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罗马的第二天,我们重点游览有“万国之国”之称的梵蒂冈。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著名的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也被称为 博物院,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北面,共有20多个展馆,有大小展厅、展室和房间1400多个,建筑面积达55000平方米。梵蒂冈博物院是一个总称,其实院中有馆,馆中有室,展品之丰富令人期待。</p> <p class="ql-block"> 和大多数著名博物馆宽敞明亮的入口不大一样,梵蒂冈博物馆门头上是一座雕塑,两位艺术巨匠拥着一枚教皇比奥十一世的纹章,米开朗基罗在左,拉斐尔在右,下面简洁地刻着" MVSEI VATICANI "(梵蒂冈博物馆),下方就是高墙上开着的相当高大的拱券门,这比其他博物馆多了几分威严。</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入口处人头攒动,但很有秩序,显然这是一座备受游人瞩目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进门穿过走廊,就来到了皮戈纳庭院。这里最引人瞩目的是美景宫,整座楼高的壁龛前是著名的铜铸松果,两只娇俏的铜铸孔雀分立两边,更显得松果十分硕大。这组雕塑本是老圣彼得大教堂中喷泉的一部分,在教堂彻底改建的时候被移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松果所在的高台下还有两只铜铸狮子,守卫着一座典型的罗马喷泉—"面具喷泉",巨人口中泉水汩汩而出。</p> <p class="ql-block"> 正式参观之前,我们先来到博物馆的出口,因为这里有一座巨大的螺旋形楼梯。它是1932年落成,独特的双螺旋缓坡设计可以让人们从容的下楼。</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巨大青铜围栏优美的螺旋曲线随着视线的移动不断地变化舒展,这种感觉十分美妙。</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的走廊两侧摆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展品之丰富,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走廊两侧是精美的展品,抬头仰视,映入眼帘的则是华美的天顶画。</p> <p class="ql-block"> 没有时间弄明白这些雕塑的作者和制作年代,那就静静的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 《底格里斯河河神》,这是陈列在八角庭院中的一件河神的雕像,是底格里斯河河神。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圣经》中描述流经伊甸园的四条河流之一。河神右手扶着一只平倾的水罐,斗篷松松地挽在胯骨下,大半身赤裸着,强壮的身躯和遒劲的连鬓髯孔武有力,而表情却只是凝重,眉间甚至有些隐隐的忧郁。在河神雕塑的前面,放着一只方形大理石石槽,四面侧壁上雕刻着希腊人和亚马逊人的战争场面。这两件作品原属于一座喷泉。河神手中罐子里的水是流进石槽内的,都是公元2世纪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这张照片没有把石槽拍全。</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从书中翻拍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陈列在八角庭院的一件作品《拉奥孔》。这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雕像, 两条巨蟒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住,最终父子三人在挣扎中死去。这尊雕塑仿佛凝固的一幕,无论人或蛇都是鲜活的,面对雕像正面,看得见居中的拉奥孔痛苦抗争,蛇头正对着他的骶间张开大口,目光冷酷凶残;左边的儿子已奄奄一息,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用手盖住胁下的蛇头,似乎是求它不要再给自己痛苦;而右边的儿子似乎还没有被蛇过多地缠上,尚处在惊惧之中,他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极为忧虑地望着父亲,一边极力摆脱左脚上的蛇身,根本没有意识到死亡离他也很近。这一幕成为永恒,留在每一个见过它的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拉奥孔》雕塑在好几个著名的博物馆中都有,且年代都很久远,比如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即冬宫)和巴黎卢浮宫,究竟哪一座是原作?答案就在眼前,梵蒂冈博物馆的这一座是1506年1月14日在罗马的圣母玛利亚主教堂旁边的葡萄园地下被偶尔发现的,米开朗基罗受教皇于勒二世指派亲自去发掘现场考察,《拉奥孔》从此为世人所知,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仿品,而这一件原作则被于勒二世当机立断买下,一个月后向公众展示,并就此萌生了建立梵蒂冈博物馆的念头,可以说,是《拉奥孔》促成了梵蒂冈博物馆的问世。</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塑像是缪斯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 圆厅,又称圣母堂,高大的穹顶下方正中放着一只巨大的斑岩圣水盆,地面上铺满华丽的马赛克,最靠里面的一圈是海神波塞冬与诸神交战的"连环画",外面一圈是波塞冬与海仙女安菲特里特及海怪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最右侧的雕像是战神雅典娜。</p> <p class="ql-block"> 丰收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 在梵蒂冈博物馆的缪斯大厅正中,陈列着著名雕塑"美景宫之躯",这件作品仅有一段残存的躯体,坐在铺着兽皮的石头上,头和四肢大部都不知去向,人们一直试图分辨兽皮的种类以推断躯干的主人,比如假使是狮子皮就可能是赫拉克勒斯,要是野猪皮就可能是梅利埃格,然而至今没有最终结论,据分析,铺着的应该是豹子皮。</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但是如何被发现却没有记录,只是从1515年起作为私人收藏品进入公众视线,16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在梵蒂冈美景宫花园,并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真正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文艺复兴、矫饰艺术(又称手法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影响,几代艺术大师包括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在内都由衷地表达过对这件作品的敬畏。教皇于勒二世曾要求米开朗基罗复原这尊躯干的头和四肢,被米开朗基罗婉拒,他说,它已如此完美,何苦画蛇添足。与此同时,米开朗基罗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敬意,在西斯廷教堂的壁画中,不止一次用到了这尊躯干特有的扭曲、贲张的元素,例如《最后的审判》中的圣巴塞洛缪( Saint Bartholomew )和《创世纪》中的先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一个展室里拍到的,想必这应该是一间专为展出动物和与动物有关的雕塑的展室。</p> <p class="ql-block"> 可爱的小天使。</p> <p class="ql-block"> 雅典娜马赛克肖像。</p> <p class="ql-block"> 门楣上的雕塑也被雕刻得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 挂毯厅的两侧全部是15世纪和17世纪的挂毯藏品,其中部分作品是教皇利奥十世于1515年委托拉斐尔设计的,历时一年完成。1620年,画家鲁本斯意外地在查尔斯·奎因为英国查尔斯王子代购的物品中发现了这批画在厚纸板上的设计图,几经易手,最终由英皇威廉三世买下,先后曾在白金汉宫、汉普顿宫和白厅展出,最后于1858年确定由南肯辛顿宫博物馆防火画廊永久收藏,向普通大众开放。这批拉斐尔的设计的挂毯完成于1531年,此时利奥十世教皇已谢世,他的继任者哈德良六世教皇也已谢世,时任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出面接收了这批珍贵的挂毯,最先布置在西斯廷教堂,到1838年时,才由教皇格雷戈里十六世决定移到现在的挂毯厅。经过织毯工匠二次创作后的拉斐尔画作在柔和的灯光下折射出柔滑的光芒,我们在走动的过程中,丝光如同涟漪一般在眼前缓缓泛动,美妙异常,这些都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挂毯的内容全部是宗教题材,如果结合圣经故事来看,许多熟悉的情节都在画家笔下呈现,欣赏起来觉得很过瘾。好多东西留给我们慢慢品味吧。</p> <p class="ql-block"> 在挂毯厅里,精美的挂毯挂在墙壁上,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油画。</p> <p class="ql-block"> 挂毯上的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丰富。</p> <p class="ql-block"> 挂毯的的颜色也很艳丽,可惜没有时间仔细欣赏。</p> <p class="ql-block"> 这条长廊的天顶画美丽奢华,长廊两侧都是地图。地图厅长120米,宽6米,由格雷戈里十三世教皇(1572-1585年)在任内装修而成,得名于厅内两侧墙壁上的40幅意大利地图,它们绘制于1580-1583年,翔实记载着格雷戈里十三世教皇在任期间的意大利疆域全貌,也是16世纪意大利地理信息最完整的记录,作者纳齐奥西隆.丹迪,是一位著名地理学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亚平宁山脉将意大利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利古雷和伊特鲁里亚海地区,一边是亚得里亚海沿岸,每个地区的地图都配有一幅主要城市的地图。这些地图内容如此清晰,色彩如此鲜艳,作为实用显然过于奢华,但是作为艺术品,它们又过于具体翔实。</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的目光不会在这些地图上过多停留,因为地图厅的天花板华丽到无以复加,以至于大多数游客都情不自禁地仰着头走完这120米的路程,而根本无暇顾及墙上的地图。整个天花板被石膏边框对称地分割成很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内或壁画,或石膏雕塑,或金箔图案,连分割用的石膏边框也不简单,繁复的造型和艳丽的彩绘,这种层层叠加出来的绚烂让人炫目。</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展厅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中,陈列着许多油画,匆忙间,我只拍到几张效果好些的。</p> <p class="ql-block"> 埃利奥多罗斯厅中的《埃利奥多罗斯被逐出圣殿》这幅画作,拉斐尔完成于1514年。</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埃利奥多罗斯厅的壁画《圣彼得的解放》,拉斐尔完成于1511~1514年。在这幅画作中,拉斐尔将天使之光、月光、闪亮的铠甲和士兵的火把并列展现,将人们带入一场光影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埃利奥多罗斯厅天顶画《旧约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利奥一世与阿提拉的会面》,拉斐尔完成于1511~1514年,这幅画作在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的埃利奥多罗斯厅。</p> <p class="ql-block"> 《圣体论辩》,拉斐尔完成于1508~1511年。</p><p class="ql-block"> 在《圣体论辩》中,云端坐着一排圣师,从左至右可以看到圣彼得、亚当、圣约翰、大卫、圣劳伦斯、犹大马加比、圣斯蒂芬、摩西、圣詹姆斯一世、亚伯拉罕和圣保罗。下面的大理石台阶上离祭台最近的是4位拉丁教堂的神父﹣﹣圣格里高利一世(用的是教皇于勒二世的容貌)、圣杰罗姆、圣安博劳斯和圣奥古斯丁。周围的人群中还能认出一些熟悉的面孔,如西斯都四世教皇(于勒二世的叔叔)、但丁等。这幅作品以宏大的场面配合宏大的主题,人在世间论辩,神在天上看,拉斐尔将世人想象的精神世界以生动写实的方式表现出来,整幅画弥漫着令人敬畏的气息,人物的情态却又那么真切,色彩却又如此鲜艳,生动得好像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情境。</p><p class="ql-block"> 在这幅画面前,无神论者也会暂时相信上天是真实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在梵蒂冈博物馆的签署室内,有币要说明一下签署室名字的由来。原来这里是教皇的书房兼会客室,紧随其后的利奥十世教皇将它改为学习室和音乐室,收藏了一些乐器,其后16世纪中叶的一段时间内,时任教皇都在这个房间举行教廷最高法院签署仪式,这个房间从那时起被称为"签署室",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雅典学院》是拉斐尔室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他用举重若轻的方法令画面充满自然随性的气息,观者仿佛随随便便走进雅典学院,自然而然地看见大师们相互交谈或各行其是。然而画面中每一位大师都不能不令人心生敬畏,正中间指向天空的是柏拉图,手里拿着他的著作《蒂迈欧篇》,两边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和埃塞克斯;第欧根尼半躺半靠在阶梯上;米开朗基罗左胳膊支着头靠在一块大理石上,右手在纸上作画,那时他正在为不远处的西斯廷教堂绘制天顶壁画《创世纪》;几何鼻祖欧几里得也在画中出现,与学生交谈。年轻的拉斐尔在最右边画上了一位戴着黑色贝雷帽的人,那就是他自己,与大师们比邻。与《圣体论辩》不同,这幅画没有将人们的思绪引入精神世界,而是令人慑服于人文科学的伟大,灿若星辰的大师们在眼前熠熠生辉,不由得感叹人类文明的悠远和博大,这些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人文先驱,为世界的文明进程奠定了基础。就绘画而言,这幅画本身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无论是透视关系还是人物动静关系,以及色彩搭配关系,都呈现出一种清新、雅致和明亮的气度,与此前大都依靠强烈明暗对比突出人物、用大面积暗色表现威严的风格完全不同。尽管如此,人们对拉斐尔这幅画的赞誉远远超出了美术范畴,因为它总是让人相信,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这样的时代,人类可以积极探索新知,坦诚自由论辩,整个世界在文明的力量驱动下向前飞奔;它也总给人以一种召唤,唤起内心对文明、和平、世界大同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查理曼大帝加冕》,拉斐尔与其助手完成于1514~1517年,现在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博尔戈火灾厅。</p> <p class="ql-block"> 《博尔戈的火灾》,拉斐尔及其助手完成于1514~1517年,现在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博尔戈火灾厅。</p><p class="ql-block"> 火灾室因壁画《博尔戈火灾》而得名。故事发生在公元847年,圣彼得大教堂前的相邻建筑失火,危及教堂安全。利奥四世教皇真诚庄严的祈福和祷告神奇地扑灭了大火,挽救了教堂和附近的居民。</p> <p class="ql-block"> 拉斐尔工作室的画作《奥斯提亚之战》,这幅画纪念了公元849年被教皇军队战胜撒拉逊人的事迹。其中拉斐尔描画了被土耳其舰队占领的奥斯提亚港,土耳其舰队是企图来此俘虏教皇的。基督徒们在海上和这支舰队作战,并且已经有数不清的俘虏从船上被带回到港口,他们被士兵们拉着胡须拖下船来,这些士兵面容俊美,精神极为饱满。这些俘虏穿着杂乱的囚服,被带到教皇圣利奥的身前,他的面容是以利奥十世为原型绘制的。</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博物馆博尔戈火灾厅的天顶画。天顶壁画除了美丽的装饰图案之外,主要内容是四幅画,分别是《至圣三位一体》、《坐榻上的上帝与天使》、《基督戒律与受惑》和《基督怜悯与正义》。</p> <p class="ql-block"> 在梵蒂冈博物馆里,精品荟萃,所有的天顶画都美轮美奂,精美异常。这是签署室里的天顶画。</p> <p class="ql-block"> 这件披肩拍摄于梵蒂冈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参观西斯廷教堂是是让人期待的,因为这里有米开朗基罗的旷世之作《创世纪》和《末日审判》等。令人遗憾的是,这里绝对禁止拍照,那就只好静静的欣赏了。这张照片是从书中翻拍的,天顶画就是《创世纪》,而正前方的就是《末日审判》。</p> <p class="ql-block"> 在西斯廷教堂里,大多数人的姿势几乎都一样,仰面朝天,天花板上是米开朗基罗的旷世奇作《创世纪》,那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作品。《创世纪》令我们激动、兴奋,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都仿佛叠印着米开朗基罗画的仰面朝天作画的身影,颜料顺着画笔一滴一滴地掉在他的脸上、身上。343个人物、300平方米的巨大幅面、5年的时间,要怎样的动力才能坚持到最后?要知道,当于勒二世教皇在1508年要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做40尊巨型大理石塑像的时候,米开朗基罗正为从中看到自由创作的曙光而高兴呢,教皇突然就变了主意,要他改为西斯廷教堂做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先是愤然拒绝,过后又不得不勉强接受,直到1512年完成。从不情愿到全身心投入,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从画面上,我们似乎只看见了纯熟与冷静的表达。人们爱这画,爱这画里的一切。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不够善良,居然会感谢于勒二世,如果不是他逼着米开朗基罗,也许就没有《创世纪》了。</p> <p class="ql-block"> 1536年,米开朗基罗开始为西斯廷教堂奉献另一个奇迹壁画《末日审判》,1541年完成,中间曾经因为其他工程而暂停,所以实际上用了4年时间。和《创世纪》不同的是,《末日审判》中的人物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成组出现,形成了互相感染的气氛,最特别的是湛蓝的背景,有猜测说米开朗基罗是要用它来体现天堂的纯净。如果说《创世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那么《末日审判》则带着呼啸而来的风,宣示威严。</p> <p class="ql-block"> 《末日审判》的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 除了米开朗基罗的这两幅作品之外,西斯廷教堂的两侧还各有六幅壁画,完成于1481~1483年,作者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有拉斐尔的老师皮埃特罗·佩鲁吉诺、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桑德罗·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科西莫.罗塞利和卢卡·西尼奥雷利。</p> <p class="ql-block"> 走出梵蒂冈博物馆,我们暂时忘掉现实,专情流连于艺术长河。“尽管真谛往往残酷,艺术未必清纯,但只要有一颗平和的心,这里就永远是一座宝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