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故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照片是用来读的。也可以码成篇。下以第一张照片,展开一串关于他们的故事。</span></p> 他们的故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是在广州地铁2号线车厢抓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上午,乘地铁去中山纪念堂方向。地铁上有两位与众不同的乘客,一看就知道是去前面总站换乘火车回家的老乡。做过一个近20年的关于外来工的摄影主题,对他们的变化感兴趣。见周围人不多就聊了起来。回家吗?答:“回家,儿子结婚”。听口音略带河南口音,但又不完全是。他们说是“湖北襄阳的”。嗯,襄阳有一角与河南接壤,难怪口音接近。接着又问:娶儿媳妇要给多少礼金呢?(按理,不该问与钱有关的问题。没办法,谁让咱常在野外跑,养成了习惯——遇到能聊的老乡,只要是答得上来的就想问)。这对夫妻坐着,男的照看大件行李,女的照看倆小一点的包,那是他们的带回家的物品。他们没有丝毫迟疑说:“12万8”。哦哦,这个数算是中等了。今年在始兴山区康养时参加过村民的婚礼,那儿的礼金是8万。敢情他们老家还算富裕。看他们脸色、肤色,尤其是胳膊短袖处明显有两截不同的颜色,问他们是在工地上干活吗?他们答“是”。再问,是一个大工一个小工吗?他们说“两人一起搞打桩,我在上面开机器,她在下面投料”。嗯,建筑工地去过,日晒雨淋很辛苦。男老乡主动说“每天700”(应该是2人的日薪)。见过500/天的,所以没有感到意外。¥700/天/2人,不少了,比很多白领还多。能按时发工资吗?他说“过年结清”。这是工地惯例,工人每天开工有登记,每月只开生活费部分,其余的年前老板给结清。如今拖欠工资的比较少,但还是得提防,提醒他们一旦遇上,赶紧找公益律师,不要被黑心老板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早上乘顺风车从中山来的广州,车费不贵,直接送到地铁口。手机时代,会使用手机就是方便。这个包包装的全是吃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坐火车回家要跨一宿,明早才到家。她细数包包里的食物:三罐八宝粥、四个苹果、自己做的酱鸭、自己炸的面泡、炒饭……等等,准备了路上吃的三顿饭。现在外来工生活水平提高,不吃快食面这类便宜的垃圾食品了。老乡热情地把背包拉链拉开给我看她准备的食物,让我品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件行李放两轮小车上拉着走。如今生活好了,回家不像以前肩扛手拎那么累:</span></p> 工地影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家的夫妻在工地干活。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工地干活是啥样子的。幸好电脑里存有十年前在建筑工地为工人拍的照片。特意翻出几张给大家瞧瞧。看看建筑工地以及外来工的打工日常。当时拍片,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拍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是丑化社会制度。现在应该明白了吧。蓝领也好、白领也罢,只要是成系列的,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旨在通过记录打工者的日常工作状况来体现时代的特征及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工地的打桩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钢筋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超大钢筋桩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工地高过地面之后就有防护网。透过防护网看建筑工地:</span></p> 思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此文开始的场景。每天地铁上来来往往的人数不胜数,不是上车就是下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奔、用不同的方式书写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很多像这对夫妻的外来工,他们虽然读书不多,即便天天干的是日晒雨淋的体力活,也没有怨言,一做就是十几年。人来世上走一遭不容易,要做就做顶天立地的汉子。现在社会上有些读书人,与他们相反,什么都不愿意做,以啃老为生,这样的人,分明不把人生当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勤无难事,一懒世事休。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努力进取、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过上好日子。这夫妻俩是千万外来工的缩影、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见了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的努力和付出,还看见了社会发展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文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