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东门

鷹揚

<p class="ql-block">  宜春门,明太原府城东南门,最初名来春,后改宜春,俗称大东门。位置在府东街和建设路十字路口的西侧。大东门在太原城八座城门中军事位置尤显重要,戒备森严,因此以“军门”著称。大东关就是明大东门的关城,是太原八门之中军事地理位置最重要、城防设施最为依重的城关。据《阳曲县志》和《太原府志》记载,明清两代的山西地方政府,对大东关的守备最为重视,投入炮位弹火之多,驻防守兵之众,是太原八门之最。森严壁垒的“大东门”,又有一个称谓叫“军门”。旧日大东门街有陆军医院,大东门外有三教圣道会。</p><p class="ql-block"> ​太原解放的前夕,大东关再次突显了战略位置的重要。困守的阎军把大东关与东部山地的防御视作一体,称为“太原东部要塞”。不仅城垣上筑满了明碉暗堡,就连古城墙也难以幸免,被修筑成地堡地道。但失道终究寡助,负责攻坚大东门至小东门一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20多分钟便突破东城,攻入城内。现在的大东关街,是太原解放之后才有的。1954年,太原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清除了毁于战火的大东门并关城,修筑了从城内通往东部边山地区的通道“大东关街”。在1979年经过重修和延伸后,大东关街成为全长1300余米、宽逾九米的柏油大路。今日再穿大东关,街道能联系到战争遗风的,只有两处。一处是横跨其上的铁路桥梁,下面的桥洞,很低也很破。现代战争的飞兵走相,须得依赖它的顺畅。</p><p class="ql-block"> ​地处大东关的东十方院就是现在的宝林寺,宝林寺位于杏花岭区大东关街35号,是目前太原市区内唯一的尼姑庵。宝林寺是晋南各地佛教尼姑前往五台山途经太原时的落脚地。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大殿,钟楼,鼓楼。寺内有石碑《晋府承奉司为禁约事奉令谕》,石碑现镶嵌于大殿东墙。晋府即为明朝晋王府,承奉司为王府设立的职务之一,负责晋王的衣食住行等事务,由宦官担任。石碑建于嘉靖三十九年十月(1560年)。碑文大意为:宝林寺是晋王府官地,古刹禅林,完成重修。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不许到寺院惹事。违反本通告的,衙门重刑惩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