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乌青毓秀仰巨星

江上风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古有“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一说,故有乌青毓秀,人杰地之名。乌镇东栅茅盾故居是一幢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故居是茅盾先生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购置,历经四代同堂居住于此。上世纪30年代初,茅盾先生用《子夜》的稿费,亲手设计草图,将故居翻建。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他在这里完成了小说《多角关系》。书斋旁边是茅盾先生手植的一棵棕榈和一丛天竺,至今绿意盎然。他晚年所作《可爱的故乡》中说:“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先生自诞生至1910年春离乡求学 ,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以后数十年间仍联系不绝,始终与故乡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闻到乌镇的气息。那是先生对故乡的一往情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和奠基者,他波澜壮阔的文学生涯和高山仰止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泰斗地位。茅盾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1700万字的文学作品。创作《子夜》等六部长篇小说;《蚀》等六部中篇小说; 五十多部短篇小说和十多本散文集及《茅盾文集》《茅盾选集》《茅盾全集》等作品集。他的作品兼具深广的历史画面的描绘,清晰的时代风云的展示,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等表现风格。以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深刻反映了当社会的现实,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面光辉的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翻译家,他翻译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150多位作家的240多部作品,字数多达200多万字,而成为是翻译、研究外国文学最有成效的作家。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名字和生平也已记录在《法国大拉鲁斯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大日本百科事典》等世界重要的百科全书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是中国文坛最早入党的文学家。1920年茅盾认识了陈独秀,并为《新青年》写了多篇稿件,并参加上海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共一大后转为正式党员,是中共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此后几年内担任中共中央联络员,负责与全国各地党组织的联络。1926年1月,茅盾被推举为代表,前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给代理部长毛泽东当秘书。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茅盾根据党的指示从武汉奔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途中因交通受阻,又闻起义失败,于8月下旬回到上海,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迫害,茅盾离开上海到东京避难。从此和党脱离关系。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与鲁迅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40年5月经西安抵延安,参加了延安各界人士欢迎会,之后还跟他的老上级毛泽东见了面。他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了很多次公开课。10月接到周恩来电召,他把女儿和儿子留在延安,携夫人到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1946年他应邀访问苏联。他写下了文集《苏联见闻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10月1日,茅盾先生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在毛和周的劝说下担任文化部部长,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1965年初,在10年动乱的暴风骤雨即将到来之际,茅盾先生从被毛称为“死人部”的文化部卸任,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后来的运动中,他因此也未受到太大的冲击,而继任的部长和其他原来与他共事的副部长们在运动中统统被打倒,有的还含冤去世。从这一点看,毛与周对他的眷顾之情,可谓用心良苦。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3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2006年7月4日,矛盾先生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迁回乌镇安葬。回到他人生旅途的起点,也是他一生最思念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淅江乌镇是茅盾先生出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他自1896年诞生至1909年离乡求学,在故居中生活了十三个春秋。正是从这里走出的一位贴近大地灵魂的文学巨匠,在遗世独立的高峰之上,将其一生笔力化成火炬,化成惊雷,化成呐喊,也化成滋润心田的雨露。茅盾先生留给乌镇的不只是声名远播,人文气息和文化精神才是最大的财富。因而成为家乡最亮眼的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微笑着,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纵使岁月斑驳,冲淡了许多痕迹,我们依旧能在笔墨的交织纵横里窥见他的音容笑貌。他用他的笔,记录了时代的变迁,用他的心,感悟了人生的哲理 。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生命亦是如此,茅盾先生一生走过的道路坚定而谦卑,因而炽热,因而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籋云楼”是茅盾纪念馆的主要展厅,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主题,展出了茅盾先生大量而珍贵的照片、作品手稿、原版书刊及部分遗物,以事件为点、时间为轴,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茅盾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推进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有力地表明茅盾先生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家,更是思想的火花点燃者,社会的积极变革倡导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纪念馆是原“立志书院”旧址,立志书院创办于清同治四年,取“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之意,这幅鼓励学子们志存高远的对联至今挂在大门两侧。后来,“立志书院”改为乌镇第一所新式小学“立志小学”。茅盾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光,12岁的茅盾在作文中写下了“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成为他一生践行的目标和誓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的全身汉白玉像在一楼展厅的正中间,是他青年时代的形象。“以天下为己任”是他少年时代的理想和一生践行的目标。他运用手中的一支笔,以小说、评论等文学样式聚焦和反馈社会的大漩涡、大浪潮以及大矛盾。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丰碑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走过的道路”主题展,分“启蒙之光”“革命之涛”“笔墨之声”“抗争之途”“文化之使”“回忆之境”“晚霞之晖”七个部分。全面展现了茅盾先生革命与文学波澜壮阔的一生,参观者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深入的解读,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和缅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厅里不仅有茅盾先生文章手稿、回忆录、题词等静物展陈,更有数字化的动态元素,让展览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在“笔墨之声”篇章,观众只需手指轻点屏幕,即可更深入地了解茅盾的作品,扫一扫二维码还能“带”走自己心仪的名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中国若要社会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际生活发生关系,则象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郁达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院内立着茅盾先生与胞弟沈泽民的铜像,在茅盾先生的影响下,弟弟沈泽民和他的同学张闻天都参加了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1925年沈泽民受党派遣留学苏联,毕业于苏联红色教授学院。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后又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等职。在红军主力撤走后,沈泽民继续坚守苏区抗击国民党围剿,因劳累过度,1933年11月20日病逝于鄂豫皖,终年仅3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茅盾先生主编《小说月报》,把这个原本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版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重要阵地。在文学史上,《小说月报》代表着一个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文学的新纪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矛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普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份全国性文艺刊物。1938年4月在汉口创刊,于香港编辑,继迁上海、重庆出版。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942年11月被迫停刊。1943年11月至1944年3月又出版《文阵新辑》三辑。前后历时六年,共出版63期。一册册泛黄的书籍,饱含岁月沧桑,既是时代的呐喊,也是岁月风云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雁冰兄:别去忽又好几年了,听说近来多病,不知好一些否?回想在延时,畅谈时间不多,未能多获教益,时以为憾。很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敬祝健康!——毛泽东上。”或许正是有此过从,才使得茅盾先生后来侥幸躲过许多劫难。或许,是先生自身的影响和资历,也起到了几分保护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瞿秋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的艺术描写,把资本家的巧取豪夺、证券市场的波诡云谲、学者文人的帮闲清谈、夜上海的纸醉金迷以及农村的破落衰败整体性地呈现出来。《子夜》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走向成熟,并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传统,影响深远。也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革命现实主义巨匠的历史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家铺子》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小商业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同时,小说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吸引了不同时代读者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明前后》是茅盾唯一直接书写抗战时期经济状况并试图对之进行整体把握的话剧作品。已经在小说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茅盾敢于用戏剧的形式书写时代,将社会现实的不公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借戏剧人物之口发出控诉和呼吁,喊出“政治不民主,工业就没有出路”的时代强音。1945年:由赵丹等人在重庆公演。茅盾所建构的现实主义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影响巨大,其作品中的史诗性叙事特征深深影响着后世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按家谱属于“德”字辈,故名沈德鸿。他从“鸿雁来宾”的意义,自取“雁宾”为号,“沈雁冰”是他1918年1月发表《1918年之学生》时开始署用的笔名,并非原名。1927年他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幻灭》。因当时他是被蒋介石通缉的人,不能用原名发表,他便取了个“矛盾”的笔名。主编叶圣陶仍觉得矛盾二字刺眼,将“矛”字添了个草字头成了“茅盾”,以应《百家姓》中“谈宋茅庞”的茅姓。茅盾先生一生所用过的笔名众多,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百余个,虽各有寓意,而“茅盾”是其最常用的笔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严肃的态度,细密的文字,无尽的篇幅,不屈的操守,您的这些工作特默默奉献精神,使您成为奋斗的表率。”</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真实而充满智慧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这部作品不仅是矛盾个人经历的记述,更是一部时代的见证,一部关于人生、理想与信仰的深刻剖析。在这部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茅盾,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茅盾,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茅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近现代文学界茅盾先生是一位有极高书法造诣的文学家,他的书法之名,或许已被文坛巨擘所掩盖。茅盾先生的书法有着魏碑体的稳重,有着“瘦金体”的飘逸,同时还有着一股文学家自带的清雅气韵。茅盾先生的字被誉为“纸上沉香”,显示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多才多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流淌,更是他深邃文学底蕴与卓越书法技艺的璀璨绽放。巧妙融合了古韵今风,既保留了历史的深邃与古朴,又彰显了他独特的个性风采。每一笔一划,皆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交响,让人在观赏之余,不禁为之心动,为之倾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1套6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1986年中国邮政为“纪念茅盾诞辰90周年”曾发行纪念邮一套两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茅盾先生用稿费设立的茅盾文学奖是对中国文学界的一项重要贡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奖项的设立不仅推动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也体现了茅盾先生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芙蓉镇》、《白鹿原》、《繁花》、《人世间》、《平凡的世界》……一部部蜚声中外的长篇小说,体现了中国文学界对茅盾先生的集体致敬。让茅盾文学奖的光亮,折射到更广阔、更深远的地方,成为茅盾先生文学精神的传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数字化让展览所承载的不变的历史故事,变得更加可读、可听、可感、可体验。这棵文化数字树四周,围绕着三个“光环”,分别对应茅盾的早年、中年及晚年三个人生阶段。而每个光环上又布满了许多小小的“光圈”,基于约1500万字茅盾相关语料进行挖掘整理,依托数字化手段,挖掘茅盾不同侧面的文化内涵,使展览更有情趣和充满新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存亡关头逆流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森严文网欲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驱车我走天南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万里江山一放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茅盾《渝桂道中口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