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生围探秘

舒伟平

<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可圈可点,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让人叹为观止。仅江西就有许多民居成为网红打卡点,在江西的民间曾有传闻南有东生围北有汪山土库,因而引发我的探访兴趣。</p> <p class="ql-block">10月下旬,我慕名来到赣南安远县镇岗乡九龙山下的老围村东生围,参观游览。这里有一个围屋群,东生围与旁侧的磐安围、尊三围(遗址)、尉廷围、米升围客家博物馆等其他四座围屋一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客家围屋聚落一一东生围屋群。</p> <p class="ql-block">东生围的建筑特色包括其全砖结构的外墙、卵石铺地的围内室外以及独特的实心炮楼设计,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赣南围屋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东生围屋是这里最大的一座围屋,坐南朝北。走近围屋只见大门上方的石墙上镌刻着醒目的三个楷体字“东生围”大门左右分别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东日一轮开景运”,下联“生花万朵丛春荣”。</p> <p class="ql-block">东生围是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相传,生于乾隆48年的陈朗庭,因陈氏家族从福建省迁徙至安远县镇岗乡而落地生根,陈朗庭发迹后在这里建造了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东生围。里面有199个房间,称“九井十八厅”,由七扇大门进入,七条街道由鹅卵石铺设在围内环绕相通,深入其中,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围屋见证了陈氏家族的兴盛,人数最多时有五六百人居住。东生围外墙高9.3米,厚1.3米,坚固如铁。墙基用鹅卵石砌成,桐油石灰灌缝。墙身采用“金包银”砌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青砖砌成,另三分之二墙体(约1米厚)用土杯砖垒砌。</p> <p class="ql-block">顶层墙身只余外皮砖墙直砌至檐下,土杯砖部分不再铺砌,形成一条环行坎墙通廊“外走马”,以利防御土匪。东生围建筑规模巨大,宏伟壮观,坚固结实,布局科学合理,设计美观大方,是赣南客家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东生围屋,似乎是走进了一座城堡,其建筑坚固结实,无论是通风采光,排水蓄水,还是防火防盗,抵御外敌,都有其全面的功能。可谓是布局科学合理,设计美观大方,充分彰显了赣南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安全防范意识。</p> <p class="ql-block">围屋设正面围门7扇,为长2.7米、宽0.4米、厚0.17米青岗条石门框,木门页外壁钉铁板,以粗大的铁环栓住顶门杠,可谓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我想建造此围屋的年代,一定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主人才会有这深谋远虑的考量。</p> <p class="ql-block">正中大门直通三幢大厅,门楼倒板绘人物画五幅,大厅正门门额书“清辉朗润”四楷字,两侧照壁圆门和两旁客厅左右门额上分别镶嵌阴刻“树基”、“敦本”、“礼耕”、“义种”的楷书砖雕。</p> <p class="ql-block">三幢大厅均为抬梁式和穿插式相结合的屋架,每根大梁下的梁托和雀替均有镂雕精细的龙风、花鸟、花卉等图案,外表抹金,古色古香。两侧厢房窗子上,镶雕刻精湛的木雕花板,厅茶堂屏风上镶镂雕人物故事花板。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艺术精湛。</p> <p class="ql-block">我感到,东生围不仅展示了赣南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还具有较高的民居建筑价值和研究价值。据了解,2000年7月,东生围被公布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