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江下游的后田铺村,有一座古老的水利建筑工程姜席堰。这座古堰数百年来一直在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滋润灌区,造福百姓,它被称为是“龙游的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13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姜席堰以其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灌溉功能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肯定了其在世界灌溉工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但由于常年奔波在外,我对姜席堰也是“久闻其名不见其面”,此次离京回到家乡,岂能不去游赏姜席堰?在一个雨蒙蒙雾蒙蒙的冬日,我在众亲友的陪伴下来到了姜席堰!</p> <p class="ql-block"> 姜席堰是有故事的,它的建造历史还得追溯到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年)。时任盈川县(后复名为龙游县)县令察尔可马(蒙族人)在灵山江(古时称灵溪)考察时发现,灵山江虽源远流长,但“晴久则灌溉无资,雨多则泛滥成灾”,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盈川古县城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盈川县令杨炯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游览盈川古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古代治水人物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 他经过仔细堪查,选择后田铺村(又名山头外)两座山头(蛇山和龟山)在灵山江南北相峙的有利地形处兴建渠堰。</p> <p class="ql-block"> 他一方面争取朝庭的支持,一方面发动民众积极参与。当地大户姜、席两个员外也慷慨解囊,为兴建这座水利枢纽工程作出了流芳千古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其枢纽工程由上堰(姜堰)、沙洲、下堰(席堰)、泄洪冲沙闸、渠道分水闸等五大部分组成。灌溉渠系包括总干渠和东、中、西干渠及官村干渠,总长达18.8公里,灌溉面积约3.5万亩,惠及多个村庄和乡镇。</p> <p class="ql-block"> 在河道上利用上堰和下堰组成水利枢纽工程的大胆构想和高超的筑堰技艺,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治水史上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 姜席堰竣工后所产生的效益尤为明显:“凡灌田二万一千八百八十一亩得沾堰水者,皆称沃壤”。龙游城周边的寺后畈、西门畈、占家畈皆成富饶之地。</p> <p class="ql-block"> 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灌溉,还为筒车、水碓、麻车、油坊等提供了动力。</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为了纪念姜、席两位员外以及建设者们的建堰功绩,将上堰称为姜堰,下堰称为席堰,合称为“姜席堰”。</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姜席堰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与修缮,国家和社会先后15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古堰的保护、修复和加固,使其至今仍保持着完好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灵山江水仍温顺地从姜席堰汩汩流出,滋润着数万亩良田。为繁荣龙游经济、造福龙游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姜席堰——不仅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它的存在见证了龙游乃至浙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如今,姜席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专家前来游览观光、考古探秘……</p> <p class="ql-block"> 奔腾灵江水,一堰千古情。姜席堰必将秉承新时代水利的发展理念,伴随着龙游人民前进的脚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p> <p class="ql-block"> 编后:姜席堰不仅是灌溉工程,更是龙游人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肚量的象征。它用涓涓细流勾勒出整座古城的风貌,每一道田埂、每一块稻田、每一株禾苗都被姜席堰融融爱意所浸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呵护下,姜席堰将在历史的长河里永驻!</p><p class="ql-block"> 往事随风2024年初冬脱稿于浙江龙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