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漫步(十一):后记

吴小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对印度有兴趣是在WH大革命时期。那时候正值读书的年龄,但学校已停了课,无书可读,时间多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无论怎么数都有剩下的。一次偶然在家里发现一本已发黄的书,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没有书名,但不管怎样,只要是本书,能读就可以了。一读就给书上的情节吸引住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口气就把书给读完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书中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结婚过程中,坐船去新娘家迎亲,但在回来的旅途中,在恒河上偶遇暴风雨,船翻人亡,但新郎与新娘却侥幸被人救起。看起来是不幸之中大幸,但幸存下来的新郎、新娘却非原先的那一对。以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离奇、有趣而又曲折的故事。这个故事现在看来也没什么,但在当时却非常吸引眼球。后来才知道,这是泰戈尔早年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沉船》。 </p> <p class="ql-block"> 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不管是读书、旅游、生活中,还是获到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印度却始终遥远,始终模糊不清,所以也始终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一次有同学邀请,第一时间就答应了下来。在印度走马观花似的一圈转下来,新奇感并未消失,反而更加有趣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印度新德里机场入境处的佛指--兰花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次印度旅游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有以下几点:</p> <p class="ql-block"> 一、印度的人力资源非常充沛: </p><p class="ql-block"> 印度的人口已超过14亿人,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人口密度达422.5人/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行第三,仅次于第一位的孟加拉国和第二位的日本,而且并没有实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往往有好几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一次到印度去,不管是在景点,还是在农村、城市,都可以看到许多的中小学生、男女青年在旅游,活动。几次遇到后,发现印度的中小学生非常阳光,友好,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印度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2:学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3:学生,争向与我们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印度工人的收入并不高,一个大巴车司机,月薪折合人民币不到一千元,再加上印度物价便宜,生活也就足够了。晚上十点多,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印度加班的工人们一群群下班回家,手里拿着饭盒,说笑着、匆匆忙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有骑自行车的,就像我们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夜间马路上经常看到的上、下班人群一样。但现在已几乎看不到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印度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北靠喜马拉雅山,南滨印度洋,境内无高山大漠(只有小沙漠),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印度的海岸线长达6083千米。位于北方的喜马拉雅山一方面阻挡了冬季由亚洲大陆吹来的寒风,使得印度免受寒流的侵袭;另一方面又阻挡了夏季由印度洋上吹来的季侯风,使印度中部恒河平原和喜马拉雅山难坡可以得到充足的雨水。大小数百条河流从山上奔腾而下,汇成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3大水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4:印度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印度同时拥有丰富的可耕土地资源,印度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比我国还多。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出产的粮食,不久养活了印度人民,同时还有出口。可见印度土地之肥沃,上帝之眷顾。尽管印度的人口密度如此之高,但目前在印度还保留许多自然保护区,最为知名的如:印度最大的纳姆达夫国家公园,保护区面积达1985平方公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印度的旅游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印度旅游资源丰富,尽管在印度,千年以上的古迹很少见,但好几百年以上的古迹很多。欧洲多教堂、中国多庙宇、印度多城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5:焦特布尔古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6:斋普尔古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这次去过的旅游景点,只是去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经典的几个点,其他许多其国内旅游景点由于时间的关系都没有去。如北方的喜马拉雅山麓,东方的加尔各答及孟加拉海,以及西南部的印度洋海边等等,都没有去,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一旦开发出来,潜力可不是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许多人文景点外,印度还有许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最为知名的如:伦腾波尔国家公园,专门为老虎而设立;凯奥拉德奥国家湿地公园,专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些就是在我们经过的拉贾斯坦邦,但不在旅游日程里,一般的旅游者也不会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7:伦腾波尔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旦这些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潜力不可估量。 而且印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和动物的和谐生存,动物的趣味不可忽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果细心一点,查一下印度历史,就会发现在印度历史上几乎没有大的毁灭性的战争发生。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在印度进行,在印度历史上,进行王朝的改朝换代时,也没发生大的毁灭性的战争。而在中国,隔几百年就要大战一次,几乎要杀的血流成河,一个王朝的精华几乎被毁灭殆尽,才开始建立新的王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且印度在历史上也没有大的破坏性的浩劫,对历史、文化等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所以印度的遍布文化古迹,有些就随意放在一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些古迹一旦开发出来还是具有非常可观的潜力的。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8:伦腾波尔国家公园里的老虎)</p> <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印度,还有许多地方不如人意,最常见的就是“脏、乱、差”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已众所周知,这里面既有一个民族的观念与生活习惯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生产力现代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发展,人的生活观念也会随之变化,这个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但最使我感到疑惑的是:印度历史的缺失!严格说来:应是印度历史记录的缺失!总所周知: 印度有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应定为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9:伦腾波尔国家公园内,老虎在巡视领地)</p> <p class="ql-block"> 一般史书上都认为印度有5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p><p class="ql-block"> 但印度的史料记录却非常贫乏,可以用极度匮乏来形容,总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代替历史记录。这些故事介于史实与传说之间,可信度就打了折扣。</p><p class="ql-block"> 研究印度,不得不借助于国外的资料,如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这一史实,几乎完全来自于希腊人的叙述,印度方面没有保留任何记载。笈多王朝的情况主要是通过中国晋代高僧法显的著作反映的。戒日王时期的情况可通过玄奘的著作了解,中国僧人的著作是考察印度古典时期的关键史料。贵霜帝国及其起源的珍贵记载保留在汉书中。其原因并不大清楚,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对一个文明来讲,就要打折扣了。</p><p class="ql-block"> 而在古代中国,每一个王朝的变更,甚至每一个帝王的言行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我想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是不能与我国相比较的。</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上面的问题,这次到印度去,参观了许多一流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在印度已是顶级,但我总发现馆藏品并不多,特别是缺少千年以上的文物,印度的考古也缺少重量级的发现,可见印度古代传下来的文物,不管文字记录方面还是实物方面的实在不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同为有五千年历史,但文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是不一致的。古代印度主要由一个个小的土邦组成,各自独立,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统一度及依赖性并不很大,几个主要的强大王朝如:孔雀王朝(相当于秦汉时间)、贵霜帝国(大月氏的一支,东汉)、莫卧儿帝国(明代)几乎都在印度北方统治、发展,印度南方几乎一直处在土邦管理之中,而且几个王朝之间的几乎没有什么延承脉络。直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前来,一看大喜,几乎是天上掉下了一个大大的馅饼,一片如此肥沃的土地,却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于是将他们收拾管理起来,进入殖民时代,形成了现代印度的版图与格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0:恒河日出)</p> <p class="ql-block"> 结合以上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1、印度极度缺乏可信的历史文献记录与文物实证,他的历史是同神话交织在一起传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2、印度历史是一部由北部外族不断入侵,并不断与当地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3、印度次大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一个以土邦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缺乏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主体。 </p><p class="ql-block"> 4、历史上印度的北方比较先进,而南方比较落后,但北方却很少想去同一南方。以前一直认为落后了要挨打的,似乎落后了挨打是天经地义的。但翻开历史一查,却是落后了却未必挨打,而软弱了要被欺负的却是千真万确。回看中国历史,古代位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女真、蒙古,他们先进吗?不管在文化上,还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财富上,他们先进了吗?事实上他们不仅不先进,反而都比生活在南部的民族落后了一大段。他们挨打了吗?没有!事实上,他们不仅没有挨打,反而是要打人的。当时生活在中国高度文明的王朝,甚至强大如汉朝、繁荣如唐朝、富裕如宋朝的王朝、明朝,也处在不断地挨打之中。事实证明,落后了未必挨打,而软弱了是要被欺负的。</p><p class="ql-block"> 5、在印度的几大王朝之间,如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王朝之间并无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也不相同。所以马克思说“印度人无历史”。但印度的思想却传得很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种缺失也许是由于我们目前在对历史的研究方面主要依靠文字记录有关,是否也与古代印度缺乏史官有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的考古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从一些宗教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1:恒河暮祭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2:恒河暮祭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一种风俗习惯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3:耆那教祭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4:修道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一段传说中,从一张纸片、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中能解读出更多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5:古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6:古堡)</p> <p class="ql-block"> 以了解当时的那些情况过程,我们就能使这段历史重新丰满完整起来,那是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说,印度历史,源远流长。 </p><p class="ql-block"> 但近来在斯里兰卡的旅游,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斯里兰卡古文明与印度同出一源,但在宗教信仰上,斯里兰卡人却选择了佛教,而没有选择印度教,许多古代遗迹因此而存留了下来。有些古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远超印度的古城堡历史。对古印度文明的发掘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明确的实证。印度确实是四大文明之一。(完)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7:斯里兰卡丹布勒石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8:斯里兰卡白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19:斯里兰卡杰特瓦纳拉玛佛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