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胡同

CXN

<p class="ql-block">  到北京喜欢转胡同,觉得那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胡同接地气,平民说实话。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真实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北京有点时间,转了转周边的几个胡同。美美地享受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北京工作了近4年,在东四十一条住了两年。离开后很久没有去了,今天去转了转。</p><p class="ql-block"> 胡同显然经过整修,原来一些杂乱的建筑都清理掉了。我曾经住的民航招待所已改为他用,但整体没有变化。站在高墙外,看了看三楼我曾经住过的房间的窗户,感叹了一把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回走不远,看到一个老人家在晒太阳,身边摆着三个鸟笼,一看就知道是这条胡同的老住户,便上前聊了起来。他告诉我,给鸟儿晒太阳要守着,北京城里现在黄鼠狼多,晚上都成群出来觅食,怕把鸟叼了去。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接着,他一脸骄傲地指着稍大一点的笼子说,这只就是百灵鸟,这种鸟能活30多年呢。</p> <p class="ql-block">  然后他如数家珍的告诉我,这只雀儿从1998年就开始养了。叫的响,蹦的欢,认人,亲着呢。我心里一算,这样的话,这鸟儿也有个二十七、八岁高寿了。98年我刚好就住在这个胡同,想来早出晚归上下班的时候,兴许还见到过他和他的鸟呢。接下来他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大通养鸟经,怎样遛鸟,如何喂食,听得我云里雾里的。</p> <p class="ql-block">  斜对过一家也是老住户,门口种了一架葫芦,枯黄的瓜藤上满满的挂着大小不一的葫芦瓜,很有意思。人很热情,我问他能不能给葫芦拍个照?他操着满口京腔说:“没事儿,您拍吧您嘞”。听着亲切。</p><p class="ql-block"> 记得这条胡同以前也住着几个大户。李宗仁先生的原秘书程思远、原民航总局局长沈图,都在这条胡同住。</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胡同也印记着我的一段人生。</p> <p class="ql-block">  沿着平安大道向西有个府学胡同。转进去走了一段路,见到一个殿堂式的大门,门上挂着一块匾,上书“府学”二字,一看就知道是历史遗址。仔细看了旁边的碑文,才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顺天府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一组建筑在元代时是报恩寺,明洪武初年改为学校,称作“大兴县学”。永乐元年也就是1403年,北平改为顺天府,这所学校也改为顺天府学,一直到清朝,都北京最顶尖的小学。就是现在也被称作“北京最牛的小学”。历经600多年风风雨雨,改朝换代,府学辉煌依旧。</p> <p class="ql-block">  府学胡同因府学而得名,这可是北京一条有名的胡同。府学小学对面36号院为崇祯皇帝田贵妃的娘家,胡同东口则是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住所。</p><p class="ql-block"> 一条不长的胡同,写满了北京历史的风云际会和朝迁市变。</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小学往前走两步,抬头一看,“文丞相祠”4个大字跃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大门为对开两扇,红色,古朴而庄重,仿佛是历史长河中静静伫立的守望者。大门由坚实的木材构建,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已经呈现出一种沉稳的暗色调,透露出一种沧桑与坚韧。</p><p class="ql-block"> 大门两侧的对联为文天祥二十四代孙、楚辞大家文怀沙老先生所书。上联:“地老天荒,不忘一部中华史”,下联:“山呼海啸。齐唱千秋正气歌”。字迹遒劲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相得益彰。每当阳光洒在大门上,那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让人不禁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元至元十六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元军囚禁于兵马司土牢,囚禁期间,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气歌》。三年后,1282年,文天祥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洪武九年,朱棣将土牢改为文丞相祠,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  院子里青砖灰瓦砌成的墙面,仍遗留着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棵800多年的老枣树,据说是文天祥在囚禁时亲手所植,枝干向南自然倾斜,人们认为它象征着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八百多年,这栆树目睹了中华大地风云变幻,波涛汹涌,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见证了他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转进南锣鼓巷,避开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道,向左一转,进入雨儿胡同,环境顿时清静了许多。齐白石老先生曾在这里居住过。</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先生的故居。曾经是清太宗第四子叶布舒宅邸的一部分。小院儿不大,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正房和东西厢房十分完整。1955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齐白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  这个胡同还有不少名人居住过。开国元帅罗荣桓和开国大将粟裕。都分别在这个胡同的30号和31号居住过。</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真是藏龙卧虎啊。</p> <p class="ql-block">  离雨儿胡同不远,就是帽儿胡同。这里在清代属镶黄旗管辖,衙门就在胡同的北口。各机构基本上都在这条胡同里。</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时候,这里集聚了许多做帽子的厂商,也是当时北京最大的帽子市场集散地。所以人们把它称作为帽儿胡同。</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在胡同边待客的一辆黄包车上,贴满了抗日的标语,不禁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的家国情怀点赞。</p><p class="ql-block"> 北京就是北京。</p> <p class="ql-block">  回来的路上,进到一个叫细管胡同的地方。由于胡同非常狭长,形状像细管,所以人们把它称作细管胡同。</p> <p class="ql-block">  细管胡同是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名字沿革非常复杂,从明代开始,改来改去。先后叫过水塘胡同、油罐胡同、水獭胡同,民国以后才叫细管胡同。</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但是大都停放了各种各样的车辆,看上去比较拥挤。而这个炒豆胡同是我看到的最为清静的胡同之一。胡同不宽,绿树成荫,最为特别的是,街上没有一辆停放的车辆,清清爽爽的。几棵大槐树耸立的胡同边上,已经泛黄的树叶,随着微风沙沙作响,更加增添了几份幽静。</p> <p class="ql-block">  炒豆胡同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北京老百姓为了求雨,在这里把黄豆炒了开花,救出了小白龙,同时北京又有二月二吃炒豆的习俗,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炒豆胡同。</p><p class="ql-block"> 清未僧格林沁亲王的官邸曾在这个胡同,以前整条胡同基本上都是亲王的,后来家族衰败,房产分割转让,现在大都成了普通百姓的居所。真应了“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住在胡同平房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北京。他们的房屋虽然不及高楼大厦,但是他们同样热爱生活。不大的院子里,大都养了各式各样的花草,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热情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我在棉花胡同碰到一个老大爷,他们家门口鲜花灿烂,一朵朵玫瑰开的那叫一个漂亮。看着高兴,就上前和他聊了起来。他一边欣喜的看着门口盛开鲜花,一边和我讲胡同里大大小小的轶事遗闻,妙趣横生,精彩无比。</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深藏着老北京的悠悠岁月与人间烟火。走进胡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骑着自行车、听着鸽哨声、邻里间亲切问候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转着转着,不知不觉进了蓑衣胡同,看到个敞亮的四合院,便进去看了看。应该说是北京老百姓住的比较好的四合院了。院子不大,但与大部分拥挤的院子不同,十分宽敞,门口的老槐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整个院子看上去应该是被分割成几家了。空地上晾的衣服,房前都摆放着电动车或者自行车,屋角种的几株丝瓜,成熟的丝瓜都爬到了屋顶,绿茵下摆着闲坐的桌椅。整个环境普通,但充满了生活气息,显得十分温馨。</p> <p class="ql-block">  时至中午,胡同里静悄悄的,不知谁家飘出了饭香。这里的生活节奏,有着独特的悠闲自在。清晨,伴随着鸟鸣和晨练老人的脚步声,胡同逐渐苏醒;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孩子们放学回家,整条胡同充满了亲情与温馨。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胡同是有生命的。它们承载着丰富而厚重的历史,见证了千百年的风云激荡,城头换旗。胡同里慢慢走走,可以在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享受平静无华简单朴实的市井生活,读懂普通人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追求与艰辛,感受日渐稀薄却无比珍贵的真诚与关爱,体会小小老百姓的博大胸襟与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享受胡同,就是享受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