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低段识字教学

(书书老师)

<p class="ql-block">倾听汉字在儿童生命里绽放的声音——例谈统编教材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及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识字教学的割裂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识字和阅读割裂,老师通常安排在两个环节:一,初读完课文后检验识字情况,用开火车等方式,强调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然后开始识字教学,写字之前二次巩固,老师们有很多识字方法,但识字归识字,阅读归阅读,两条分割线很明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识字教学的模糊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问低段老师,你这堂课孩子们识字达成度如何?很多老师的答案是模糊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清晰的反馈环节,或者说反馈环节没有清晰的流程,进一步说,反馈环节没有清晰的目标,在第一课时中,哪些字卡顿的,不太熟悉的,在第二课时需要加强巩固。在识字环节中,要请班上的三类学生参与其中:强的,中等的,薄弱的。有了这样的反馈,就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准确的判断,你这个识字教学怎么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问你这个字怎么教,如果是一类字,就会认为要在田字格里写好,二类字的话,就可以各种方法变一变,或者拿出识字卡片来认字。你有没有解读过,哪些字在音上要重点教学,哪些字在形上要重点教学,哪些字在义上重点教学,音的重点无非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n和l的读音,要根据当地的发音情况决定教学重点,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迎”跟“柳”易混淆;本课词语“眼睛”,容易前后倒置,“孩”字右边容易写成“撇折撇折撇”。我有一次听了五年级上册一位老师的课,有个“鼠”字,说到斜钩代表尾巴长,但这个字的重点,就是上半部分的笔顺。说到汉字的意思,有些生字的意思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的字如果跟前面课文的字是形近字或是同音字,需要重点讲解,以免出现错别字,自己在上面做笔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识字教学的点状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点状性就是我们教本课生字的时候,眼睛只有本课的生字,不会关注前面的生字,也不会关注后面的生字。一年级上半学期时,着眼点没有一年级下半学期,更没有二年级整个学期。老师要有一个线状的训练化思考,整个一年级上半学期,准备教给孩子什么能力,如自主识字能力,看到一个字,我是认出它读什么,圈出来,组成的词语是什么,尝试理解意思,课后生字尝试看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有哪些笔画,辅助线是倒三角的,还是梯形的,有没有笔画的穿插等等。在下半学期,对于本课生字有个适当的归类了,哪些是左窄右宽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的,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二年级,识字能力比较强,预习时可以把很多生字都认识了,举个例子,今年我教二年级,预习课文要做几件事:读课文至少三遍,给课文标自然段,根据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生字,二会字中用两条横线划出的是前鼻韵母,用波浪线画的是后鼻韵母,直线画出的是整体认读音节,目的是巩固自己之前学过的拼音,通过课后的描红尝试去描一描,愿意写就写,每个字尝试组一两个词,最下面根据本课出现的生字组两个成语,一年级下册对孩子的要求是组词,到了二年级上学期,挑两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到了二年级下学期,除了成语外,还要积累一句含有本课生字的古诗,当成是积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一个字时,不能就字教字,举一个例子,《小蝌蚪找妈妈》中,有的孩子会说:“老师我的顶字是这样记的:左边是丁,右边是页。”第二个孩子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丁,右边是页。”在他的概念里就有很多识字方法,第三个孩子说:“因为这个顶字右边是页,页的意思跟头有关,所以顶跟头顶有关。左边的丁是顶的读音。”这个孩子的回答表明,老师在前期的教学中,把写字和识字的结构告诉了孩子,孩子就自动迁移使用,甚至创造出新的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识字教学的机械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们觉得识字挺枯燥的,因为识字无非就是那几种套路,如果结合生字所在的课文的情境,课堂的情境,我们生字的出现也好,互动也好,反馈也好,是可以变得有意思的。在这个完整的情境中,孩子们就会觉得生字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是有温度的,有热度的,孩子每每想到这个生字,就会想到这个生字所处的语言环境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识字教学的随意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低段平常的常规课,很多时候重阅读,很不自觉弱化识字教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跟孩子不够贴。但公开课就会有意识地强化识字教学,除了以上讲到的几点,还有很多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识字教学的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级公开课《识字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篇课文跟统编教材中《小青蛙》很像。专家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许老师,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当时觉得很奇怪,不就是认识六个字吗?就是识这几个字的音,形,义。专家问我:“这六个字中,有没有老师不教,学生也不大容易出错的,如蜻蜓的蜻字,还有吗?请坐的请字,具有情感价值,生活中要学会使用,这几个字哪几个是重难点,教了还是容易混淆,如“晴”和“情”,同篇课文出现,读音相同,理解上有些抽象,第二组是“晴”和“睛”,长得很像,默写“晴天”时很容易写错,所以部首要加以强化,第三组是“青”和“清”,“青蛙”的“青”字,不是生活在水中吗,所以和水联系起来,但青是颜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备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识字教学的目标是不能笼统的,要具体。解读课文时,不只是内容,课后的生字也要解读,要从儿童的学习起点出发,找到识字的障碍点,专家说:“课堂上教了,学生也不会的,反复教了,学生也不会的,这样的内容,课堂上不教。”重点设计的是我们教了之后,学生思考一下就能掌握的,即靠近最近发展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备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识字教学的方法不能机械,要生动。我一开始的设计根据没有用学习活动本身吸引学生。我们要从儿童的学习心理出发,找到识字的兴趣点,让孩子觉得识字一点不枯燥。如看图片选字填空,眼睛有两个,所以有两横,青蛙要请别人做客,如果不说,是不知道的,所以是言字旁;“今天是个大晴天,池塘里的水真清呀!小蜻蜓长着一对大眼睛,青蛙请朋友来做客。青蛙的心情真好呀!”就变成了看图说话。设计情境:要爬上山坡,读《要下雨了》这个故事,先来做热身:伸了伸腰,直起身子。看看“直”字,然后来到半山腰,读“潮湿、消息”,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两个词语都有三点水?爬到山顶:读多音字“有空,闷得很”,最后,来到山顶:“呀,吧,吗,呢”,都是轻声,在课文中出现这么多,放进句子中,读出语气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备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识字教学的反馈不能滞后,要即时。从儿童的学习规律出发,找到识字的生长点。比如刚刚出现的词语放在小白兔回家的路上,读出来,还有一种办法,在反馈的时候借助课间操,与课文的情境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次备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识字教学的过程不能散点,要整体,从儿童的学习方式出发,找到识字的结构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阅读教学的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时教学要字不理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到“秋风刮起来了”时播放视频,问孩子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觉得风的力量很大,能把叶子吹下来,所以是立刀旁,商量的“商”是七嘴八舌地讨论。随文识字不是单独从中抽出来,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不能割裂,要融合,要结合情境去解释,从儿童的学习情境出发,找到识字的契合点。如《欢乐的泼水节》,理解“互相”,课堂上让孩子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叫互相读,你指出我的错,我指出你的错,叫互相评价,互相泼水也可以说是相互泼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文识字的境既有课文的文境,借助课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随文识字,也要有课堂的课境。读到“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有学生把“里”读成了“上”,让孩子做一下这个动作,他便知道是“里”,不是“上”,《难忘的泼水节》的导入谈话:“今天是老师和你们首次见面,所以将是非常难忘的一堂课,难忘就是在心里永不消灭的事情。”然后引出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看图说话,周总理穿着什么?认识了“穿”字,《玲玲的画》中,学习“奖”字,看图,玲玲手上拿笔,你知道她画什么吗?她在画花纹,这个字就是“画”字,最早是画在布上的,这就是玲玲画的画,她画的是《我家的一角》。玲玲也觉得画得不错,越想越高兴,她仿佛看到自己走上领奖台,手上拿着奖状,出示了四个与奖有关的词语,强化了“奖”字。青蛙写诗的“当”字,创设了一起用当字完成变身口诀的情境,因为有六颗水珠,不是“我”,而是“我们”,看图说一说故事内容,奖励课间操,《雷雨》中的“压”和“垂”,都表示动作,重点教垂的笔顺,课间操,什么什么压下来,石头石头压下来,什么什么垂下来,稻谷稻谷垂下来,然后根据认识完成填空,最后回到课文中进行理解。</p>

识字

生字

教学

课文

孩子

情境

老师

本课

二年级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