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四)《孟子》(10)什么是中国人的真、善、美?

如 兰

<p class="ql-block">“何谓善?何谓信?”</p><p class="ql-block">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泽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孟子·尽心下》)</p><p class="ql-block">孟子的逻辑:值得喜欢就叫好,那些优点确实在他身上,就叫信;那些优点充满他就叫美,不但美,还能放出光辉就叫大;放出光辉,还能化育万物就叫圣;具有圣德,且到了不可测的境界,叫神。“诸”是汉语“之于”的一个缩写,就是浓缩的话,你自己有了的才是真的,包括美德?我呼吁你们学做好人好事,但我拒绝做好人好事,这是欺骗。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真、善、美。</p> <p class="ql-block">真、善、美,没有一个是客观标准的,没有一个是带刻度的,带着测量准确度的,完全是一种状态性的,境遇性的。北大有个教授对美有一个定义,美是意义的充满,其实他就把孟子这句话做了一个漂亮的翻译,讲美是意义的充满,大家特有感觉,觉得定义的真好。但是没满就不美了吗?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理义使我的心畅快,就像猪狗牛羊肉使我的嘴巴舒服一样,义理得到充实的程度,是一种美悦,刍豢之悦我口,得到充实的程度,也是一种美。这个时候就不再限定了,它是一种纯粹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孟子讲“充实”,如何“充实”?孟子的方法或者孟子的思想路线就是“集义”,包括浩然正气从何来,浩然正气也是你平时集义集出来的,是致良知的,自己做功夫也是集义。</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讲那么多,其实就两个字“集义”,集聚自身的正能量,然后你就是个良心人了,必然要说良心话,做良心事,你每天都在增加你的光明,然后你就美了,这是儒家六境界:</p><p class="ql-block">善是一个境界,真是一个境界,</p><p class="ql-block">美是一个境界,大是一个境界,</p><p class="ql-block">圣是一个境界,神是一个境界。</p> <p class="ql-block">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也是在揭示这么一个东西。美是相当个人化的,雷锋帮助砖厂的工人搬了砖,出了汗,感冒好了,心里很美。回了营房,这时他精神上是充实的,自己感觉也很美。但是把雷锋精神塑造出来,充实而又有光辉,这叫“大”,一个是自我完成,一个是能照亮别人,光辉是照亮别人的,一个是自救,一个是救人。</p><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太阳升,太阳一出来就有了光辉,有了光辉大地,就有了阳气。说落日好的,就是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无限好,但还是近黄昏。人类各族普遍有一种教,崇拜“光明教”。我们不能像探照灯,照外不照内,光打出去了,但灯下黑,这不行,还必须“有诸己”。,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有光,你心里光明才是光明,我心光明,才能觉明行道,普及众生,去见众生,这时才叫“大”。</p><p class="ql-block">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之之谓神”。这句话是从周易来的,在今天看还有点滑稽了。</p> <p class="ql-block">幸福是骄傲的满足,这种定义也是充实之谓美,可欲之谓善,也是这种状态性的定义。那幸福就是骄傲的满足,莱维发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就是灰色地带,他说,苦难并不能让人有尊严,让人变勇敢,让人有善良,这苦难让人更卑微,更屈辱,更背离人心。</p> <p class="ql-block">这“四书”大体上就是这样,辜鸿铭语出惊人,孔子有何了不起?他在那礼崩乐坏的废墟当中,给我们把“五经”保存下来,保存下来“五经”,是给我们重建中华文明的一个设计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