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今我们大多都年近花甲,眼脑功能已开始退化,行万里路更显重要。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国学班一众师生于2024年10月28日,早8时半由合肥乘巴士出发,在老师和班长的带领下,乘巴士前往淮南寿县,开启了寿州历史文化实地游学一日行。</p> <p class="ql-block"> 当日因大雾,在高速口耽搁了一个多小时,于中午11时左右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 一、寿县与寿州</p><p class="ql-block"> (一)寿县</p><p class="ql-block"> 寿县,淮南市辖县,位于安徽淮南市南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寿县地处江淮间北部,地形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呈现出岗地、平原、山地残丘三种地貌。寿县八公山脉属大别山余脉,地处淮北平原与大别山区的过渡地带,其地貌属于山地残丘。截至2022年末,寿县全县人口80多万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60亿元。</p> <p class="ql-block">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屡为州郡,楚文化的故乡,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素以出土文物数量多、级别高、种类丰富而具“地下博物馆”盛名。</p> <p class="ql-block"> (二)寿州</p><p class="ql-block"> 古寿州为楚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楚国又称荆、荆楚, 是先秦时期雄踞中国南方的泱泱大国。 西周初年,周成王公元前1042﹣前1021年在位期间,分封楚人先祖熊绎于荆山,是为楚立国之始。楚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国力日隆。极盛时期,疆域北至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在八百余年历史发展中,楚人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其深厚内涵与突出成就堪与中原文化比肩而立,并驱争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春秋中叶,楚东进江淮,与域内外诸侯方国对峙、争战不断;战国早中期,楚先后灭域内方国,统一江淮;战国后期,楚国力日衰,疆土萎缩,重心东移,于考烈王二十二年的公元前241年,徙都寿春,至负当五年即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至此,楚国在江淮地区经营长达四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 楚国东进,结束了江淮之间小国林立、诸侯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楚人奋力开拓的足迹和精彩绝伦的文化创造,成为江淮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珍贵遗产。楚文化东渐,也是先秦时期国家统一、文化融合历史潮流的反映,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古寿州作为汉文化发祥地之一,主要以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淮南子》一书见证。西汉淮南王刘安在长期探求、研炼长生不老之术的过程中,发明了豆腐。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经千年传承,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南子》的编撰者在刘安之外还有八位,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世称“八公”。其后《神仙传》和《灵异录》将他们衍化为八位仙人,自此“淮南八公”的传说广泛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 二、八公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八公山风景区,位于淮南市寿县城北侧,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峰而成,面积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又称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公山国家 AAAA 级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 八公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汉文化圣地。它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炼丹、著书立说的传奇故事而名扬四海。山中古迹众多,如淮南王刘安墓、战国名将廉颇墓等,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此外,八公山还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 八公山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专指肥陵山,广义泛指城北诸山。肥陵山原名北山,因其位于寿县城北而得名。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学仙炼丹于此,后人改北山为八公山。它南北绵延约25公里,东西约5公里,三面滨淮,一面临肥。原建有淮南王刘安庙,其东南麓有淮南王刘安墓,清同治年间,吴坤曾在墓前立一碑碣,阴刻“淮南王刘安墓”六字;西南麓有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墓。广义的八公山为八公山脉,属大别山余脉,地处淮北平原与大别山区的过渡地带,八公山脉横跨寿县、凤台、长丰和淮南市,大小山峰三百多座。</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郁,四季景色各异,春日绿意盎然,秋日红叶满山,是游人们登高望远、寻幽探秘的好去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八公山自然景观十分秀美,一代王侯刘安,历史名将廉颇长眠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八公山“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使得仙山名战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一)珍珠泉</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位于八公山旁凤凰山下,是“寿阳八景”中的第一胜景。珍珠泉不论春夏秋冬、天旱雨霖,泉水涌流终年不断。在泉水涌出时,泉池中便会不断上浮一串串气泡,形似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是眼古泉,《水经注》中早有记载:“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山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源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北山就是八公山,泉源就是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四周群峰环抱,佳木葱郁,曲径通幽,历史上,文人雅士经常在此聚赏吟诗。珍珠泉北侧立有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写的“珍珠泉”刻字,泉池下游数十米处,有一石刻龙头,泉水从龙头中喷涌而出,“哗哗”作响,每小时水流量达50吨。</p> <p class="ql-block"> (二)八公山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1.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 2.帝母宫</p><p class="ql-block"> 帝母宫,又称“元君庙”、“娘娘庙”,是一座道观,建于明嘉庆十九年。地母,即后土皇地祗,为道教尊神四御之一,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在道教神仙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和玉皇大帝,她又被称为“后土娘娘”“地母娘娘”等。后土皇地祗掌管着阴阳,孕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在道教的神职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祗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p> <p class="ql-block"> “帝母宫”兴盛于汉唐,明清以来,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目前仍是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宫观巍峨,依山而建,层层递进,接云抚天。其殿阁参差,檐牙高啄,朱柱灰瓦,雕栏画栋,石阶回环,蔚为壮观。整个道观有五进院落。帝母宫主殿“碧霞祠”居于山巅座中而立,东西两旁有钟楼鼓楼。“碧霞祠”西侧观景宝塔高高耸立,登临此处放眼望去,八公山水尽收眼底,寿州古城布局俨然,此为胜景。</p> <p class="ql-block"> 帝母宫建于四顶山山上,这是一处在历史上曾经由佛道共同主持的宗教场所。每年三月十五庙会,四方香客接踵而至,四顶山人流如潮。庙宇建筑群雄伟宏丽,自坡下至山顶,戏台、大门、中天门、配殿、主祠等数十间屋宇依次而建。怀着虔诚之心拾级而上,便有一种肃穆与畅达的感觉。立于山顶,宏伟壮观的寺庙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建于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的碧霞元君庙,因庙在四项山山顶,故又称“四顶山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君;寿州人多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p> <p class="ql-block"> 3.碧霞祠</p><p class="ql-block"> 碧霞祠,又名帝母宫,属道教,是泰山奶奶在沿淮最大的行宫,早在东汉恒帝时期,就有建宫记载,后虽经历战火洗劫,但香火经久不衰,每年庙会,香火如云,人山人海。为保护原址,现碧霞祠系重新选址建设而成,主审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保佑众生;统帅泰山岳府天兵天将,照查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神通广大,治病救人,保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婚姻、生育等等。</p> <p class="ql-block"> 元君,即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是东岳泰山的一位神祗,道教将她神格化为一位女神,并称之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在民间也被亲切地俗称为“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碧霞元君被道教赋予了“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神职。相传,其前身为玉女,是东岳大帝的女儿,雕像出现于汉宫,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时,大殿倾塌,金童化为清风而去,玉女则隐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禅时至池边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捞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专管人间生男育女之事,并能保护孩童健康成长。八公山自有帝母宫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来庙里求子求嗣者特别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兴旺的妇妪耆老,纷纷前来烧香求福,且时常应验。一传十、十传百,帝母宫香火日渐兴旺。这座帝母宫被誉为“淮上第一庙观”。</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云游至此,见层峦耸翠,古木参天,远山透紫,岸柳披红,涟漪千层,霞光万道,心中不禁叫好,决意在此建庙修道。当她来到山顶之后,却发现山石丛中插有太上老君的雕绫剑。原来在她之前,太上老君已看中这块宝地。碧霞元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脱下绣花鞋埋入石下,随即将剑原封不动插在乱石之上。数月之后,二仙再度来到八公山,一山难容二主,双方争执都有物品为证。待取物证,发现绣花鞋在雕绫剑下,老君只得将山让给元君。</p> <p class="ql-block"> 四顶山乃八公山主峰,四顶山奶奶庙目前是国家重要的一处道教活动场所。在历史上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南华真人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潜心修研。东汉末年,汉恒帝欲求长生、敬仙好神,号令天下,大兴宫观,奶奶庙随之兴盛。唐代曾修建十八层院落,奶奶庙达到鼎盛。明清以来,四顶山奶奶庙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有诗云:</p><p class="ql-block"> 四顶山高庙接天,</p><p class="ql-block"> 烟去袅袅情绵绵。</p><p class="ql-block"> 河南信女敬香客,</p><p class="ql-block"> 一叩一瞻到山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佛道是合一的。沿石阶而上转过“红事阁”,其后的第二进院便是“白事阁”。第三、第四进院分别有“药王殿”“娃娃殿”“关帝殿”“财神殿”。转过第四进院,便达山顶,豁然开朗,便是最后一进院落。奶奶庙主殿“碧霞祠”居中而立,院落南段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碧霞祠”西侧一座观景宝塔耸立在云雾之中。登上宝塔顶层,放眼望去八公山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三)刘安墓园</p><p class="ql-block"> 淮南王刘安墓,位于八公山东麓,现寿县八公山风景区西侧,冢墓至今犹存。现墓为1986年重修,墓为覆斗形,四周筑高1米青石护土墙,周长120米,墓地面积2366平方米。今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抚吴坤修书“汉淮南王墓”碑。</p> <p class="ql-block"> 刘安为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袭夫封为淮南王,都寿春在位42年。他是西汉文学家、思想家,善文辞、长音乐,通天文、地理,诸喜修道、炼丹。刘安干八公著有《淮南子》一书,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了豆腐。豆腐的发明,使刘安称为制作豆腐的鼻祖,今墓前立有“豆腐发祥地”碑。</p> <p class="ql-block"> 刘安在与八公修仙炼丹过程中,偶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八公山因此成为“豆腐发源地”。现淮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 三、特色豆腐宴中餐</p><p class="ql-block"> 中餐寿州美味厨,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 (一)小鸡贴饼-源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鸡”</p> <p class="ql-block"> (二)豆腐肉饺</p> <p class="ql-block"> (三)乾隆豆腐</p> <p class="ql-block"> (四)豆腐鱼-来自安丰塘的鱼</p> <p class="ql-block"> 四、寿州古城景区</p><p class="ql-block"> (一)寿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寿州古城,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始建于春秋,重筑于北宋。历史上曾为“五国”之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62年,战国楚考烈王将这里赐给令尹相国春申君黄歇祝寿,此地便为“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这里成为楚国最后一个都城,与楚考烈王等四位楚王见证了一段难忘的风云楚史。</p> <p class="ql-block"> 现存寿州古城为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城平面略成方形,城池面积3.65平方公里,有东、南、西、北四门,除南门以外,其余三门皆有护门瓮城。城东、南、西为濠,北依淝水,城内四隅有河,东北、西北隅有涵。古城墙保存完好,周长7147米,墙体以粘土夯筑,外壁由砖石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弥合包砌,固若金汤,有铁打的寿州城"之誉。军事防御和防洪的双重需要,形成了寿州古城在形制与规模上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二)寿州五次“都城”</p><p class="ql-block"> 1.春秋时期的“州来国都” </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的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寿县称州来,属州来国,国都于此。公元前493年,蔡迁都于此。</p> <p class="ql-block"> 2.战国时期的“楚国都”</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寿县称寿春,属楚国。楚考烈王22年即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p> <p class="ql-block"> 3.西汉时期“淮南王国都”</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的公元前 206年﹣公元 25年,寿县称寿春,属淮南国,淮南王刘长,其子刘安承继淮南王,先后在此为都。</p> <p class="ql-block"> 4.东汉时期 “阜陵王国都”</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期的公元25年﹣公元220年,寿县也称寿春,属悍陵国。公元 67 年阜陵王刘延迁都于此。</p> <p class="ql-block"> 5.三国时期 “仲家国都”</p><p class="ql-block"> 公元197年,袁术称帝于此,国号“仲家”。</p> <p class="ql-block"> (三)古城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据文献记载,在楚国8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建有丹阳、郢、都、鄢、陈、矩阳、寿春等8座都城,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个王。如今不远处的八公山绵延不语,四周的护城河平缓的绕城而过,数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沉浮俯仰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1.雄伟的南门-通肥门</p><p class="ql-block"> 南门叫做“通肥”,因为南门的护城河与淝水相通,象征着舟楫往来、商贸繁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通淝门是寿县古城的南城门,也是最高大宏伟的城门,通淝门是进入寿县古城的必经之地。通淝门呈灰墙灰瓦建筑,城门上有一座阁楼,楼下是城门的三拱式通道,古色古香,适合在城楼外部拍照。登上城楼,漫步古城墙,可以观看远处的寿县新城和城楼下穿梭的车辆,视野不错。城楼内,还可以观看收藏的众多文革时期的文物。夜晚的通肥门,华灯点缀,彰显金碧辉煌,很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 2.西门-定湖门</p><p class="ql-block"> 西门命名为“定湖”,因为它面对着寿西湖。西门外曾是一片汪洋湖泊,景色优美。如今虽然湖泊已不复存在,但古城墙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寿州城西城门为现代水泥砖石建筑,已不复当年风采。资料记载古寿州城西原为寿西湖,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沙鸥翔集,归帆片片,西门亦为瓮城,内门西向,外门北向,内门两侧墙壁上镶有两块青石刻,分别刻着一面鼓和一面锣。这就是寿阳内八景之一的“当面鼓对面锣”,就是这两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石板,铭记着一位管钱人“身居钱库,一文不沾”的高尚品德。</p> <p class="ql-block"> (1)当面锣对面鼓</p><p class="ql-block"> 传说明万历年间,寿州因多次水灾,西门城墙、泊岸毁坏,于是县令筹集钱粮,募集人工,重修西城门和泊岸。募集来的钱粮、物资交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阎姓的老人收管,他虽然官卑职小,但做事却非常认真,人们尊称他为阎公。凡工程中的每项开支,他都及时向禀报,县官嫌繁琐,便说:“以后开支不必桩桩跟我讲,你开销就是了”。阎公却较真儿: “钱粮大事马虎不得,为人做事就该当面鼓对面锣,免得事后被人说长论短”。县官知道阎公的脾气,奈何他不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修建是大事,当时就有几个豪绅想包揽工程,从中渔利。无奈县官体恤民力,始终坚持亲历亲为,工程进度快,质量好,花钱少。眼看城墙工程即将竣工,豪绅见赚钱无望,在州官面前告了县官一状,说他克扣民夫钱粮,贪公肥私。州官迅速派人核查,公堂之上提审阎公,阎公便把施工过程的全部账目搬了出来,每笔开销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钱粮件件有据,丝毫不差。州官大为高兴,说:“阎公你身居钱粮要地,却不贪一文钱,帐目清楚,真是良才。你不仅干好了本职工作,也记录了县官的业绩”。州官惩罚了诬告者,同时表彰了县官和阎公。县官对刚直不阿、办事认真的阎公十分敬佩,便令工匠在新修的瓮城城墙壁上雕刻了一鼓一锣作纪念。后来,“当面鼓对面锣”便成了寿春“内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这两面石刻面前,仍然对他们的高风亮节钦佩不已,寿县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后,四海的游客也一定会把这一故事传之四海,希望多一些办实事的公仆,多一些“当面鼓对面锣”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2)传奇的楚考烈王</p><p class="ql-block"> 楚考烈王曾是秦国的“人质”,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成语“毛遂自荐”也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p> <p class="ql-block"> 3.寿州孔庙 </p><p class="ql-block"> 寿州孔庙,位于寿州古城西大街中部,始建于唐代,移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面积5739.05平方米,其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经过历年维修,保存基本完好。包括供奉孔子及其弟子 的大成殿、敷教坊、明伦堂、寿州碑廊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全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寿州孔庙原位干城内东南角,元泰定年间1324-1327年,移建于西街今址。自元泰定年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四十多次,形成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占地约二万平方米。现存有明伦堂、大成殿、东西廊庑、名宦祠、乡贤祠、戟门、奎光阁,“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1)泮宫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3)泮池</p> <p class="ql-block"> (4)戟门</p><p class="ql-block"> 在洋池之后,宽五间,进深二间,硬山顶。两边有对称耳房东曰"名宦祠",西曰"乡贤祠",正中开门,中轴线穿其中。其形状如古代兵戟,故有戟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 (5)寿州碑廊</p> <p class="ql-block"> (6)大成殿</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孔庙的主体建筑物,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其名出之《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意为颂孔子集古代圣贤之长于一身。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先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殿内供奉孔夫子像,并配以“四子”, 东西二壁分别有 “孔子圣迹图”。殿前宽敞的露台上,三面围以石栏。大殿清乾隆二年1737年曾坍塌,经知州赵宗炅重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建成现今规模。</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 是说孔子的学说像太空天体那样, 循环往复,永恒长久。此碑原在大成殿前“太和元气坊”,作为进入充满太平祥和的神圣境界和探询儒家文化渊源的门坊,“文革“”时该坊被毁,该碑其后被镶嵌于大成殿后墙上。</p> <p class="ql-block"> (7)银杏﹣植物界活化石 </p><p class="ql-block"> 寿县孔庙大成殿前的两株参天银杏古树,一雌一雄并排而立,两株树龄均为740年,属于国家一级古树。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子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据查,我国典籍中最早记载银杏树的,当推《上林赋》。其云“上千朝,达连抱,夸条直畅,实叶峻茂”。西汉之前称银杏为“枰”,自晋始又称“平仲”。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p> <p class="ql-block">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8)敷教坊</p> <p class="ql-block"> (9)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 4.东门-宾阳门</p><p class="ql-block"> 东门名为“宾阳”,寓意着每天迎来的嘉宾是万物景仰的太阳,同时也有紫气东来之意。城门下数百年年前独轮车的车辙印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在1991年和1994年的大洪水中,寿县古城展现了它的坚固与智慧,四门紧闭,城外洪水滔滔,城内安然无恙,成功抵御了洪水的侵袭,保护了城内居民的安全。如今,宾阳门依然屹立在古城之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如今亲身来实地探寻这扇古老城门的魅力,荣幸之至!</p> <p class="ql-block"> (1)沧桑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 沧桑的石板路,留下深深的历史印迹。青石板路安静的在历史的车辙中一路延伸,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厚重的城墙上,花草花开花落,在一个又一个岁月中韧性生长。</p> <p class="ql-block"> (2)寿县古城墙</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是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七座古城墙之一。因为历史久远、功能多样和保存完整,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寿县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就发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 同时,古城四面临水,千百年来屡遭战火和洪水的洗劫,历尽沧桑,屡毁屡修。到了宋代,寿春城才得以全面修建。现存古城墙,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筑,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重修。寿州古城略呈方形,面积 3.65 平方公里,城墙周长 7147 米。</p> <p class="ql-block"> 城有四门,南为“通淝”,北为“靖淮”,东为“宾阳”,西为“定湖”,现除南门外,并各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就这样,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敌楼、警铺以及“雉堞”等设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有“铁打寿州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 宾阳门是寿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城楼,这里同时有城楼和瓮城。宾阳门瓮城内也是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的取景地。登上宾阳门城楼,向外远眺,便是古代有名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3)淝水古战场</p><p class="ql-block"> 公元383年8月,前秦国君符坚率90万大军,从长安水陆并进南下攻晋。苻坚狂信,以我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长江,足以阻断长江流水,东晋的长江天险不足凭持。面对强敌,东晋丞相谢安运筹帷幄,指派他的侄子谢玄为前锋,率府兵8万精锐迎击秦军。</p> <p class="ql-block"> 秦军抢占颖口,10月18日攻占东晋重镇寿阳,即寿县城,并派5万人至洛涧,在淮河中设置木栅,封锁航道,使增援寿阳的晋军受阻。11月晋将刘率之率5000精兵,夜袭洛涧,首战告捷。晋军水陆并进,直逼寿阳,在城外淝水东岸列阵。苻坚站在寿阳城上,看到晋军布阵严整,又遥望八公山上草木,疑是埋伏晋兵,心中顿生惧意,对其弟苻融说,这明明是强敌,怎么能说他们弱不堪击呢?后来就有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 晋军决定一鼓作气,并采用激将法,要秦军后退,在淝水西岸让出一片战场,以便两军决战。苻坚反以为得计,便指挥秦军后撤,想待晋军半渡之后出兵追杀。不料这一撤退,反而造成阵脚大乱。朱序为内应乘机大喊,秦军败了</p> <p class="ql-block"> 将士听了信以为真,争相逃命,晋军乘势渡过淝水,展开猛烈攻势,秦军全线溃败。人马相踏,死伤无数,逃兵夜间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兵追来,从"投鞭断流"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仅以8万兵力智破前秦百万大军,苻坚南下天晋美梦破天。"淝水之战"成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p> <p class="ql-block"> “淝水之战”成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此处,古城外即是古淝水,此地,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4)翁城</p> <p class="ql-block"> 5.北门-靖淮门</p><p class="ql-block"> 北门则称为“靖淮”,意味着希望淮河能够平静安宁不再为患。历史上寿县多次遭受洪水侵袭,而每次关闭城门都能伸城内安然无羊度过难关。</p> <p class="ql-block"> 四、安丰塘景区</p><p class="ql-block"> 春秋中期楚令尹孙叔敖所建的芍陂即安丰塘,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有“天下第一塘”的美誉。安丰塘的兴建,推动了灌区内农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加固修缮,古塘至今仍在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水源涵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益,泽被百万人民。</p> <p class="ql-block"> (一)安丰塘(芍陂)</p><p class="ql-block"> 安丰塘(芍陂)创建于春秋楚庄王时即公元前613年﹣591年,为楚相孙叔敖主持建造,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始建年代最早的。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为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p> <p class="ql-block"> 安丰塘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有“天下第一人工大塘”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在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灌排委员会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被认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安徽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站在安丰塘岸边,烟波浩渺,一眼望三不到边际。想着2600多年前,那是还处于青铜器时代,凭着如彼原始简陋的工具,建成如此宏伟壮观的水利工程,神奇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太难以想象了。</p> <p class="ql-block"> (二)孙叔敖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孙叔敖纪念馆位于今安丰塘北岸,是安丰塘(芍陂)的附属建筑,又名楚相祠、芍陂祠、 安丰塘祠、孙公祠, 占地3300平方米,共三进院落,为祭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馆内现存明清碑刻14方及大殿、耳房、还清阁即崇报门楼等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2007年更名为孙叔敖纪念馆,正殿奉楚令尹孙叔敖像,基本陈列包括“孙公圣迹”“千载芍陂”“水韵农耕”三个部分。通过文献资料、照片、插图、拓片、人物雕塑以及文字说明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安丰塘由战国楚庄王时期修建至今的兴废历程。只是我们恰巧是周一到来,纪念馆闭关休息。留待下次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下午4时半结束游览,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满心的喜悦返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