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它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各类藏品共计37,000多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381件。</p> <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员长1959年来新疆视察工作时为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充满了西域风情,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进入博物馆,我被一座巨大的雕塑吸引,这座雕塑描绘了两位翩翩起舞的舞者,他们的神态生动、形象逼真,仿佛要将我们带回到古代新疆的舞蹈场景。</p> <p class="ql-block">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拥有三层楼、十几个展厅,藏品丰富,许多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主要集中在二楼的8号展厅和5号展厅,二楼值得深度游。</p> 八号展厅 <p class="ql-block">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6.5厘米,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精心织成。上面绣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禽瑞兽,寓意着吉祥和祥瑞。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这件珍宝见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它于1995年10月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惊艳出土,让人叹为观止。织锦上的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究竟是预言还是巧合?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64件展览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唐朝张雄将军夫妇合葬墓的守护神,由30余块大小不等的木料雕琢后拼接而成,雕刻技法造型还是釉色都堪称国宝,在我国目前仅此一件。高86厘米,由天王与小牛鬼两部分构成,各色彩绘,斑斓如新。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206号墓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206号的墓主是张雄,其家族是高昌地区望族,世与高昌王族麴氏互通婚姻,生前张雄位至高昌左卫大将军,其妻出身于高昌王族,可见其身份之显赫。</p> <p class="ql-block"> 《伏羲女娲交尾图》是唐代时期文物,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文物规格: 高221.5厘米,上宽105.5厘米,下宽80.9厘米。</p><p class="ql-block"> 中国神话中创世神的故事在新疆的墓葬中得以重现。这些画像风格独特,既有汉代的遗风,又融入了唐代的文化元素。特别是那些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展示了新疆古代各民族居民在祖先崇拜方面的深刻统一。</p> <p class="ql-block"> 《方格兽纹锦》:1968年出土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九十九号墓;同墓出土高昌延寿八年(631年)文书,表明该锦的织造年代当在此以前。方格兽纹锦是南北朝时期文物,是我国一级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文物规格:长18厘米、宽13.5厘米。</p><p class="ql-block"> 此件丝织品,用白、青、红、黄、绿等多种颜色丝线织成。出土时已经不完整,为残片。上面的图案有牛、狮子、大象三种动物,通过纵横相交的不同颜色的丝线,将每个动物圈定在方格之内。大象、狮子都是来自西域的物种,此件丝织品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是我们了解北朝时期西域一带丝织业的实物。</p><p class="ql-block"> 2013年方格兽纹锦是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p> 5号展厅 <p class="ql-block"> 5号展厅的《逝者越千年—古代干尸陈列馆》展陈有新疆各地出土的干尸标本和附属服饰、物品。</p> <p class="ql-block"> 1980年,考古学家穆舜英在新疆若羌县罗布泊境内的楼兰墓葬中出土了这具女性干尸,被命名为“楼兰美女”。她生前年龄约25岁,内脏保存完整,身上还穿着粗毛毡和羊皮衣物,头戴毡帽,脚穿翻毛靴。这具干尸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楼兰人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文化。是我国一级文物,文物规格:高1.55米, 现重10.1千克。</p> <p class="ql-block">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p> <p class="ql-block"> “ 小河公主”微笑从棺木中传上来,年轻女性的木乃伊,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楚楚动人的眼睫毛像一排幼松似的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她凝固而永恒的微笑,生动而具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船棺”是这样做成的:先将两根胡杨树加工成一对“括号”形木条,成为棺木侧板,棺盖是十多块小挡板。一头活牛被当场宰杀,立即剥皮,整个棺木被新鲜牛皮包裹,因此不需要棺底。</p> <p class="ql-block"> 小河墓地的每具棺材前,都有一个立柱,立柱根据死者的性别不同而不同。男性死者的立柱是桨形的,女性死者的则是顶端被加工成卵圆形的立柱。“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小河墓地也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希望获得强大生殖能力的神殿。</p> <p class="ql-block"> 在小河以东175公里处,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它所代表的楼兰文明与小河同处罗布泊沙漠的大地理环境中,但楼兰文明的物质表达方式却与小河完全不同,并比小河晚160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 干尸是一份罕见且极具个性的考古资源。来自若羌、且末、吐鲁番等地出土的先秦至唐的干尸标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气候干燥、雨量稀少等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新疆一跃成为世界上拥有各人种古尸最多、天然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其中仅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干尸总数就达近千具之多。</p> <p class="ql-block"> 新疆博物馆干尸馆从楼兰美女开始,最后以一位将军结束,据出土的墓志铭介绍,这具干尸是唐朝时期高昌王国的最高军事统领大将军张雄,因疾病而死,年仅50岁?1973年,考古专家在发掘他的墓葬时,发现其头颅已被人砍断,是仇家复仇还是盗墓者为夺取颈项上的宝物,至今还是未解之谜。</p> “小白杨精神” <p class="ql-block"> 小白杨哨所位于中哈边界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脚下,是塔斯特边防连的一个哨所。</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哨所建于1962年,20世纪80年代初,哨所战士程富胜回伊犁探亲,把哨所官兵艰苦奋斗的戍边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程富胜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归队时给他带十棵杨树苗,让他栽种在哨所周围。</p> <p class="ql-block"> 1983年诗人梁上泉来哨所采风,被小白杨的故事和哨所官兵艰苦戍边精神深深打动,创作了军旅歌曲《小白杨》。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庆“八一”文艺晚会上第一次演唱后,听众产生了强烈共鸣,传唱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这首歌激励着无数将士保家卫国。之后塔斯特哨所的名字被“小白杨哨所”取代。哨所官兵们忠于祖国、扎根边疆的精神,被誉为“小白杨精神”,正在被一代代官兵传承、践行。</p> 额敏和卓与苏公塔 <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额敏和卓是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贵族,世居鲁克沁,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典型,也是杰出的爱国者。</p><p class="ql-block"> 17世纪,盘踞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多次侵扰南疆地区和吐鲁番盆地。额敏和卓坚决拥护清政府安定边疆的政策,先后参与了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p><p class="ql-block"> 1755年,额敏和卓积极参加清军讨伐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被晋升为镇国公。</p><p class="ql-block"> 公元1758年,64岁高龄的额敏和卓被清政府任命为参赞大臣,不久被赏赐三眼孔雀翎。1758年底,额敏和卓随清军将领兆惠进攻小和卓据守的今新疆莎车,由于兵力单薄,被围困10天,额敏和卓与兆惠并肩作战,英勇杀敌,一直坚持到清军前来接应,表现极为突出。为此,清政府奖赏额敏和卓"郡王品级"。 </p> <p class="ql-block"> 额敏和卓晚年安居在家时,时时缅怀清廷的恩德,建额敏塔以示报答清廷对额敏一家的"天恩"。</p><p class="ql-block"> 该塔尚未竣工时,额敏和卓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苏赉满接着主持建成,所以,又称"苏公塔"。</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来,苏公塔默默屹立在吐鲁番这片绿洲上,见证着吐鲁番的繁荣昌盛和新疆的飞速发展,也见证着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民族魂、爱国心。</p>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 <p class="ql-block"> 17世纪30年代,原先游牧于我国天山北部草原的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以及部分和硕特部众,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p><p class="ql-block"> 18世纪60年代,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9岁的渥巴锡承袭汗位后,毅然决定东返祖国。</p><p class="ql-block"> 1771年初,渥巴锡率部众3万多户、约17万人踏上了万里东归路。他们穿越险峻山川、浩瀚沙漠,冲破沙俄军队的追赶拦截,历经艰难险阻,历时半年,终于抵达伊犁河流域。</p><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在得到土尔扈特等部众抵达伊犁的奏报后,立即作出安置、接济部署,对土尔扈特民众生产生活予以周到、细致的安排,还多次接见、宴请渥巴锡等人。</p><p class="ql-block"> 土尔扈特部万里长途毅然东归,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拳拳赤子心,殷股家国情,正是中华各民族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p>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之歌 <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世界传唱最广的华语歌曲之一。它是由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的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改编的。</p><p class="ql-block">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生长在北京的王洛宾满怀爱国热情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p> <p class="ql-block"> 一次在和新疆运送抗战物资的车队联欢时,王洛宾被一位维吾尔族司机的歌声吸引,连夜改编整理了《达坂城的姑娘》,新疆由此令他心弛神往。</p><p class="ql-block"> 1949年王洛宾在西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与王震将军共同创作了歌曲《凯歌进新疆》。</p> <p class="ql-block"> 从此王洛宾在新疆度过46载,走遍了天山南北,记录整理大量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他一生创作改编整理的千首歌曲中,新疆民歌占700多首。如《达坂城的姑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在银色的月光下》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这些歌曲打开了人们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的艺术之窗。拉近了新疆与外界的距离,促进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构筑中华民族艺有精神家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p> 木卡姆艺术的传承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的古典音乐。16世纪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宫廷及官邸市井,集传统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以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为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每一套木卡姆都有琼乃合曼、达斯坦和麦西来甫等三部分组成。在其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流派。</p><p class="ql-block"> 十二木卡姆是由叶尔羌汗国王妃阿曼尼莎汗在对当时的维吾尔音乐艺术进行搜集、整理、改编和规范基础上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400年来,十二木卡姆都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到解放前夕,木卡姆已濒临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开始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进行采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等抢救性工作。在万桐书、连晓梅、周吉等一批音乐工作者的执着坚守下,才使得一度濒临失传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得以重现光彩。</p><p class="ql-block"> 2005年,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各录。</p><p class="ql-block"> 2006年,维吾尔木卡姆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卫星搭载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响彻天空。</p> 岑参西域边塞诗 <p class="ql-block"> 金戈铁马的盛唐时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西域文化在内地大放异彩,造就了一批爱国诗人。他们为了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马革裹尸,献身边疆,名垂千古。岑参便是其中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岑参,生于715年,卒于770年,荆州江陵人。他胸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两度出塞,投笔从戎,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气势雄浑的西域边塞诗,赢得“边塞诗人”的桂冠。</p> <p class="ql-block"> 岑参在西域驻军生活六年,对士卒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雄奇壮的塞外风光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会,为他创作边塞诗奠定了坚实丰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零距离接触西域的民俗风情,使他对西域文化有深刻的洞察与热爱。他的诗还反映当时西域自然景观及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在唐代诗坛绽放独特的魅力。</p> 伟大工程坎儿井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生活在干旱地区的先民们人工开凿的竖井和地下河。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坎儿渠”。</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境内,坎儿井数量多达1100多条,总长约5000千米。</p><p class="ql-block"> 1845年,被清廷发配新疆的林则徐途经吐鲁番,惊叹于坎儿井的凿井灌田技术,于是在新疆大为推广。</p><p class="ql-block"> 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为兴办屯垦业,他大力提倡坎儿井。在吐鲁番鄯善、库车、哈密、奇台、阜康、巴里坤及皮山等地,新建多处坎儿井。</p><p class="ql-block"> 今天,坎儿井仍被当地人称作“皇家坎儿孜”。</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西路军在新疆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会师后为了打通新疆到苏联的国际通道,西路军向西挺进,在河西走廊遭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伤亡惨重,余部400余人在李卓然、李先念率领下,于1937年4月抵达新疆星星峡,陈云前来迎接。</p><p class="ql-block"> 经整编,西路军左支队对外称“新兵营”。1937年冬,分为四个大队,学习驾驶技术、军医、无线电、俄文等专业技术。陈云、滕代远和苏联专家为他们授课。</p><p class="ql-block"> 1937年底,“新兵营”挑选25名青年学习航空技术,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p><p class="ql-block"> 之后学员分批返回延安,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中走出28名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西后街和幸福路分别建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总支队”和“新疆航空队纪念馆”,以纪念当年“新兵营”星星之火和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 党中央派陈云、滕代远迎接西路军文稿。</p>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在新疆 <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奉行亲苏的盛世才发电邀请中国共产党派人来疆协助工作。党中央选派两批100多名干部赴新疆,并设立八路军新疆办事外(今乌鲁木齐市胜利路392号的一幢两层小楼),为支援抗战和稳定新疆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2年夏,反动军阀盛世才彻底撕下“拥共”的虚假面具,1943年9月27日,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中共驻新疆主要负责人陈潭秋和中共新疆库车县县长兼乌什县县长林基路三名同志,在新疆迪化,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 毛泽民(1896—1943),湖南省湘潭县人,毛泽东之弟。1921年参加革命,1922年入党。</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赴苏联治病途经新疆时,应盛世才请求,经中共中央批准,留新疆工作,化名周彬,任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1942年9月17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人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p> <p class="ql-block"> 陈潭秋(1896-1943年),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人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1939年9月奉命出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p> 林则徐在新疆 <p class="ql-block"> 1893年6月,负责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挽救国家于危难,在广州虎门公开销毁英国商人偷运入境的鸦片2万多箱230多万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p><p class="ql-block"> 英国等西方列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投降派诬陷,清政府推责于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邓廷桢。1841年6月,道光帝下诏革去林则徐官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到达伊犁后,受伊犁将军彦泰委派掌管粮饷处事务。他不顾身受逆境,也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消沉,积极协助伊犁将军筹划开荒、兴修水利。一年后,奔腾的喀什河河水沿着被称为湟渠的渠道,穿越于今天的伊宁县、伊宁市、霍城县等县市,行程100多千米注入伊犁河。河北岸近153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产粮区。为纪念林则徐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渠称为“林公渠”。</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生活的3年时间里,林则徐大力推广坎儿井,推广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绿洲和村落。</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忠实地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信仰。新疆的林公渠、林公井、林公树、林公车、林公馆,寄予了新疆各族人民对林则徐的敬仰与爱戴!</p> <p class="ql-block"> 清廷规定,税收富裕的省份对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拨款协助,叫协清朝统一新疆后,设伊犁将军总统全疆军政事务,后依据"因地制"因俗而治"原则,建立州县制等不同管理模式,普遍实行轻徭薄减轻民众负担。</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疆经济落后,全年赋税收入白银仅10万两,无支撑每年200多万两的军政开支。清政府决定起用协饷解决。全国25个省政区,除财政无法自给的西藏等几个省份外,其他省及沿海主要盐场拨解新疆,以给新疆官吏、将士发放俸饷,并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天北由此形成了24个屯区,实业得到初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兴起,新式学堂如火如荼。此外,新疆发生重大事件时,清政府和内地各省临时给新疆拨解大笔款项,称为专饷。</p><p class="ql-block"> 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革命爆发(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高达约4亿两相当于清朝10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有力促进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实行协饷新疆政策作用巨大,功不可没。</p> 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条古老的陆路通道,它以古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为起点,穿越甘肃、新疆地区,连通中亚、西亚、北非和地中海各国。它是连接亚欧大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这条陆路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中原地区与新疆地区。道路更加畅道,丝绸之路由此开启。在新疆地区先后形成南、中、北三道。穿越沙漠、翻过雪山、跨过长河,连接起东西方文明,成为举世闻名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p><p class="ql-block"> 从汉至唐的一千余年间,丝绸之路长盛不衰。唐代以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作用逐渐被海上运输所代替。</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古丝绸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开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篇章。</p>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正是这个坑,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这个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立下了不朽功勋,这个大坑,不仅为中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而且更为核弹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p>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p> 红山大市场 <p class="ql-block"> 红山干果市场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1233号。</p> <p class="ql-block"> 沙漠果又名鲍鱼果,可增强大脑记忆。而且果仁特别香而脆。沙漠果硬度似核桃,外壳坚硬,果仁肥白香润,有香气,含油脂量很大,吃起来特别香美,余味绵绵,因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坚果类食品,有“坚果之王”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各种干果,凭本事讲价。每家小店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可以品尝,多买包邮。</p> <p class="ql-block"> 核桃是新疆的著名干果之一,素以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核桃,又称胡桃、羌桃。新疆栽培核桃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这里的核桃,品种多,质量好。</p> <p class="ql-block"> 薄壳核桃,壳薄如纸,透过阳光几乎可见果仁的形状,只需用手轻轻一捏,果壳即破裂。</p> <p class="ql-block"> 核桃买一箱5公斤,5X22=110元,包邮。</p> <p class="ql-block"> 和田大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田大枣买一箱6袋,每袋1公斤,6X30=180元,包邮。</p> <p class="ql-block"> 和田大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维生素C含量丰富,是很好的食补品。</p> 游后记 <p class="ql-block"> 近水楼台先得月,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离我们所住嘉利源宾馆,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理所当然要去追溯历史,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惟有去博物馆,保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版本不同,排名靠前的镇馆之宝分别是:《伏羲女娲交尾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唐代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楼兰美女”和“小河公主”干尸。</p><p class="ql-block"> 时间紧的直接上2楼,镇馆之宝主要集中在8号厅和5号厅。</p> <p class="ql-block"> 进了博物馆,我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大开眼界。之前关于新疆,有的事件略有耳闻搞不清来龙去脉;有的是似而非不敢下断言;更有甚者,完全是误解,简直闹个大笑话。</p><p class="ql-block"> 比如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在额济纳胡杨林景区八道桥沙海王国里见过沙雕并拍照。当时只是匆匆过客,至于何时迁走(17世纪30年代)、迁到哪里(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哪年迁回(1771年)、哪个首领(年仅19岁的渥巴锡刚接手汗位就决定东归)、出发时带回多少户(3万户)、多少人(17万人)、清政府对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部是如何安置的(乾隆帝在得到土尔扈特等部众抵达伊犁的奏报后,立即作出安置、接济部署,对土尔扈特民众生产生活予以周到、细致的安排,还多次接见、宴请渥巴锡等人)……彻底弄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大人呢,只知其一(因虎门销烟引发鸦片战争,道光帝将其发配新疆伊犁),但不知其二。到新疆后接受伊犁将军委派“协饷”新疆(才晓得从清政府开始就举全国之力帮助新疆,至今全国有十九省市援疆)。坎儿井在新疆有1100多条,5000公里长,也归功于林则徐和左宗棠两位的大力推广。林公井、林公渠、林公树、林公车、林公馆……寄予了新疆各族人民对林则徐的敬仰与爱戴!</p><p class="ql-block"> 最可笑的是一直误解苏公塔为纪念苏东坡而建。新疆地区在苏轼的时代属于西域,当时并不属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范围,因此苏轼没有机会前往新疆。苏公塔实际是为纪念维护祖国统一讨伐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的额敏和卓。清政府因其功绩奖励他为“郡王品级”。额敏和卓建塔以示报答清政府对他一家的“天恩”。可是塔尚未竣工额敏和卓先去世了。继位的儿子苏赉接着主持建成,所以称“苏公塔”。</p><p class="ql-block"> 陈潭秋、毛泽民在新疆被秘密杀害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反动军阀盛世才主动“拥共”在先,邀请中共派人协助管理新疆,还把打算去苏联治病,路过新疆的毛泽民留下当财政厅副厅长。“翻脸”后投靠蒋介石,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和中共中央驻新疆主要负责人陈潭秋、毛泽民等人1943年9月27日秘密杀害在监狱。</p><p class="ql-block"> 对西路军知之甚少,看到兵败余部400余人整编的“新兵营”,学习驾驶技术、无线电、军医、俄文、飞机驾驶,居然走出28名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 歌曲《小白杨》原来还有背后的故事。哨所原名叫塔斯特,戍边战士程富胜回伊犁杨树庄探亲,母亲在他归队时,让他带回10棵杨树苗种植在哨所周围。等小白杨“长成根儿深杆儿壮,风吹树叶沙沙响时”诗人梁上泉来哨所采风,被戍边战士与小白杨故事深深打动,写成歌曲《小白杨》在央视“八一”晚会上首唱后引起共鸣。塔斯特哨所名被“小白杨哨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背景音乐用《小白杨》吧,会勾起当过兵的“最可爱的人”许许多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明天早上离开乌鲁木齐,去吐鲁番火焰山,明晚入住哈密。</p> <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年9月25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乌鲁木齐</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小白杨》</p><p class="ql-block">图片整理:2024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柔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