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彦(燕艸堂)的美篇

侯明彦(燕艸堂)

<p class="ql-block">读王增军先生《隶书》(之四十五)</p><p class="ql-block">第六讲 隶书的临摹</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临摹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二.汉隶临摹方法 提取审美特征 </p><p class="ql-block">(一)读帖</p><p class="ql-block"> 一帖在手先不急于动笔写,先做一个尽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汉隶形成的时代背景,相当于先做信息扫描。当然。这样的“扫描”在临摹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p> <p class="ql-block">  所谓读帖其本质是悟,学习汉隶尤其需要这样的能力。文化生态的差异,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正视“人文意识”对汉隶认知的阻隔。从汉隶本体出发,发现技法存在,而不是用现在的技法挖掘汉隶。这些都需要悟,读帖则是前提。</p> <p class="ql-block">  所谓读,并非出声地念,而是察、阅、品的意思。即详细察看和揣摩碑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再提笔临写。宋代黄庭坚云: “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读帖就是提高审美能力,即提高眼力。</p> <p class="ql-block">  读帖提高眼力。碑帖入眼,铭记于心,成为审美习惯,动手临写时,才有的放矢。如果眼看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眼不高手自然低。经验证明:临不像帖的主要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在于审美能力。有些人急于动手,不认真读帖,甚至根本不读帖,拿起碑帖就写。这是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  读帖务求精细周到。首先。要仔细揣摩碑帖字的用笔方法,对点、横、竖、波、磔等逐一进行分析,看它用的是藏锋还是露锋,是铺毫还是裹锋。等等。比如铺毫,是顺锋铺毫还是逆锋铺毫。然后、研究字的字法结构特征,如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高低、斜正、收放。字的中宫、重心、主笔等关系,把握审美特征规律。对这些逐步了解深人了,动笔临写才有把握。动笔临帖要求以审美特征为前提的再现准确,而不是漫无目的盲目地抄帖。临帖是以准确为前提的大量书写,是在进行准确的重复与重复准确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 “ 察之者尚精 ” 。读帖当然对初学者来说,读并不是一 “ 读 ” 就懂,“ 读 ” 后也不一定立即奏效。它有一个养成习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应将读帖与临帖紧密结合起来,读后临,临后读,两者配合,逐步深化,正如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 “ 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p> <p class="ql-block">  由于汉隶刻石是二次创作不见笔痕。又因年代久远,剥蚀严重,给读帖带来一定困难。其实,这正是汉碑学习的一大特点,或者说是艺术优势。这就是“猜”,即合理联想。它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艺术元素的集合中来,提高资源的开掘效能。“ 猜 ” 是读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碑临习的重要手段。当然,“ 猜 ” 是需要条件的,是建立在综合素质之上的。如,文字学的基本知识、隶书的演变史、秦汉印章、古代碑刻制度、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知识,等等。</p>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