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古建拾珍(延庆访古3)

宁肃

观摩北关龙王庙后,我们经玉皇阁大街回到东大街。“延庆一日访古”的第四站是延庆基督教堂,位于东大街北侧的三义庙街上。按定位到了发现不像,能看到的只是一座正脊硬山房顶,没有一点基督教堂的建筑特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延庆一日访古第四站</h3> 关键是院不能进,建筑不能近,有队友上到路东的楼上可以俯瞰,发现四合院里有座二层小楼,这倒符合相关介绍。延庆基督教堂“现为清式建筑,有正院和西跨院两个院落,四合院布局。正院南房两层,一层四面出廊,面阔七间。二层无廊,面阔五间,硬山顶。”显然此“延庆基督教堂”并非“北京基督教会延庆堂”。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延庆基督教堂,队友提供</h3> 联系到一位村干部,非常热情地帮着找人,使我们从西跨院近距离看了一眼正院小楼。在此得知,这里原来的确有基督教堂,始建于清末,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1902年教会用地方赔款重建。重建的形制及格局并非典型的基督教堂,但面阔七间却足够礼拜大厅的。不知重建后真正用作教堂有多久,但无疑后来改变了建筑功能,成为大杂院。而现今真正的延庆基督教堂在延庆城东南角,是座现代化仿哥特式建筑,坐落于妫河北岸、京张路西侧。是否可以认为,城里这座清式建筑为老教堂,起码是遗址,而城边上的仿哥特建筑为新教堂。据说,老教堂2010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腾退后暂时锁着,下面将按有关方案进行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希望能早日实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村干部讲解,队友提供</h3> 尽管没能进到院中,但大家对这座清式建筑充满喜爱,纷纷抓拍能够进入眼中与镜头的古建构件。比如,那二层小楼的正脊两端,不是京城常见的龙、凤、狮、鱼等鸱吻,而是古代南方建筑式样里的植物花卉。这种植物纹与一些非常规的小动物纹乃至组合纹的“纹头脊”,其建筑风格或为当年“南兵”北上塞外筑守边疆时带来的吧。这在延庆外长城一带的老建筑群落里,比如大胜岭、周四沟、四海冶、黑汉岭等村已有多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老教堂鸱吻</h3> 还有小楼腿子上的盘头与博缝头,南北两面并不一样。这里,腿子指的山墙墀头,即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于山墙边檐,用以支撑出檐。其中,上端逐层叠涩部分为盘头,即连接博缝头的迎面部分。虽都是六层,但南面盘头最下面的荷叶墩非荷叶而小叶连枝,二层的半混迎面非外凸倒反卷,三层的炉口花纹里雕一口横刀,四层枭砖上卷花纹,五层的头盘与六层的二盘稍作雕饰,勾出三棱槽;北面盘头相当简捷,荷叶墩与炉口都是长叶舒卷,而混枭对应性地内卷与反卷、中卷与上卷。博缝头则指用来封护屋顶与山墙结合部位的博缝外端部分,通常整砖雕琢,因其形状有称“寡妇脸”。眼前这座小楼,南面的博缝头为草龙缠绕,北面的是荷花圆盘。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老教堂主楼东山南盘头(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老教堂主楼东山北盘头(西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老教堂主楼东山南博缝头(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老教堂主楼东山北博缝头(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老教堂主楼西南角(北向),队友提供</h3> 看到我们如此热爱古建,帮我们找人的村干部遂带我们逛老街。这里是延庆老城的东北角,为延庆区延庆镇胜利街村属地。胜利街原名“崇文甲”。有意思!老崇文有延庆街,这延庆城有“崇文甲”。看来,当年赵羾重建延庆城“分出隅屯”采取了甲、乙、丙、丁序数。据当年延庆城城区示意图,从街名上就能看出这延庆够“崇文”的。史料里,这“崇文甲”是明永乐十二年(1414)在前代城址基础上复建隆庆州城时就有的,可见历史悠久。只是,1948年二次解放时,为纪念革命胜利,这里才更名为“胜利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延庆城老街示意图,源于网络</h3> 沿三义庙街,从南往北走,先后串起殷子街、东岳庙街、孟子街、小井街。这里保留了一定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胡同肌理清晰,部分砖雕、木雕保存完好,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三义庙街,定然因三义庙而名。查资料,老城的确有三义庙,但“古三义庙现荡然无存,在该庙旧址上已建起数排民房。”甚至老乡说,“这就是三义庙”。她指的,是我们刚才驻足拍照的四合院小楼。没有争议的,是三义庙一定是供奉以忠义著称的“桃园三义士”,也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义士早已做古,三义庙也归于尘埃,但三义庙街的名字一直延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眼前,三义庙街面干净、整洁,据说这是当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成果。不用说,以前肯定也有“皮肤病”,现在好多了。只是那高架、粗大的热力管道串家入户,与这片古建群落的明清风格不太合契,有点扎眼。不过,民生与文保的矛盾解决并非一日之功,明线与管道要全部入地需要太大的投入。毕竟,牺牲点古城风貌,提升了实实在在的民生质量,对谁也不能求全责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三义庙街(北向),队友提供</h3> 街口两侧的墙面上,挂着成排的展板,是对延庆历史和胜利街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简介,使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很快进入情况。连展板都如此有创意且富古朴美感,这的确是颇具历史内涵和地方特色的 “文化墙”。下面,我们就好好欣赏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精品亮点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延庆城老街,源于网络</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13 延庆城历史文化展板(东向)</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胜利街简介展板(东向)</h3> <p class="ql-block">  本想先逛东岳庙街,不料队友们都聚到了街西边的一处墀头。虽然山墙已贴瓷片,大门换作铁门,但都是灰色,有一定的历史风貌意识。关键是人家知道这墀头是亮点,不仅保存下来还特意“外露”,在此点赞。尽管只看到了迎及东侧面的砖雕,已然令人陶醉。这是相当高级的大型盘头组雕啊!其实,这已超出盘头范畴,是在常规盘头基础上向下做了大幅的砖雕延展。应该说,这里的盘头与前面老教堂主楼山墙上的盘头相比不见其奇,耀眼的就是枭砖上那朵花了,但下面延展的砖雕太出彩了。据说,这是晋商大院的做法。为示财富,讲究豪宅的极尽雕琢,对传统的腿子盘头做了创新发展,更加彰显繁复与美韵。首先,把盘头上的戗檐砖移到了下面,并改戗式为直立,还有花叶与火焰的上下围饰。戗砖乃深雕的狮子绣球图案,为“喜庆吉祥”之意。下为略呈须弥式的七层雕砖,上下枭砖分别为“仰莲”与“叭达马”,中间是四层不同种类的花卉枝蔓。最下层为圭角,横向花纹勾勒。整体看来,图案多重,雕工精湛,保存完好。</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三义庙街西侧墀头(西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三义庙街西侧墀头(西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三义庙街西侧墀头戗砖(北向)</h3> 索性还说盘头,后面也有几处不错。不过,荷叶墩上不是荷叶,而且混淆不明,迎面多是不同花卉与枝叶的叠涩,倒也是独特的风格。盘头上端,一般有块戗檐砖,多有雕绘。但这里的戗檐砖要么没了要么素面,有的则被杂物遮掩。在药王街,有幸看到了一个大门的戗檐砖,其位置传统,是在逐层叠涩的盘头上端,但图案不是常见的动物与花卉,而整块砖就一个字,左“福”右“禄”。字为行楷笔体,阳刻不深,但颇显厚重与遒劲,绝对精品。可惜的是,与“禄”对衬的“福”字被一团电线缠绕,不便上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孟子街的盘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药王街的盘头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药王街的盘头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药王街的戗檐砖</h3> 更显图案繁复与组合并大显雕功的,要说影壁。影壁也叫“照壁”、“影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其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的屏障,但多有装饰意义。尤其是座山影壁,遮挡视线其次,主要更是光耀门庭、显示财富与修养的载体,往往要大力雕饰。这里的庭院多有影壁,无论是老院子留存下来的,还是新建后修的。有的品质不错,可惜已破损或被杂物遮掩,难见其全貌,更难赏当年华丽风彩。不过,看点总是有的。比如,孟子街的这座就是座山影壁,虽残缺不全,但砖仿木的檐椽和飞椽却相当齐整;枋间垫花也够完好,只是还有抹泥的痕迹。应该感谢这种方式,当年保护了大批的古建精品免于“破四旧”。其实,这座影壁的亮点是枋下的火焰纹,可惜尖角多失。现在的壁心还抹着白灰,说不定里面有精美的砖雕作品。很想说,“掀起你的盖头来……”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孟子街的影壁(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孟子街影壁火焰纹(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孟子街影壁壁座(北向)</h3> 在药王街也发现一座上好的影壁,比孟子街的那座不差,可惜主家的一些杂物堆在跟前,遮掩着影壁的下半部分。可见壁心那大大的“福”字有圆盘及小岔角围饰,而大岔角的花朵与枝叶更精雕细琢、活灵活现。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药王街影壁岔角(北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药王街影壁“福”字(北向)</h3> 接着说瓦,这种泥土烧制、用来铺屋顶的砖质、板状建筑材料。位于房屋檐头的仰瓦一般用“滴水”,而覆瓦用“瓦当”,往往都有花纹呈现,也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胜利街村的这几条街上,有花纹的瓦当与滴水相当普遍。主要是兽头或花卉图案,有形象的有抽象的,有老旧的有新补的,有狮头的有虎头的,差别一眼则明。还有檐角砖也雕有花纹,而且深雕,极富美韵。一些仰瓦缝或瓦沟里长着些多肉类植物,则给古老的建筑平添了些活力,令人欣喜。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老街上的瓦当与滴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老街上的狮头瓦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老街上的虎头瓦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老街上的檐角砖与瓦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老街上的新瓦与旧瓦</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老街仰瓦上的多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屋顶的青草</h3> 作为瓦石类,这里的房顶屋脊、山墙软心、门口的廊心及踏步都算。过垄脊还好,这里的清水脊多有破损甚至坍塌现象。而软心山墙则标示着一个时代的物质条件,也是历史见证。门口廊心,往往有类似影壁心的砖雕,有的虽然涂抹遮掩了,但砖枋子外露。门口外的石质踏步虽只几阶,但百年践踏的磨损与风化的粗粝都是时光之痕,低调而明晰。这都是些一眼可以错过、两眼可以心动的小景物,只要静心,便有亮点。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老屋正脊</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门口廊心砖枋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老屋山墙软心,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门口石阶踏步</h3> 下面说木构件,也看大门吧。就药王街上的这个门口,起码有雀替、额枋雕花、走马板等部件大为可观。一对雀替上看似透雕的牡丹,背有衬板。而额枋雕花也是牡丹,中间一朵格外硕大。这些雕花该带着彩绘,有的檩上枋上还有痕迹。更出彩儿的在走马板上,不是常见的花卉、山水或人物故事的,而是等线体的“福、禄、寿”。这便是匾牌了,三字看似雕的,其实描了阴影,太有立体感了。还有几处大门,留存着传统的雀替与雕花,有的缠枝草,有的莲花,有的梅花,有的还带松枝,各有特色,值得一观。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药王街的民宅大门1,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药王街的老宅大门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老宅雀替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老宅雀替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额枋雕花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额枋雕花2</h3> 孟子街有个大门的里口,以木板雕雀替,中间相接且两侧延展下垂似花罩。其正中间与两端转角处,都雕有蝙蝠,且涂以绿色,也是特色。其门口走马板上也挂匾,为“德者福基”,意思“德行是福气的基础”,这比直接的“福禄寿”更具文化内涵吧。一查,此为国学语录,出于《正蒙·乾称》的“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老宅内口雀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老宅大门匾额</h3> 另,门簪是大门标配,只不过有些老的坏了、有些新的素面。但总有些既老又雕的存在。虽簪头迎面非雕而画且斑驳不堪,但也代表了曾经的门簪文化,有总比没有好吧。顺街乱转,还发现有的房檐还是“老檐出”的梁头,有的椽头也绘着画,都有小惊㤉。这里的某些细节东西,比老北京的都不差。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老宅门簪</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老檐出”梁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后檐檐椽</h3> 我们就是如此走街串巷、出门入户,拾掇这些古建遗珍的,都顾不得蹭一身土,还登高爬低的;也顾不上饭点了,饿得够呛也一直坚持着。直到逛了几条街,大部队前往延庆博物馆了,我和几位没吃上包子的队友找个面馆吃碗面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延庆访古小分队,队友提供</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50 老宅里的蜘蛛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qpqsby" target="_blank">延庆州城遗址与龙王庙(延庆访古2)</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idm6lb" target="_blank">走访灵照寺(延庆访古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