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陪读的日子,生活单调而索然,大把大把的空闲,把一天拉得很长很长,有时,恍若时间停止了钟摆。</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餐后把小家伙送往学校,回至居所,电视银屏便成了我打发时间的无奈选择。在一段日子里,我努力打起精神,强迫自己激发好奇与耐心,把贴着谍战片、警匪片、科幻片、爱情剧、宫廷剧、青春剧、豆瓣高分、院线大片等标签的多种类型剧目,一个个收进我早已审美疲劳的眼中。</p><p class="ql-block"> 估计与多数影视观众的感受差不多,我对目前出现在电视机上影视作品的质量容忍已经淡漠,眼前一一掠过的影视剧情,基本乏善可陈。一个不小心,一部并不算大片的电影,却让我记住了影名。</p><p class="ql-block">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法国影片,讲述了一位名叫克莱蒙·马修的音乐老师,用爱和音乐激励、影响一群问题孩子的故事。影片以音乐作为叙事纽带,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画面的精心构造,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氛围,展现了教育的本质内涵和人性力量。影片在人性自我认识和发掘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温情和关怀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伴随剧情及时出现的音乐元素,不仅让观众产生美学上的韵律互动,更让人看到了关爱等激励性的教育价值取向,对孩子们幸福成长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粗粗一算,外孙女转学新的学校,已经一月有余。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面对新的教学环境能否适应?能否身心愉悦融入新的集体?对此,一份思虑直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夜晚,外孙女入睡前与姥姥姥爷分享了新学期经历的三件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课外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邀请我也加入。她们玩的是集体走“8”字跳绳,我以前没有这样跳过,轮到我时,我起跳节奏没有踩好,绳子挂脚上了,游戏停了下来。在我有点尴尬中,同学们没有抱怨,没有嘲笑,而是认真对我示范讲解,告诉我关键是起跳的节点。</p><p class="ql-block">游戏重新开始,我注意了起跳时机,两次勉强过关,几个同学对我竖起大拇指,说:“真棒!”</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知道自己跳得还不够好,不如她们熟练协调,她们给我的赞扬,那是对我的鼓励。</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那天,上“科学常识”课,上课前我临时发现自己忘带了这门课的教材课本。我前桌的同学知道后,趁老师还没有来到,赶紧去往隔壁班级,向一位她熟悉的邻班同学借来了“科学常识”课本,让我上课使用。因为这位同学的帮忙,我顺利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第三件事是一次上数学课,进入提问环节,老师点名要我回答问题。老师的提问是用本地方言,我没有听懂,站在课桌边,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同组的一位同学,马上起身告诉老师,说我是刚从外地转学过来的新生,不懂重庆方言。同学的及时解释,消除了一次发生在我身上的小误会。</p><p class="ql-block"> 三件事讲述过后,外孙女接着说:“老师要求我们这个学期写日记,我已经把这三件事写进了日记。因为,我觉得应该把它们记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夜幕越来越黑,外孙女早已进入梦乡,睡容依是那么恬静。我静静望着那张恬静的小脸,望着枕边那本粉色封面的日记本,心里掠起一丝丝的欣慰,隐隐约约,眼前好像又浮现起《放牛班的春天》那一幕幕深情的画面,以及,画面里那一句经典台词:</p><p class="ql-block"> “放飞你的笑容,我会拼命按下心中的快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十、二十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