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这座曾经十三朝古都。七月下旬,我携夫人陪女儿和外孙去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观看了大型歌舞剧西安千古情,演出结束时,剧场上方飘过来无数五星红旗,像满天星星,非常壮观震撼。我这位老战士老党员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不由得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如此强盛,人民在这样安居乐业的环境中生活,不是一种幸福吗?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希望明天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游人很多,进场前要排队等候,三十几度高温天气,须刻间已经汗流浃背,低头看俩外孙,汗水早已浸透衣服,小脸儿热的通红,随着人群慢慢前移挪蹭。女儿往他俩头上浇了矿泉水降降温。第一道安检过去,还有第二道关卡,靠边处有一个绿色通道,写着退伍军人优先。我立马拿出退伍军人优待证,上前问工作人员,看了证件后,我们直接从绿色通道进去,省了数十分钟高温烈日下的暴晒。我心中暗暗感激制定这个规定的人。以后可不能再说退伍军人无优待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傍晚时分,我们登上城墙游览,城墙很宽,游客散步看风景,有骑双人蹬自行车的,我们租了两辆,女儿逗我,你不带媳妇在城墙上潇洒一下?我和夫人心领神会,骑上双人蹬车奋力猛蹬。一会儿功夫,女儿带着俩外孙追赶上来。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歇下来后夫人说,今天玩儿的最开心。我和女儿异口同声,你开心就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逛回民街时观看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剧情很短,十几分钟,里面的对白是陕西方言,很好听。那天正赶上下雨,老板说,你们就在这里面坐着吧,等雨停了再走。我不好意思地说,这哪行呀,老板说没事的,我们一边避雨连看了三场,听着对白看着字幕,竟然忽略了剧情。中间要方便一下,问老板有卫生间吗?老板说楼梯边,我顺着方向过去,看到门帘上写着“茅厕”。哇,这么久违的名字,多么传统接地气呀。这些年乡镇一级的公共厕所都叫卫生间,洗手间,甚至改的让人看不懂的奇怪名字。还是西安人呀,真有个性。在这样细微末节之处都能把传统文化的东西保留的那么古朴文雅,原汁原味,实属难能可贵。充分显示出西安人的自信,让人看了羡慕佩服,打心底里肃然起敬。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来后和老板说看到的名称,老板指着身后,你看我们的厨房,我一看门帘上写着“灶房”,这些都是在小说里或历史文献中看到的名称,竟然在生活中看到,仿佛瞬间回到千余年的感觉。传统和现代融合的那么恰到好处,具有明显的西安历史文化独特性和地域性,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影响下仍然保持自己的定力,自己的文化特色,实属不易。这不正是习主席提出“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吗?为他们点个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板是位很健谈爱聊天的年轻人,问我听得懂陕西方言吗?吃的惯西安小吃吗?我说还行吧,挺喜欢。还问了我一些内蒙的风土人情,我一一回答,我说内蒙和陕西地域相近,风俗相似,有毗邻交界。他说对,是榆林那边。呵,这年轻人知道的还不少。</p><p class="ql-block"> 我喜爱吃面食,到了西安,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看到哪个都想品尝一下,像盆子一样大的面碗,看着就有食欲。裤带面、biang biang面、油泼面、哨子面、羊肉泡馍、肉夹馍吃了个遍,哪样都好吃。西安太诱人,有机会还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