅绿,利用郡仕的136号绿,加白做出些许变化(图34)。第二步喷出木棕色,利用郡仕的43号漆,加白做出些许变化(图35)。第三步喷出田野绿,我利用郡仕的基本绿,然后多次加入黑、灰、白、黄等漆料,自行调出符合要求的那种绿色,并局部再加白、做出些许色差变化(图36)。第四步是喷那些偏棕色的橄榄绿,利用郡仕的12号漆,加白做出些许变化(图37)(图40)。如果要让不同迷彩之间表现的是“渐变的分界线”,可以直接用小口径喷笔直接喷出。也可以用蓝丁胶之类的无油脂橡皮泥搓出“长面条”,用它摆出弯弯曲曲的走向,因为“面条”截面是圆的。所以喷漆可以在模型表面形成渐变边界。当然还有其他办法,需要自己找感觉,积累经验。<br>  我在天蓝色腹部和迷彩色背部之间的飞机腰际线上,用小喷笔重新喷出了渐变分界线效果,作为一种练习(图42)。<br>  有些细小地方的杂色用小毛笔手涂即可,比如背部红外干扰弹发射器和背脊上冷却器百叶窗上的不锈钢色、翼根机关枪附近的耐热蒙皮色……等等。而各处天线整流罩蒙皮,要专门喷上军绿,它们在机头下方、垂尾顶端,背脊中央。<br>  三个起落架舱和减速板舱因为提前已经喷好浅灰色,所以在上述操作时用海绵块可以很方便的予以遮盖,一般不会误喷到里面去(图31)。<br>  以上基本色统统喷好以后,颜色不免显得有些唐突和艳丽,索性先贴好水贴再说。套材给出丰富的涂装案例,我选择了方向舵有玫瑰花的那一架波兰空军机涂装。苏-22飞机的涂装应该是俄系战术飞机中最丰富多彩的一款,在不同国家不同部队,有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尤其是北约的老虎会比武,让苏--17/-22有了尽情发挥的余地,形形色色的虎皮斑纹彩绘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因为这一盒套材没有这样的水贴,鉴于自己进行分色喷涂又过于麻烦,所以还是放弃了。<br> 给出的飞机上上下下一二百余处警示文字小水贴,需要花费两天时间去伺候,我选了最主要的进行了操作。可惜黄色文字在亮度和饱和度上都不给力,在迷彩表面并不那么的显眼(图44)。<br> 水贴干透后按例要喷一层光油进行保护性覆盖,然后可以大胆进入渍洗旧化。要注意的是银漆表面如果也喷油性透明漆,将会严重毁坏银色漆膜。建议改喷水性光油予以保护。<br> 旧化依然用X-20溶剂自调的珐琅漆渍洗液。为了不至于模型太脏,这次采取了涂抹以后几分钟内立即按飞行方向擦拭掉的做法,让模型看上去显得不太脏。因为是频繁使用的前线攻击机,所以飞机机腹的做旧,可以略微甚于背部(图43)。<br> 旧化以后的模型整体,还要远远地喷一层半亚光透明漆,一来锁定旧化效果,二来统一光泽度。我还趁机掺入稀薄的灰漆,用来压低迷彩颜色的艳度(图41)。<br> 前后起落架舱是重点旧化位置,要做出立体感,除了渍洗还做了渗线操作。后期又用半干的银漆干扫出突出部,效果还是比较耐看的(图45)(图48)。<br> 后期做掉漆是免不了的,只需要在容易蹭漆的部位随意点上银色,不可呆板(图46)。<br> 套材给出的外挂物型号非常丰富,真正可以利用的只有一小半。多余的对地对空武器可以移植到同比例的其他俄罗斯飞机模型上(图8)。至于挂什么武器,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明细表和挂架所提供的可匹配零件来决定。可惜说明书不给力,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另外,包括机体组装方面的小零件标号,也给人误导。有些外挂武器的水贴编号居然是全错的,需要自己慢慢去伪存真,找出准确的配上去。总之,这个品牌真的叫人又恨又爱!<br> 因为给出的挂架零件少的可怜,这和丰富多彩多达两大版的武器形成强烈对比,所以拼拼凑凑其实只能挂上一对炸弹、一对火箭发射巢、一对大型火箭和一具大型电子干扰吊舱。<br>后机身周边的四片减速板像花瓣一样可以做成打开状,它和机身有两个铰链粘接点、和作动筒顶端又有一个极小的粘接卡口,而细小的作动筒根部要和减速板舱舱底一个小坑形成连接。因为都已经存在漆膜,我选用CA40H强力瞬间胶(和502相比较,它保存时间长,不容易老化,固化时间没那么急、价廉物美)进行粘合装配。因为相对装配关系稍微复杂,需要让上述4个小点在几乎同一时间内点胶、进入准确位置,而且各连接点都要正好卡在粘接槽内。我的办法是:先让作动筒根部涂上相对缓干的百搭胶、塞进舱底小坑,摆成45度仰角,然后让减速板两个小脚涂上瞬间胶,迅速插进机身上的两个铰链粘接槽里,就在它尚未固化的几秒钟内,迅速利用镊子将作动筒顶端塞进减速板内表面的小卡口里,同时按压减速板,让它低头,紧紧靠上作动筒顶端,此刻立即用点胶棒对准小卡口补一小点瞬间胶。这样一个流程,大概前后就是十余秒钟,须一气呵成,不得拖沓(否则胶水干固以后再想点胶就无效了)(图49)。<br> 待飞机各零部件基本就位以后,是安装向上开启的后部玻璃座舱盖的时候了。对于这样的开启状零件,同样也要按上述方法操作(图51)。它需要胆大心细,做模型手不抖正是我的优势。当然在覆盖玻璃座舱盖之前,会再一次欣赏一下驾驶舱的内部,并且留影。(图50)<br> 把武器粘上挂架的活很有趣,完成以后很有成就感(图52)。而把轮胎套上轮轴以后,整个腹部就彻底做完了,是不是很好看?(图53)<br> 细小的东西一般放在最后安装,这包括细长的空速管和4个米粒大小的航行灯,后者事先要涂上透明绿、透明红的漆色(图47)。<div><br> 累计耗时106小时以后,终于在8月17日完工,而这一天恰恰又是苏-22战斗过的那个多山的中东国家一夜易帜的日子,是不是有点巧?(从图54 --- 到图66)</div> 52 机腹的外挂已经全部粘好,分别是空对地导弹、炸弹,火箭发射巢和电子战吊舱<div><br></div> 53 模型完成后,腹部主起落架舱和起落架本体细节之展现<div><br></div> 53 模型完成后(下同) <div><br></div>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div><br></div><div>————全文完成于2021年8月,发布于2024年10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