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八班——一半烟火入人间,一半诗意许清欢

艳丽

<div>五一游玉皇山<br></div>罗安琪<br>五一寻幽访玉皇,青山满目韵悠长。<br>繁花绽处千般媚,绿树摇时万缕香。<br>径陡攀援心愈勇,峰高眺望意飞扬。<br>昔时胜景今犹在,逸兴遄飞赋锦章。<br>解析:“五一游玉皇山”明确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主题围绕五一期间游览玉皇山的经历和感受展开。 “五一寻幽访玉皇,青山满目韵悠长。”“五一”交代了时间背景,在这个假期进行寻幽之旅,前往玉皇山。“青山满目”描绘出玉皇山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韵悠长”则暗示玉皇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韵味。 “繁花绽处千般媚,绿树摇时万缕香。” 此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描写玉皇山的美景。繁花盛开,千姿百态,尽显妩媚之态;绿树摇曳,送来阵阵清香,让人陶醉其中。通过对花和树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玉皇山的生机与美丽。 “径陡攀援心愈勇,峰高眺望意飞扬。” 描述了登山的过程和感受。登山的路径陡峭,但这并没有阻挡作者前进的步伐,反而激发了内心的勇气。当登上高峰,眺望远方时,心情格外舒畅,思绪也随之飞扬。体现了作者在挑战自我过程中的成长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昔时胜景今犹在,逸兴遄飞赋锦章。” 感慨玉皇山的昔日胜景依然存在,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逸兴遄飞”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兴致高昂、心情愉悦的状态。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玉皇山景色的描写、登山过程的叙述以及对历史胜景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挑战自我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br><br><br>壮志山河歌<br>何贤涛<br>烽火当年岁月稠,英雄奋起卫金瓯。<br>长枪紧握驱狼虎,热血横流解庶忧。<br>壮志凌云书壮烈,豪情满宇写风流。<br>甘将碧血轩辕荐,笑看山河锦绣留。<br>赏析:“烽火当年岁月稠,英雄奋起卫金瓯”。意思是在过去战火纷飞的年代,发生了众多纷繁复杂的事情。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英雄们勇敢地站出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烽火”指代战争,“岁月稠”表示经历的事情很多,“金瓯”在这里象征国家。“长枪紧握驱狼虎,热血横流解庶忧”。描绘英雄们手持武器,和敌人(用“狼虎”比喻凶恶的敌人)英勇作战的场景,他们抛洒热血是为了解除百姓的忧患,展现英雄们保家卫国、心系百姓的伟大情怀。 “壮志凌云书壮烈,豪情满宇写风流”。体现英雄们有着高远的志向,这种志向直达云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壮丽的篇章;并且充满豪情,这种豪情充斥天地之间,展现出英雄们豪迈的气概和出众的风采。 “甘将碧血轩辕荐,笑看山河锦绣留”。意思是英雄们心甘情愿用自己的鲜血来报效国家(“轩辕”指代国家),并且带着欣慰的笑容看着国家山河壮丽,一片锦绣繁华的景象。表达了英雄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期望。 <h3><br></h3><div>咏松<br>罗凡思骏<br>绝峰孤壁立青松,罹霜傲雪意自雄。<br>苍翠常与烟雾绕,青雘不惧风雨攻。<br>千年不改凌云志,百世尚存映日容。<br>独坐空山不言愁,壮心不老与天共。 <br>诗意:在极高的山峰中,孤寂的悬崖边矗立着一颗青色的松树。它被风霜吹打,笑傲于大雪之中,意气依然雄壮。它身边常有烟雾缭绕,也常有风雨的进攻。但它对此丝毫不感到惧怕。多年以来,它仍然朝着天空生长,没有改变心中的志向。它仍然与太阳交相辉映,还存在彼时的容貌。它独自守着这片空旷的山林,却丝毫不提孤独之愁。因为它有一颗老当益壮的本心,而这颗本心让它与天同。情感:通过对松树的恶劣的生长环境以及对此松树展现出来的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以及对自己的激励。 <br></div><div><br></div><div><br></div><h3>年夜 <br>苟靖涵<br>除夕年夜晚,冰霜风雨停。<br>红纸吓年兽,烧香祭先灵。<br>爆竹阵阵响,铜钟道道鸣。<br>酒肉桌上满,万家灯火明。<br>赏析:首联点明时间天气,风雨停,渲染气氛。颔联引用神话典故,传说年兽怕红色的东西,所以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剪纸,写出过年习俗。颈联以爆竹、铜钟入手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过年热闹的气氛。尾联从家中的酒肉到家家灯火明写出了过年的温馨一幕。<br></h3><h3><br></h3><div><br></div><div>秋景 <br>尚诗璐<br>秋至山川静,霜临草木黄。<br>云飘天际远,雁过晚风凉。<br>叶落归尘处,花残逝水旁。<br>时光悄逝去,岁月韵悠长。 <br>赏析:首联“秋至山川静,霜临草木黄”,直接点明了季节,秋天到来,山川一片寂静,寒霜降临,草木枯黄。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颔联“云飘天际远,雁过晚风凉”,描绘了天空中云朵飘荡,显得遥远而自在,大雁飞过,晚风中带着丝丝凉意。进一步强化了秋的氛围,同时也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颈联“叶落归尘处,花残逝水旁”,描写了落叶归根,飘落在尘土之中,花朵凋零,在流水旁边消逝。此联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富有哲理意味。尾联“时光悄逝去,岁月韵悠长”,对全诗进行了总结和升华。感慨时光悄然流逝,而岁月却有着悠长的韵味。让人在欣赏秋景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时间的匆匆和生命的意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变化的感悟。<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 <br>家之暖 <br>罗婧媛<br>都市喧嚣有静堂,窗明几净映霞光。<br>阳台花草添温馨,卧室床铺蕴梦香。<br>母念声声传暖意,父言句句引征航。<br>家如灯塔常明亮,照亮人生道不荒。<br>诗意: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之中,有一处宁静的房间。窗户干净明亮,清晨的霞光映照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阳台上的花草繁茂,为房间增添了温馨的韵味。卧室里的床铺柔软舒适,蕴藏着甜美的梦境。母亲的念叨声,声声传递着温暖的爱意;父亲的话语,句句指引着人生的路途。家就像一座永远明亮的灯塔,照亮着我们的人生之路,让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永不感到孤独和迷茫。它是我心中的岗位,是温暖的源泉,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家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充满希望地迎接每一个新的明天。(感受)赏析:首联“都市喧嚣有静堂,窗明几净映霞光”,通过“喧嚣”与“静堂” 的对比,突出家的宁静祥和。“窗明几净”和“霞光”给人温暖感,为全诗奠定了温馨的基调。颔联”阳台花草添馨韵,卧室床铺蕴梦香”,阳台上的花草带来的温馨和嗅觉上的芬芳,暗示着家中生活的精致和美好。卧室床铺 “蕴梦香” 则体现了家给人带来的舒适和安心,是我心灵放松的地方。颈联’母念声声传暖意,父言句句引征航”这两句刻画了亲情。母亲的念叨如同温暖的阳光,它是生活中最贴心的陪伴。父亲的话语则是指引人生道路的明灯,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这两句诗把父母之爱与家紧密相连,成为情感的升华。尾联“家如灯塔常明亮,照亮人生道不荒”把家比作灯塔,灯塔在黑暗中为船只指引方向,而家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升华了诗的主题,使人能感受到家的重要性和力量。 <br> </h3><h3><br> <br><br><br>赏春<br>柯阳倩薇<br>新叶发春枝,空林传笛曲。<br>青山画银扇,倚窗听轻雨。<br>轻舟荡心弦,碧水照软云。<br>赠情于游鱼,待人来聆谕。<br>译文:春天的校头也早已长满新叶,空荡的林里传来悠扬的笛声。(我)正在青山里描摹着银杏,倚靠在(小屋)的窗边倾听雨落下的声音(离开时)小舟在湖上荡起的涟漪如同我的内心一般,生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洁白的云。我将我对山水的喜爱赠于水中的游动的鱼,等待着下一个人来聆听它们的欢声。 <br><br><br><br>春秋愁<br>朱思宇<br>游子乘江离乡游,恰似孤鸿万里愁。<br>青山似黛鸥翔悠,绿水如绸绕酒楼。<br>春秋怎解少年忧?恰似乱麻缠心头。<br>千愁万绪随风走,百年春秋一梦留。<br><br><br>勇启新程 <br> 李彦欣<br>木舟既就莫哀愁,过往如烟不可留。<br>昔日繁华成旧梦,今朝奋进启新猷。<br>心随朗日豪情涌,目望云程壮志酬。<br>且把烦忧皆放下,扬波踏浪向前游。 <br>解释:首联表明木已成舟不要哀愁,过去的事情就像烟一样不可挽留。颔联说曾经的繁华已成为旧梦,现在要奋进开启新的计划。颈联描绘心中随着明亮的太阳豪情涌现,看着远方的路程壮志满满。尾联强调把烦恼忧愁都放下,在波浪中勇敢地向前行进。整首诗围绕木已成舟、向前看的主题。 <br><br><br><br> <br>游金鼎 <br>杨成骏<br>黔川名山矗,遵义金鼎独。<br>林幽苔径险,庙静磬声殊。<br>云绕峰如画,风清意似图。<br>待到山巅去,人世喧嚣无。 <br>诗意:黔川大地名山巍峨矗立,遵义的金鼎独点一方。金鼎山上树林幽深,长满青苔的小路艰险。庙宇寂静,磬的声音很是特别。云朵环绕着山峰,如同美丽的画卷。清风拂面,意境恰似一幅图画。等到登上山顶的时候,人世间的喧嚣都不复存在了。 <br><br><br>颂祖国山河<br>倪博闻<br>锦绣乾坤豁眼眸,峰川浩瀚韵千秋。<br>黄河怒卷豪情涌,岱岳雄擎浩气浮。<br>大漠孤烟燃画境,平湖秋月照琼楼。<br>心驰万里情难已,挚爱中华意不休。<br>首联总述祖国河山如锦绣般映入眼帘,其壮丽景色蕴含着千秋韵味。颔联分别选取黄河的奔涌不息展现豪迈之情,岱岳(泰山)的巍峨彰显浩然正气。颈联描绘出大漠孤烟的独特景致如同画卷,还有平湖秋月下映照的美丽楼阁,从不同地貌和景观进一步展现山河之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心驰神往,热爱之情绵绵无尽,永远不会停止。 <br></h3> 逸心赋<br>王羽馨<br>钢铁丛林夜幕帷,霓虹灯下影孤微。<br>车如流水喧嚣沸,心似飘蓬寂寞围。<br>俗务缠身犹困虺,豪情逸志若翔翚。<br>且怀绮梦期来日,蝶破樊篱沐朝晖。<br>翻译: 在高楼林立如钢铁丛林般的城市里,夜幕如同巨大的帷幕缓缓降下。霓虹灯下,身影显得孤单而微弱。车辆如流水般穿梭不停,喧嚣声如同沸腾一般。内心就像飘飞的蓬草,被寂寞紧紧包围。被世俗事务缠身,犹如被困住的小龙;而豪情壮志、高远的志向则如同翱翔的五彩山雉。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期待着未来的日子。如同蝴蝶冲破樊篱一般,去沐浴那清晨的光辉。《逸心赋》赏析: 题目上,“逸”有超越、飞扬、自在之意,暗示了诗歌主题围绕着追求自由奔放的心灵。“赋”这一文体,传统上具有铺陈叙事、抒情表意的特点,表明这首诗将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来展现对自由心灵的歌颂与向往。内容上,首联诗人以“钢铁丛林”生动地描绘出城市建筑的冷峻和坚硬,给人一种压抑和冰冷的感觉,象征着现代都市对人的束缚。“夜幕帷”将夜晚比作帷幕,夜幕降临,宛如帷幕拉起,营造出一种神秘且有些沉重的氛围。在霓虹灯下,人的影子是“孤微”的,这里运用了视觉描写,“孤”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微”则强调了个体在繁华都市面前的渺小与脆弱,奠定了全诗孤独、压抑的情感基调。颔联进一步承接首联所营造的氛围,“车如流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城市交通的繁忙和喧嚣,“喧嚣沸”则强调了这种喧闹达到了沸腾的程度。而与之相对的是,“心似飘蓬”将心比作漂泊的蓬草,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漂泊无依,“寂寞围”则表明这种寂寞如影随形,紧紧围绕着诗人,深化了首联中孤独寂寞的情感,通过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压抑。颈联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在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俗务缠身犹困虺”,将人被世俗事务缠绕的状态比作被困住的虺(传说中龙的幼体),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俗务而陷入困境、无法脱身的无奈。而“豪情逸志若翔翚”则笔锋一转,“翔翚”(五彩山雉)象征着高远、自由和美好,将豪情壮志比作翱翔的翔翚,与前一句的“困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即使身处困境,内心依然有着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使诗歌的情感从压抑、无奈转向积极向上,为下文情感的升华埋下伏笔。尾联呼应前文,“且怀绮梦期来日”表明诗人心怀美好的梦想,期待着未来能够摆脱当下的困境。“蝶”通常象征着美丽、自由和蜕变。“蝶破樊篱”寓意着一种突破束缚、获得新生和自由的状态。“沐朝晖”描绘出沐浴在早晨的阳光之下,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感觉,暗示着决心冲破困境后迎来美好的未来。这两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收束全诗,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完整和统一。<div><br></div><div><br></div><div>周日返校有感<br>何玉琳<br>夜雨虽停湿尚存,将行举步近门框。<br>难寻故友身形现,未闻昔时欢语扬。<br>瑟瑟秋风携冷意,悠悠桂蕊送清香。<br>此香飘去行千里,且寄情思到远方。<br>赏析:“虽停湿尚存”细腻地体现出夜雨刚停但湿气仍在的状态,“将行举步近门框”把返校时的动作姿态描绘得很具体,让人能清晰想象到主人公靠近校门的场景;“难寻故友身形现,未闻昔时欢语扬”在对仗上工整,且通过“难寻”“未闻”强化了不见故人、听不到欢语的那种失落感,让情感表达更深刻。“秋风”与“桂蕊”点名季节,“携冷意”生动形象地传达出秋风带来的那种清冷感觉,增强了环境氛围的塑造,在描绘桂香时用“此香飘去行千里”,进一步拓展了桂香飘散的范围,使整个画面感更强,也更好地烘托出将情思寄托远方的那种悠远意境。整首诗从前面描述不见故人、听不到欢音的失落,到后面桂香飘无尽而遥寄情丝,情感的过渡十分自然流畅,借助桂香这一媒介很好地将内心深处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延伸到远方,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主题:对朋友家乡的思念,不遇知己的孤独惆怅。 <br><br></div> <h3><br></h3><h3>春行河岸 <br>吴佳炜<br>春日亭午河岸走,绿水回漩冲石溜。<br>繁花竞放芳草稠,春风暖日抚绿柳。<br>早莺互斗鸣暖树,新燕乍来落屋头。<br>尤爱鱼乡春韵美,心盈喜悦逛江疁。<br>诗意:在春天的一个中午时分,诗人漫步于河岸。此时阳光正好,河水呈现出碧绿的颜色,打着回旋,湍急地冲击着河中的石头。河岸两旁,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形成一片绚烂的景象。芳草长得十分茂盛、稠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春风轻柔温暖,春日的阳光和煦宜人,它们一起抚摸着翠绿的柳树。早春的黄莺在温暖的树枝上相互争斗、鸣叫。新飞来的燕子刚刚来到,轻盈地落在屋角之上。尤其喜爱江苏春天的韵味之美。春天的到来,让江苏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在江苏悠闲地游览赏玩。赏析:此时阳光正好,给整个画面带来明亮而温暖的氛围。“亭午” 明确了时间节点,强调了白昼的特定时刻。“回漩” 描绘出水流的动态之美,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力量与活力。“冲石溜” 则进一步突出了水流的强劲,石头在水流的冲击下,更增添了一种坚韧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竞放” 一词表现出花朵们争奇斗艳的热闹场面,它们以各自的色彩和姿态,共同装点着春天。“抚” 字赋予了春风和暖日以人性化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温柔与慈爱。黄莺的 “互斗” 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竞争的本能。“乍来” 表现出燕子的突然出现,给人带来惊喜之感。新燕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新生命和新希望,它们的出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温馨。“逛” 字则体现出诗人的悠闲自在,他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好,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幸福。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河岸、鱼乡等地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r><br><br>枫叶缘<br>郑厚杰<br>云舒漫卷秋光里,霜落风吟晚树前。<br>整日雨寒牵旧梦,连舟棹动舞轻烟。<br>花凋枫败容颜老,人异情迁岁月迁。<br>长夜愈添离别绪,雨亭难断旧时缘。  <br>本诗解析:首联“云舒漫卷秋光里,霜落风吟晚树前”,通过描绘秋天云卷云舒的开阔景象与霜落风吟的萧瑟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秋日的基调。晚树作为具体的意象,增添了画面感。颔联“整日雨寒牵旧梦,连舟棹动舞轻烟”,雨寒与旧梦相连,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怀旧情绪。连舟棹动和轻烟舞动的画面,为诗歌增添了动态美和诗意。颈联“花凋枫败容颜老,人异情迁岁月迁”,从自然景物的凋零过渡到人的变化,感慨时光流逝,容颜老去,情随境迁,充满对岁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尾联“长夜愈添离别绪,雨亭难断旧时缘”,在长夜中,离别之意更加浓郁,雨亭难以隔断旧时的缘分,将情感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r><br> <br>秋山晚望 <br>熊鑫莹<br>夕照山林染,金风拂叶悠。<br>云归天际处,鸟宿暮枝头。<br>石径通幽远,泉声绕壑流。<br>秋光无限好,心醉不知愁。 <br>翻译:夕阳的光辉将山林染上色彩,秋风轻柔地吹拂着树叶,使其悠然飘落。云彩向天边飘去,鸟儿在傍晚的枝头栖息。石头铺就的小路通向幽静深远的地方,泉水的声音环绕着山谷流淌。秋天的风光如此美好,令人心醉,再也没有忧愁。赏析:首联“夕照山林染,金风拂叶悠”,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动静结合的秋日山林图。夕阳余晖下,山林似被彩笔渲染,“染”字用得精妙,赋予画面生动感,秋风拂叶的“悠”体现出一种悠然闲适。颔联“云归天际处,鸟宿暮枝头”,视线从山林拉向更广阔的天空和近处枝头,有远有近,写出了黄昏时分云与鸟的归宿,营造出静谧氛围。颈联“石径通幽远,泉声绕壑流”,通过石径的“幽远”和泉声的“绕壑流”,进一步渲染出山林的幽静深邃,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尾联“秋光无限好,心醉不知愁”,直抒胸臆,表达对美好秋光的陶醉,升华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将秋日傍晚的山林景色生动呈现。 <br><br>学府秋思 <br> 刘雨涵<br>学府金秋岁月长,心中故土总牵肠。<br>书声朗朗思亲远,树影娑娑念旧乡。<br>夜望星空情切切,晨闻鸟语意茫茫。<br>清风若解羁人意,送我归程入梦乡。   <br>赏析:诗的开篇“学府金秋岁月长”,描绘出学府在金秋时节的宁静与悠长。金色的秋天往往给人一种成熟、深沉的感觉,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忧伤的基调。接着,“心中故土总牵肠”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无尽牵挂。 <br>“书声朗朗思亲远,树影娑娑念旧乡”,通过书声和树影两个具体的意象,将思念之情具象化。书声朗朗的学府环境中,作者却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心生惆怅;树影摇曳,更增添了对旧乡的怀念。 <br>“夜望星空情切切,晨闻鸟语意茫茫”,夜晚仰望星空,情感更加急切;清晨听到鸟语,心中却充满了迷茫。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 <br>最后,“清风若解羁人意,送我归程入梦乡”,作者将希望寄托于清风,希望清风能理解自己的羁旅之愁,送自己回到故土的梦乡之中,给人一种无奈而又充满期待的感觉。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在学府中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br><br> <br> 秋 <br>赵博涵<br>秋来万物凋,凉意渐侵衣。<br>雁去云天远,落叶满山披。<br>院中高林疏,道旁矮草稀。<br>又是一年秋,花断人无迹。   <br>赏析:首联一个“凋”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突出了秋天的寒凉。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颔联描写“南飞的大雁,满山的落叶”,皆是秋天的独特。劲联承接颔联,写树疏草稀。尾联抒情,又是一年秋天,万花凋落没有人的踪迹。全诗以i为韵脚,描写秋天的独特景色,突出了秋天凄凉的特点,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br><br><br><br><br>叹流年 <br> 雷婧懿<br>初二惊临叹岁匆,时光飞逝梦成空。<br>晨曦雾绕青山外,暮霭霞披绿水东。<br>春日花开香满径,秋霜叶落舞轻风。<br>芳华易逝当勤勉,莫让光阴付远鸿。 <br>赏析:首联“初二惊临叹岁匆,时光飞逝梦成空”,直接点题,表达对初二已至、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梦想流逝的无奈。颔联“晨曦雾绕青山外,暮霭霞披绿水东”,描绘了早晨的雾气环绕青山和傍晚的霞光映照绿水的景象,展现出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美景。颈联“春日花开香满径,秋霜叶落舞轻风”,通过春天花开和秋天叶落的对比,进一步强化岁月变化的感觉。尾联“芳华易逝当勤勉,莫让光阴付远鸿”,抒情议论,指出青春年华容易消逝,应当勤奋努力,不要让时光白白浪费。 诗意:初二突然就到来了,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感觉时光飞逝,梦想似乎还未实现就已落空。早晨,雾气缭绕在青山之外;傍晚,霞光披洒在绿水之东。春天里花朵盛开,香气弥漫小路;秋天中霜落树叶,随风飘舞。美好的年华容易消逝,应当勤奋刻苦,不能让宝贵的时光像远去的鸿雁一样一去不返。 <br><br><br>校园秋色<br>刘子绪<br>南初校园里,秋意已盎然。<br>风中落叶舞,林间桂香传。<br>鸟儿清昼唱,促织夜幕言。<br>若问秋意浓,只在此校园。 <br>首联:总起全文,点明诗作内容颔联:描写秋天独有的景物的特点。颈联:运用拟人写秋天的动物。尾联:直接抒发对校园秋色的喜爱之情。 <br><br><br> 观虹有怀<br>陈静怡<br>山巅向晚立秋风,目断天涯夕照红。<br>七彩长桥凌碧落,双睛醉意映霓虹。<br>忽来暮霭遮娇影,渐起寒烟隐丽踪。<br>心期晴好常相伴,岁月无忧似梦中。<br>赏析:首联直接点明观景的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山巅,秋风瑟瑟更添意境。“目断天涯”给人一种视野开阔之感,目光随着夕阳的余晖延伸至远方,那一抹红色不仅是夕阳的色彩,更似点燃了整个天空,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为后文彩虹的出现做了铺垫,从色彩和氛围上先声夺人。颔联把彩虹比作七彩长桥,“凌碧落”三字极具气势,仿佛彩虹凌驾于天空之上,连接天地,显示出其壮观。而“双睛醉意”则从观景者的角度,写出了彩虹之美令人陶醉,“映霓虹”进一步强调了彩虹色彩斑斓,似能映照双眸,使观者沉醉其中,在首联铺垫下将画面之美推向了一个小高潮。颈联笔锋一转,从美丽的彩虹画面转向暮霭寒烟对彩虹的遮蔽。“忽来”和“渐起”两个词体现出变化之快,刚刚还绚烂无比的彩虹,转瞬间被暮霭寒烟所掩盖,娇影丽踪逐渐消失,有一种美好易逝的惋惜之感,与颔联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让诗歌有了起伏变化,也更添一丝惆怅。 尾联“岁月无忧似梦中”则进一步升华,将这种愿望描述得如同梦境般美好,表现出对无忧无虑、充满阳光生活的向往,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回归到积极向上的主题,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br><br><br>秋暮伤怀<br>李习仪<br>故友天涯久未逢,秋庭独坐意忡忡。<br>霜枫似火燃山色,寒水如银映暮空。<br>败叶飘零风瑟瑟,孤云黯淡雾濛濛。<br>时光悄逝愁难遣,旧忆如潮涌梦中。   <br>译文:我已经许久未曾见到远在天涯的老友们了。独自坐在秋日的庭院里,满心忧虑。被霜打过的枫叶好似熊熊烈火,照亮了山间景色。冰冷的溪水宛如闪耀的银带,倒映着傍晚的天空。枯叶在寒风中瑟瑟飘落。孤云黯淡,被雾气笼罩着。时光悄然流逝,可哀愁却难以排解。旧日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在梦中澎湃翻涌。 赏析:首联点明因故友久未相逢而独自坐在秋庭,心中满是愁绪。颔联描绘霜枫如火燃烧着山色,寒水如银映照着暮色天空,景色壮丽却带着一丝清冷。颈联写败叶在瑟瑟秋风中飘零,孤云在黯淡的天空中被雾气笼罩,更添萧索之感。尾联抒发时光悄然流逝,愁绪难以排遣,旧日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感慨。</h3> <div><br></div><div>和平<br></div>李茂盛<br>万家灯火挤帷帐,高楼大厦何处还?<br>禽野丢家空悠悠,屋宅失人平坦坦。<br>政客握手论言和,母亲望墓抹泪干。<br>但使黎民无处归,谁家孩儿为何冤?<br>译文: 许多户平民只能挤在帐篷中生活,曾经的高楼大厦去了哪里?动物们失去了家园显得十分空荡,房屋没有了人居住的痕迹,显得十分平坦。政客们在会议上握着手谈论着和平,只有母亲望着丈夫和孩子的墓碑擦干眼泪。只会使平民无家可归的战争狂人,又是谁家的孩子因此含冤而死!赏析: 律诗的首联写出了“高楼大厦已经失去,难民们只能挤在帐篷里维持生活”,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颔联则写“动物没有了家园,人们也不居住在房子里”,这里的动物代指平民,再一次写出了平民失去家园的残酷生活。 颈联通过政客与母亲的对比,讽刺了政客们将战争当作游戏,随时可以关闭和开启,悲惨的平民被政客们当作任人宰割的棋子,当政客们谈论着和平时,只有母亲在抹着眼泪,但是侧面反映了战争摧毁了许多家庭。 尾联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难民们的同情与悲痛和对发动战争的人的仇恨与讽刺。 全诗题目为“和平”,却处处没有和平的景象,更加讽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民众的悲惨凄凉。呼吁人们尊重、宣传、维护和平,让战争不再发生,让平民们不再无家可归,让许多家庭再次重归于好,不像战争那样家破人亡、兵荒马乱。<br><br> <br>秋忆昔 <br>陈雁琳<br>枯荷寄旧池,残月凝露枝。<br>唯恐花欲沉,忽闻叶声迟。<br>莫意他人言,勿忘自酌思。<br>挥念忆往昔,珺璟何日至。<br>首联:“枯荷”“残月”点明本诗时间——秋夜,“旧池”“露枝”营造出黯淡萧瑟的氛围,奠定全文萧条惆怅的感情基调。颔联:“花欲沉”“叶声迟”对偶,描绘了一副残花枯叶的画面,进一步刻画秋天的萧瑟,也暗示作者心情的苦闷失落。颈联:由写景转为写事,“莫意”对“勿忘”,表达出作者对不好言论的豁然,也透露出对曾经的,那个自信无比的自己的深刻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对未来的惘然。尾联:“珺璟”引用典故,指光彩自信的人。实则是忆往昔,对过去自己的自信而骄傲,盼未来,也是对未来自己恢复傲气重回巅峰的展望。 <h3><br><br>念秋华<br>熊晗瑶<br>伏窗窥叶察秋色,卧听细雨渐微凉。<br>袅袅青烟环翠微,瑟瑟晓岚拂山岗。<br>碧珠四散窗上绕,落叶尖黄何时霜?<br>流绪微梦一夕念,若隐苍茫行路长。<br>释义: 扶在窗边窥见树上缀满金黄,皆是秋色。独卧空床听淅淅沥沥的细雨,逐渐微凉,袅袅轻烟环绕在山腰深处,瑟瑟秋风轻拂山岗,雨珠哗然顺着窗户滑落,飘零的落叶尖已发黄,何时结霜?万千思绪流动如微小的梦境,苍茫之中,行路还长,依然是那个少年郎解析:这首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景以及诗人在秋光中的思绪与感受。“伏窗窥叶察秋色,卧听细雨渐微凉。”开篇描绘了诗人趴在窗前,偷偷窥视着树叶,感受着秋色的到来,同时卧在床上倾听着细雨飘落,渐渐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通过“伏窗”“卧听”等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袅袅青烟环翠微,瑟瑟晓岚拂山岗。”这里描绘了山间缭绕的青烟环绕着青翠的山峦,清晨的雾气瑟瑟地拂过山岗,用“袅袅”“瑟瑟”等词增添了景色的灵动和清冷之感,展现出秋天山林的静谧与清幽。“碧珠四散窗上绕,落叶尖黄何时霜?”窗户上环绕着四散的水珠,落叶开始变得微黄,诗人不禁思考着何时会降下霜花,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秋天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些许感慨和思索。“流绪微梦一夕念,若隐苍茫行路长。”诗人的思绪如流水般流淌,在微梦中度过了一晚,心中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人生道路的苍茫与漫长,这句将内心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到秋景之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表达了诗人在秋光中对生命、时光等问题的深沉感悟。总体而言,这首诗歌以秋景为背景,通过对各种秋景元素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索,语言优美而富有意境。 <br><br><br>秋日校园<br>向天莹<br>晚霞秋色映丹红,片片殷朱小路走。<br>云淡风轻推落叶,月明人静对乡愁。<br>琅琅吟句惊秋水,飒飒翻书动玉楼。<br>拂面霜飔心自静,归途漫漫任重游。 <br>解析:1.“晚霞秋色映丹红,片片殷朱小路走。”这两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校园景色。晚霞与秋色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片丹红之色。“片片殷朱”形容落叶的颜色鲜艳,“小路走”则给人一种动态感,仿佛能看到落叶在小路上飘落的情景。 2. “云淡风轻推落叶,月明人静对乡愁。”此句中,“云淡风轻”描绘了秋日的天空高远而宁静,微风轻轻推动落叶,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月明人静”则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心中涌起了乡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琅琅吟句惊秋水,飒飒翻书动玉楼。”这两句描写了校园里的学习场景。“琅琅吟句”形容学生们的读书声清脆响亮,“惊秋水”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读书声的响亮程度。“飒飒翻书”则描绘了学生们翻书的声音,“动玉楼”同样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翻书声的动感和校园的宁静。 4. “拂面霜飔心自静,归途漫漫任重游。”“拂面霜飔”描写了秋风拂面的感觉,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的内心变得宁静。“归途漫漫任重游”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尽管归途漫长,但作者愿意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校园。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校园景色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诗中的乡愁也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作者在宁静的校园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也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成长。 <br><br><br>无痕·念亲<br>张钧豪<br>九寨同游成旧忆,斑斓梦影韵如澜。<br>幽水微澜浮影绰,清泉浅唱忆痕绵。<br>霜枫舞韵思无尽,繁蕊飘香念未眠。<br>鸿雁传书情愈切,时光悄逝意阑珊。 <br>翻译 :与亲人一同在九寨沟游玩的经历已然成为过去的回忆,那如梦幻般色彩斑斓的景象,韵味如同波澜般荡漾。幽静的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倒映的影子若隐若现,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轻声吟唱,勾起绵绵不绝的回忆痕迹。经霜的枫叶舞动着韵味,引发无尽的思念之情,繁茂的花蕊散发着香气,那思念就好似不曾入眠一般。在这静谧之中,仿佛能听见鸿雁传书的声音(暗用“鸿雁传书”典故,表达盼望着能有音信传递对亲人的思念),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心中满是意兴阑珊之感。赏析情感真挚深沉:全诗紧扣“念亲”这一主题,开篇以九寨沟同游的旧忆开启,将美好的过往与当下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那种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情绪之中。随着诗的展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进一步渲染思念之情,直到尾联借助典故,将这份情感推向更为浓烈且带有一丝期盼的境地,情感脉络清晰且真挚动人。意象烘托氛围:诗中运用了诸多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九寨”是回忆的特定场景,它那独特的美景承载着与亲人相处的珍贵时刻,使回忆具象化。“幽水”“清泉”“霜枫”“繁蕊”等,从不同角度营造出静谧、优美又略带惆怅的氛围。幽水的微澜、清泉的浅唱、霜“枫的舞韵、繁蕊的飘香,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调动读者的感官,让思念之情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更加细腻、真切。尾联升华情感:尾联使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极为精妙。在传统文化中,鸿雁向来是传递书信、沟通情感的象征。此处用典,既契合了诗中思念亲人却难以相见的情境,又巧妙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希望能像古人借助鸿雁传递书信那样,与亲人取得联系、传达思念的强烈期盼,使整首诗的情感在结尾处得到了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r><br><br>登西樵山<br>师铭霞<br>正午协阳上西樵,览得群山竟多娇。<br>百花千媚迷人眼,万树攀比争低高。<br>无尽阶梯磨坚志,要么更利要么糙。<br>日暮之前最高处,观音助渡世艰熬。 (我)在正午时分与太阳一起登上西樵山,放眼望去,重重叠叠的山竟然如此娇媚。许多的花争相开放,迷人眼球,千万棵树木攀比争个高低。无穷尽的阶梯磨砺人的意志,要么使其更加坚韧,要么使其更加粗糙。在天黑之前到达了山的最高处,观音助人渡过世间的艰难险阻。 <br><br><br>窗望<br>王慧琳<br>窗前薄暮望,来年是何芳?<br>高楼接其辉,花影随风扬。<br>风下天地舞,台上红旗昂。<br>革命迎难上,奋进勇接光。 <br>赏析:首联交代了时间和事件点名作者心中的疑问“未来是怎样的芬芳?”颔联描写了花瓣飘飞昏黄的日光照大厦的情景。“辉”暗指革命是胜利的,“高楼”暗指如今,如今我们也接住了胜利的曙光。颈联写到风吹旗飘,看着昂扬的红旗,仿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尾联终于悟得了问题,未来要让红色革命传承,迎难而上,迎接更加美好的光芒。 <br><br><br><br><br>言志 <br>张霖煜<br>壮志豪情破万难,心怀天地岂偷安。<br>书山探路寻真谛,学海行舟斩巨澜。<br>愿化雄鹰翔广宇,思为骏马越雄关。<br>征程纵有风和雨,不改初心向远峦。 <br>这首律诗首联点明志向宏大,不愿苟且偷安;颔联以书山、学海喻追求知识与磨砺自我的过程;颈联通过雄鹰、骏马的意象表达渴望自由驰骋、突破阻碍的心愿;尾联强调即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改变最初的志向,始终向着远方前行。 <br><br><br>  学  <br>倪梦涵<br>十月学院桂花香,燕子南飞捎信到。<br>朵朵菊花满园放,每每书声入耳梢。<br>怎料学路阻且长,不知何时能停熬。<br>勤练体能身体苦,不畏凌寒临雪傲。 <br>赏析:诗的开头“十月学院桂花香,燕子南飞捎信到。朵朵菊花满园放”,通过对桂花、燕子、菊花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秋日的美丽画卷。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学院中,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燕子南飞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增添了一丝淡淡的离愁。菊花满园开放,更是为学院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每每书声入耳梢”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学院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书声琅琅,让人感受到学生们的勤奋和求知欲。“怎料学路阻且长,不知何时能停熬。勤练体能身体苦,不畏凌寒临雪傲。”这几句则展现了作者在求学之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学路漫长而艰难,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奈,但作者并没有放弃,而是表达了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求学之路上的感慨和决心。它不仅展现了学院的美丽景色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还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坚定的信念。<br><br><br> </h3> <h3>生命<br>马君卓<br>生命如诗韵自悠,时光画卷展风流。<br>悲欢离合皆成景,春夏秋冬尽入眸。<br>逆境能磨心志强,顺途应记德馨留。<br>珍惜当下前行路,莫负韶华岁月酬。<br>翻译:生命如同诗歌一样韵味悠长,时光的画卷展示着生命的风采。悲伤、欢乐、分离、相聚都成为了生命的景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全都映入生命的眼眸。逆境能够磨砺人坚强的意志,顺境应当记得让美好的品德留存。珍惜当下所走的道路,不要辜负青春年华和岁月的回报。解析:首联:将生命比作富有韵味的诗歌,形象地表达出生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节奏。时光如同画卷展开,展示着生命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风采,奠定了对生命积极赞美的基调。 颔联:阐述生命中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相聚还是离别,都如同景色一般构成了生命的经历。四季的更替也都被生命所感知,意味着生命体验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颈联:强调生命在逆境中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其变得坚强,而在顺遂的路途上也不能忘记保持品德的美好。这体现了生命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人在不同境遇中应有的态度和追求。 尾联:呼吁人们要珍惜当前的时光,在生命的道路上积极前行,不要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和岁月的馈赠,具有很强的现实启示意义。 <br><br><br>观圆明园遗址有感 <br>张源雪义<br>京都文物遍地是,唯独圆明惨凄凄。<br>横坦断壁处处是,石草生花点点星。<br>乌天细雨密如帘,昨日浓洇厚如织。<br>昨日辉煌谁曾见?今日血泪谁与知。<br>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写作对象,奠定情感基调。第二句写景,描绘圆明园现在的景象。第三句在写景的同时交织着火烧圆明园的浓烟,为下句抒情作铺垫。第四句抒情,表达对过去的悲叹与抗争史的讴歌。 <br><br><br>晨韵<br>雷书豪<br>夜阑月影沉,旦起黎明瞩。<br>远山漫白雾,近水涑青波。<br>苍穹霭霭蒙,朝云淡淡舒。<br>天地皆如画,心悠意韵多。<br>诗意:夜晚将尽,月影渐渐消失。清晨起来,凝视黎明的曙光。远处的山峦弥漫着白色的雾气。近处的水流荡起青色的波浪。天空灰蒙蒙的。早晨的云朵淡淡舒展开来。天地间的景象如同美丽的画卷。内心悠然,充满了许多诗意的韵味。 情感:①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陶醉;②悠然自得的心境;③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br> <br><br>秋夜思怀<br>王学瑞<br>秋时欲睡夜,思念亲语叨。<br>秋风猛拂草,使得芦花飘。<br>乌鸦栖榆树,枯叶铺地坳。<br>每至黄昏时,声声破寂寥。<br>赏析:首联: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正准备入睡,突然思念起亲人的句句唠叨,但那句句都是关爱。首联点题,点明时间,在秋夜的衬托下让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奠定了一种宁静的感情基调。颔联:"猛拂”一词极具动感,让人仿佛能看到秋风以迅猛之势扫过草地,展现出秋天风势的凛冽与豪迈。为整个画面添加了一份动态美。“使得芦花飘”承接上句,进一步展现了秋风的影响。芦花轻盈而柔软,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飘扬,营造出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颈联:运用对偶,通过乌鸦栖息和枯叶铺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氛围,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自然变化的感悟。尾联:以黄昏为背景,通过声音打破寂寥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在时光流转中对生命活力的追寻,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思考。本诗以秋天为背景,颔年和颈年由动转静,全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br><br><br>《竹韵风吟》<br>凡林涛<br>幽幽林里竹,飒飒寒中风。<br>花枝何零乱,竹身何挺秀。<br>细雨飘幽山,孤竹立深林。<br>霜雪虐花萎,翠筠昂其首。<br>1. 竹与风·诗中以“幽幽林里竹”开篇,“竹”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坚韧、高洁、正直等品质。诗人笔下的竹生长在幽静的林中,给人一种遗世独立之感。“飒飒寒中风”中的“风”则为竹子营造了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寒风吹拂,更凸显出竹的坚韧不屈。竹与风相互映衬,竹在风中屹立不倒,风则成为了考验竹品质的外在力量。2. 花与竹·“花枝何零乱”描绘了花在风雨霜雪中的凋零零乱之态,与“竹身何挺秀”形成鲜明对比。花象征着娇弱、易逝,而竹则代表着坚强、持久。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竹的独特品质,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不同状态的思考。-在“霜雪虐花萎,翠筠昂其首”中,霜雪对花的肆虐和翠筠(竹)昂首挺立的姿态对比更加鲜明,进一步强化了花与竹不同命运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主题表达赞美竹子的品质。 整首诗围绕竹子展开,通过对竹子在不同环境下姿态的描写,赞美了竹子坚韧、正直、高洁的品质。竹子在寒风中挺立,在霜雪中昂首,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是诗人所歌颂的对象,也是诗歌的核心主题之一。 <br><br><br>念家 <br>敖佳玉<br>今夜归家不是家,四处遥望不见家。<br>明月高悬挂黑幕,银装素裹显素雅。<br>四周高楼皆耸立,万家灯火皆扬花。<br>顽强挣扎困狱中,何时才能回我家。   <br>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今夜归家不是家,四处遥望不见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表达了作者虽身处看似应是家的地方,却找不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明月高悬挂黑幕,银装素裹显素雅”以明月高悬和银装素裹的景象,增添了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同时也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四周高楼皆耸立,万家灯火皆扬花”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但在作者眼中,这繁华却更凸显了自己的孤独,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为自己而亮。“顽强挣扎困狱中,何时才能回我家”将自己的处境比作困在狱中,强烈地表达了对家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城市环境的描写,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r><br><br>《秋》<br>毛晰哲<br>枯叶彷徨秋意凉,霜叶如蝶舞韵长。<br>雁过寒空声渐远,云飘碧宇影悠扬。<br>蝶枫燃火于山醉,黄菊飘香十里芳。<br>卧看残阳怀旧事,心中有感韵成章。 <br>第一二句,是写的枯叶随风飘扬,秋天充满了凉意。飘落的叶子就像蝴蝶般在空中跳舞。写出了叶子的动态美,“凉”字写出了天气凉爽,同时写出当时悲伤的心情。第三四句,描绘了一幅雁子在凄寒的天空飞过,云随着天空一起飘荡,“寒空”写出了了当是天气寒冷,也暗指了作者当时的感情,感到悲凉,整篇故事都是一种悲凉的气氛,写出作者当时有很多想法。 <br><br>珠江夜游<br>蔡欣怡<br>珠江夜游映华光,水波粼粼映天苍。<br>桥影交错如龙舞,灯火阑珊似梦长。<br>月照江水草珠玉,风拂岸畔柳丝扬。<br>最爱珠江游不尽,此景此情心中藏。<br>译文:夜晚在珠江边游走,江水粼粼映现出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无数座桥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纵横交错,如同龙在舞动,江边灯火璀璨,如同在梦境一般美丽。月光照耀在整片江面,江边野草上的水珠和玉一样晶莹,夜晚的微风拂过大地,岸边的杨柳随风飘扬。最爱夜晚游行在珠江边上,把这美丽的景色和对珠江的喜爱藏在心中。赏析: 此篇律诗以夜游珠江为主题,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夜晚珠江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珠江的喜爱。首联总领全诗,点明时间、地点、事件。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桥影交错如龙舞"形象地展现了珠江上桥梁的壮观,"灯火阑珊似梦长"则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颈联描写了珠江边的美丽景色,营造出舒适的氛围。尾联抒发情感,直接表达出作者对珠江的喜爱之情。 <br><br><br>雷峰塔 <br>钱崇宇<br>前世之恩仍未还,游湖借伞缘以完。 <br> 塔身层层镇云端,青山座座泪衣衫。 <br>水漫金山真情泪,盗仙草下翁来传。 <br>只惜真心隔塔壁,雷峰塔处有人还。<br>注释:“前世之恩”指许仙于白娘子前世的恩情。“游湖借伞”指白娘子与许仙的转世于桥上相遇。“水漫金山”即水漫金山寺。“盗仙草”指白娘子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解析(粗略):第一句诗是对的简要该故事开端的简要概括。二是对景的描写。四句是故事结局。解析(详细):“前世之恩仍未还,游湖借伞缘以完”是白蛇传的故事开端。清明时节,常常下雨,一次偶然白素贞与许仙于断桥上相遇,许仙借给了白素贞一把伞。这是今生缘分的开端,也是前世缘分的结束。“塔身层层镇云端,青山座座泪衣衫”是对塔的描写。一层一层的雷峰塔似是镇住了天上的云彩,本是高耸的奇观,可看起来去多了几分压抑。青山一座连着一座,泪水不知何时落下,悄悄的打湿了衣衫。“只惜真心隔塔壁,雷峰塔处有人还”只能叹息这真心却隔着一层塔壁,多少年来无数游人从此地归来。典故概括:《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千年蛇妖白素贞和小青为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与许仙相恋结婚,但遭到金山寺和尚法海的干预。白素贞在端午节不慎喝下雄黄酒显出原形,吓死许仙后,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其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与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最终,白素贞因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镇压于雷峰塔下。多年后,许仙之子许仕林考中状元,祭塔救出白素贞,全家得以团聚。 <br><br><br>春雾 <br>宋煜航<br>春雾濛濛锁四方,世界茫茫韵悠长。<br>难分翠影真和假,不辨繁花恶与良。<br>盲目之人随乱象,昏庸之辈乱评章。<br>劝君且把双眸亮,莫陷绝境人悔肠。<br>以下是对《春雾警世》一诗中意象和典故的详细解释: 意象解释: 1. 春雾: 春天的雾气通常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在诗中,春雾象征着一种混沌的状态,就像现实生活中那些让人难以看清真相的情况。它营造出一种迷茫、不明朗的氛围,为后文批判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做铺垫。 2. 翠影:通常指绿色的植物影子,这里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好的事物或者正确的行为。由于春雾的笼罩,翠影变得难以分辨真假,暗示在混乱的环境中,美好的事物和正确的行为容易被误解或忽视。 3. 繁花: 春天的花朵,象征着丰富多彩的事物和各种不同的情况。与翠影类似,在春雾中,繁花的善恶也难以辨别,进一步强调了在混乱状态下人们难以准确判断事物的本质。 4. 双眸: 代表着人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诗中劝君“且把双眸亮”,就是呼吁人们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雾中景象的描写,以及对盲目之人和昏庸之辈的批判,来表达对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警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