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拐一日行

苗旭

<p class="ql-block">  2024年 8月14日早上,8时零5分,加上司机,我们一行共7人,从万合广场为起点,向老石拐进发,开始了老石拐,一天的寻故追忆之旅。</p><p class="ql-block"> 今日晴天,天际边薄云,稀疏散布。建设路两边,草木郁郁葱葱,薰衣草和各色花,开得正浓,车在行进中,瞥见花前,有人在拍照。</p><p class="ql-block"> 车拐进建华路向东行,至复兴大衔及210国道。未几,来到包头市石拐后营子。一马平川闪过身后,山丘这时突起,有高有低,蜿蜒不断,沟壑山峦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现代版的石拐新区,一晃而过。新区注重开发,积极打造,先后涌现包头古城,花舞人间等新型旅游景点,其发展趋势正风头正劲。</p><p class="ql-block"> 穿过长长的后坝隧道,老石拐近在哏前。此时,令我们这些老石拐人,激动兴奋不己!</p><p class="ql-block"> 远古的石拐,有密林的地方。曾是,少数民族游牧地。森林及地壳运动,造就出煤矿,因煤而生,因煤而兴。</p><p class="ql-block"> 石拐,早期革命活动之地,许多煤矿工人加入共产党。1925年,由李裕智领导了,石拐煤矿工人大罢工。</p><p class="ql-block"> 猫儿塔村山坡遗址,见证着石拐烧瓷的久远。</p><p class="ql-block"> 曾经,石拐~包头的山路上,运煤的驼铃声、车倌吆喝声,昼夜交替,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岁月轮回,斗转星移。2011年,石拐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喧嚣,如今的沉寂。一段历史,这里留下我们的身影和足迹。弯弯曲曲的山路,高高低低的山坡,峭壁上的房屋,老石拐的街头巷尾,打酱油的老店,满满的记忆,故土难忘。今天,乡愁,又一次把我们吸引过去。</p> <p class="ql-block">  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后,回国在东北休整,不久为响应支援包钢建设,转业至石拐。</p><p class="ql-block"> 在我出生的一个月前,那个月黑风高的深夜,一声惊雷,石破天惊。石拐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暴,从天而降。洪水肆虐后,在一片片废墟面前,痛定思痛,从此彻底改变了,石拐人生存格局,由低向高而居。听母亲说,我本应在旧石拐出生,因那场洪 水,怀孕的母亲,被转至大发医务所,我便在那里出 生。</p><p class="ql-block"> 我是姥姥带大的,姥姥常带我去,新石拐购物,为抄近路,她拉着我的小手,穿插众人,踩出的羊肠小路,上下陡坡,穿越山沟。</p><p class="ql-block"> 我6岁时,父亲调动工作,一家人随父离开石拐,到了白云鄂博。姥姥则留在了,石拐工人村。以后,我常随父母,来石拐工人村,探望姥姥。长大的我,常常独自来往于石拐。</p><p class="ql-block"> 包石铁路,久远的记忆,承载着岁月长流。那时的我,时常独自走下水磨滩车站,沿着宽阔的河槽山道,向姥姥家走去。有一天,当我要回白云时,姥姥伫立高山房头,目送着我远去,当我回头望去,姥姥那星星点点的身影,还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汽车来到,工人村山脚下。望着山坡上,那记忆中的几排平房,木栅小院,己没有了踪影。记忆中的姥姥家,只能在梦里寻觅。</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先来到“大发商业街”旧址。</p><p class="ql-block"> “大发”之名,源自民国初年,漠北公司在此开煤窑,为图发财故名。</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建大发村。</p><p class="ql-block"> 大洋桥,日本人所建。见证着日本铁蹄,残踏过大发这片土地,无数的石拐煤被掠夺。</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大发街,残垣断壁俱乐部,遗址前留影后,漫步于大发衔上。倏地,街东深处,一辆辆小汽车鱼贯而近,车后扬起阵阵尘土。立定而数,竞然有十几辆,车队在俱乐部前戛然而止。原来,又是一个庞大的“寻根团”。</p><p class="ql-block"> 一个领队模样者,一下车,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他指着街边,一棵老树说:“这是棵有名的雷劈树,一身焦黑,原以为它死了,但却坚强活了下来。” </p><p class="ql-block"> “它的旁边,这个小房子,曾是压换钢丝面的店铺。”</p><p class="ql-block"> 他领着大家,走到紧锁的铁大门前。指着院子里,一排窑洞式的平房说:“当时,为解决矿工闲散家属工作,矿上成立了大发农富连。她们开荒种地、饲养家畜、托坯盖房、打石子、开煤窑和推车装煤,啥都干。”</p><p class="ql-block"> “瞧,这就是农富连遗址,”</p><p class="ql-block"> 院里,还有一个旧石磨。院内有小菜园,种着红黄柿子,己是果实累累。</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行的老王说:“这柿子长得很不错哦!” 看来,这院子里,还有人住。</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大发街,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大发有。曾经的繁华,让这里有了“夜上海”美誉。一度出现亦工亦农、矿灯闪炼与金鸡啼鸣,交相辉映,诗情画意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汽车行驶在,时而陡峭,时而弯曲颠簸的道路上。那山那水,沟壑河槽,一草一木,都是那熟悉亲切。还有那无数残破的老房子,在述说着,曾经的喧闹与辉煌。如今,己是一片落寂。</p><p class="ql-block"> 来到矿务局医院,一进院,有许多人在院里忙碌。一打听,才知这里要拍电视剧,他们在做前期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医院,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转了个遍,指指点点,讲述着当时,人来人往,患者看病,科室布局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在去白狐沟和粘土矿的路上,我们的刘领队,望着车窗外,不停地介绍:“看,那就是六中学校。”</p><p class="ql-block"> “ 这是我岳父的家,那是发小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车在陡坡窄巷慢行,两边的破烂的空房子,在眼前闪过。路难行,在摇晃中,思绪却在持续。</p><p class="ql-block"> 汽车驶入,平坦宽阔的大道,车速开始疾行。小杨指着,路边的山上说:“我家就住在这山上。”</p><p class="ql-block"> 老王道:“刚才,车路过你单位。看来,你上班还挺远呢。”</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上班,骑自行车,当时年轻,也不觉得累。”</p><p class="ql-block"> 老李引导我们,来到石拐化工厂,他的老宅附近的一弯小湖。湖伫立在山顶,四周绿树环抱,水中有一条短栈道,顺湖而立。老李说:“小时候,就在这个湖里,我学会了游泳。</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人,翻山越岭,脚踏老石拐大小山丘,漫步于老街巷,越白狐沟,行粘土矿山脊,走走停停,一路寻觅旧时,熟悉的街巷,生活的身影,记忆中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五当召后沟,小憩吃烧烤。</p><p class="ql-block"> 感谢刘领队之弟,准备了全套的烧烤装备,还有丰富的食物。他即当司机,又当烤师,很是辛苦,让我们能在,故乡的野外,品尝这特殊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云遮日隐,微风拂面。这时,山沟里炊烟袅袅,欢声笑语,干杯吆喝声,时而响起,在山谷里飘逸。</p><p class="ql-block"> 烧烤美酒后,我们一起登敖包山。采野果和扎蒙花。老汉们,这时回到了小时候。山沟里,到处都有袭麻,有人一不小心,被有幸蛰中,痛痒难忍。这时想起,小时候的急招,臭蒿子一抹,立马止痒消肿。</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来五当召,还是我刚上班那会,随众行而至,因天晚召门己关闭,留下遗憾而归。</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第二次来五当召。召里召外,游人往来不息。停车场汽车进进出出,外地车牌亦很多。老李、老王和我,爬石梯,进庙宇,转经轮,虽不深谙禅经,亦然十分虔诚。</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在曾经的新石拐驻足,逛街拍照,找寻旧日记忆。老俱乐部、老国营食堂和书店,依然挺立在风霜雨雪中,述说着石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便离开了石拐的我,对这里的记忆,只有工人村,姥姥家周围,那陡峭的羊肠小道,还有新石拐那条街和河槽山路。幼小的我,那时常眺望,工人村远方的群山,心里充满着神秘和新奇。</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随老石拐人,寻根溯源,踏遍故土,把老石拐绕了一大圈,圆了我半个世纪的梦,解了心中久等了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乡愁,剪不断,理还乱。这时,不禁想起《渴望》中那首歌:“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p><p class="ql-block"> 繁华与枯竭,人海与潇瑟。老石拐,己成为过眼云烟的历史,但那段真实的人间大戏,在每个石拐人,心中深深铭刻,永远抹不去。</p><p class="ql-block"> 曲曲折折人拥挤,因煤而兴繁华景。</p><p class="ql-block"> 夜夜星烁万家灯,悠悠岁月唱古今。</p><p class="ql-block"> 人去楼空东逝水,残垣断壁故事多。</p><p class="ql-block"> 风霜雨雪风华实,人杰地灵各西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