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星期日如期的举行了老友茶话会,得悉老同学经营了几十年的照相馆即将打烊转让。虽说有年兄早已放风,古稀的本命年继续上班实在力不从心,加上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子已几次召唤老父尽快闭店赴美,但群友们还是有些突然,其实老友们心中早把这简陋的店堂作为自己的“家”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昨天,是我们茶话群在“照相馆”活动的最后一次,中午建新兄作东的聚餐就成了“散伙饭”。首先由馆主有年兄终结了自己长达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知青大返城后从南长街的东方照相馆学徒做起,如何偷师学艺精进成为劳模式的摄影大师,如何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锡城小年轻婚纱照拍摄的首选,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随着时代的洪流,改革开放的深入,服务性行业的转制私有化,小小的风华照相馆在城东诞生。由于同行业名声在外再则业务精炼,服务态度一级,那阶段引来了四方宾客,一时间小老板被忙得团团转,成了特色社会主义先富起来的人们,当然与他的勤奋勤劳精湛的技术是分不开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廿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智能手机逐渐的普及且功能的日长夜大,使彩印及拍照严重萎缩,门市业务直线下降,只能靠少量的证件毕业照勉强维持生机。幸好已进入了退休年龄,于是乎他把经营的店堂变成了我们这批老同学、老知青的集散地及联络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年前清风群主与他商量后借宝地举行了每周一次的《茶话会》,为此成立了茶话群。群规宽松,每逢周日自愿前往,能容纳一桌牌友及三二吹牛者。想不到几次一过,老同学老场友闻风而起,没有邀约不请自来,一时把小店挤爆,这下可忙坏了热心的主人,急着借凳泡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由于我们这批老友年轻时都被上山下乡运动席卷,一起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度过了艰辛的十年战天斗地岁月,这就是咱所谓的知青生活。共同的黄金青春期,相同的苦难经历,使大家更像是一条藤上的苦瓜,用现代语讲就是生命共同体。因此只要碰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这三千六百多天的日日夜夜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这大概就是知青情结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广阔天地我们陆续遇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同类,他们也接受“再教育”来了。看着这批常熟阿弟阿妹瘦弱的身体,跳下牛车,爬下拖拉机,眼神中尽是迷茫。那时欢迎队伍中的我们身穿补丁旧衣,腰束草绳,头戴草帽,脚拖泥巴,傻不拉几的拍手鼓掌,自以为已得了贫下中农的真传,世界观改造即将完成,你看后续部队不是来了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过后年年下放来知青,连北边盐场上也有人来充实连队,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口号越喊越响。在那上调无门再读书无路的情况下,在无聊的农村生活催逼下,已成壮男熟女的学生娃渐渐步入了小锅棚的烟火气里。于是一段段姻缘,一桩桩恋爱趣事成了俺现在聊天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面照片四美女中有两个把锡城的两帅哥带到苏州常熟安居乐业,现子孙满堂,两位爷爷级别的无锡爷叔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尤其优秀的是一口熟练的常熟话,能发出八个尖团音的标准吴语把当地人都吓傻了。还有两妹子嫁给了无锡知青,像对调又不是。直到现在我们都还互相牵挂着,联系着,他们这次常熟小聚还视频着与我们共聚,你说亲不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家一起回忆着那几年掌握着知青前途命运的当权派,有几分廉洁的“红脸关公”袁凤久,“笑面虎”袁家禄,“满脸横肉”马快,“小黑皮”陈三发子,“起义军”沈大炮等等,讲到动情处如今老者的我们声情并茂,讲到他们利用权力侵犯知青权益时大家仍义愤填膺。本该读书的年纪,记忆力极强学知识的青春期,我们却荒废在盐碱地上与天斗、与地斗、更与人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后群主宣布:已有建新兄重择新地方,我们的茶话会必将重启,有年兄更是深情的连说:“我们永不散伙,茶话会继续、继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