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幽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34911</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雍正陵寝泰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雍正皇帝陵寝泰陵之时,我们被富丽堂皇的古代建筑深深地震撼。清泰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从长达五华里的神道到庄严肃穆的隆恩殿,再到高耸的明楼和宝顶,每一处建筑都体现了古代皇家的威严和尊贵。无论是建筑的结构、雕刻还是装饰,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艺术水平。我们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感敬佩。这些建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保存相对完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不仅是雍正帝的陵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span></p> 三路三孔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路三孔桥并列在碧流之上。三桥造型一致,皆长24.3米,中桥宽5.3米,侧桥宽4.3米。</span></p> 神道碑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神道碑称小碑楼,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21平方米。楼内矗立一碑,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徽号、谥号: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之陵。</span></p> 龙恩门 隆恩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隆恩殿的布局到碑亭的构造,从石像生的雕刻到神道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了精湛的工艺和严谨的设计。尤其是隆恩殿地面采用的紫花斑石铺墁,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素有“满堂宝石”之称。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游客们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span></p> 鼎式铜香炉 丹陛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隆恩殿清西陵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959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殿宇外围用汉白玉石栏杆围绕;殿前月台上陈设铜香炉、铜鹤、铜鹿。殿前月台是祭祀的主要场所。清代时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次我们对雍正帝的历史加深了认识。泰陵许多图文介绍,对雍正帝的勤政且高效褒奖有加。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工作极其勤奋,对待政务兢兢业业。从陵寝的建设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身后之事的重视,这与他对国家的治理态度是一致的。他为了清朝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勤勉治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span></p> 勤于政务 朱批奏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代皇帝在文武大臣所呈的奏折上用朱(朱红)笔所写的批示叫做“朱批”。一般情况皇帝只写“知道了”三个字。但是雍正对此非常他批得专注、仔细、周详、所以看出他是一位勤勉而有作为的皇帝。</span></p> 完善制度 发展生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康熙年间国家大定后,人口急剧增加经济需求加大,胤禛即位后即命“地方官放宽开垦政策”、兴修水利、修河造田,推行“摊丁入亩”等促进生产的制度,同时大力提倡手工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span></p> 生活节俭,废止奢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雍正帝胤禛崇尚节俭,身为皇帝,生活起居不求奢华。贵为天子,主张节约粮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次我们认识到清泰陵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雍正帝的性格特点。陵寝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体现了雍正帝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建筑的精美和华丽,又显示出他对品质的追求。同时,雍正帝另辟陵区,远离祖陵(清东陵),也展现出他的独立和果敢,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span></p> 建储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雍正时起,皇帝将皇位继承人写成秘诏藏于盒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边。皇帝死后再行宣示。</span></p> 雍正大事年表 清代皇帝世系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还认识到古人对风水选址的讲究。清泰陵的选址经过了精心的勘察和选择,占据了“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背靠永宁山,面朝易水河。周围山水环绕,地势优越。这种风水观念在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中非常重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和宇宙的认识。参观清泰陵,会让人对古代的风水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思考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和文化内涵。</span></p> 陵寝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陵寝门又称三座门、琉璃花门,是陵寝前朝通往后寝的门户。将帝陵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每座门洞均面阔一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正反两面均镶嵌着彩色琉璃构件拼合的缠枝莲花图案,庄重华美。</span></p> 二柱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柱门坐落于三座门内神道上,木石结构,面阔一间,为柱出头冲天式牌坊,是一座装饰性的建筑,寓意辟邪、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还感到走在泰陵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那些精美的石刻、巍峨的牌坊,无一不在诉说着古代皇家的辉煌与荣耀。特别是那座高高的明楼,站在上面俯瞰四周,简直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span></p> 石祭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祭台分上下两部分。上有香炉、花瓶、蜡台等五样供品,又名“石五供”;下为供座,系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整个祭台雕工细腻,基座雕有宗教和民俗内容的吉祥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一奇观。行走在砖头以人字形排列的地面上,地面显然是水平的。而站在明楼城墙上俯视下面路上的砖头以人字形排列的地面是向中倾斜的,像一梯形凹槽。(下面照片是在明楼城墙上拍的)</span></p> 明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泰陵的明楼是置放皇帝谥号石碑的地方,明楼下方的城墙被称为方城。明楼前方有供奉的石方供,这些建筑元素共同构成了泰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逝去帝后的纪念和尊敬。</span></p> 哑巴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即方城门洞内的小院,院中正对洞口的影壁墙,是地宫入口处的标志。因此院位置隐蔽,不易被发现,像哑巴有口不能言,故称哑巴院。泰陵地宫曾于1980年试掘,专家证实保存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楼是整个陵寝中地势最高的建筑物。重檐歇山顶,楼内矗立一统石碑。楼下方形城墙称方城。楼后半圆形土丘称宝顶。宝顶下为雍正皇帝安息的地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登梯上宝顶</span></p> 明楼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楼碑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世宗宪皇帝之陵”,底座采用雕有仰覆莲纹饰的须弥座,饰五彩。</span></p> 宝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楼后半圆形土丘称宝顶,下方为雍正皇帝安息的地宫。宝顶用白灰、砂士、黄土掺和成“三合土”,层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加了铁钉,异常坚固。宝顶是帝后陵寝组合群的最后一座建筑。宝顶的大小因国势兴衰和等级高低而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领略了泰陵周围的自然风光。只见四周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简直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心情都变得格外宁静和舒畅。</span></p> 卧龙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同志来西陵。见此松斜倚宝顶,好似一条卧龙。故为其取名为“卧龙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的来说呢,泰陵之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皇家陵寝的庄严与辉煌;让我们学到许多有关雍正皇帝的执政史;让我们欣赏到了太行脚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看到清朝人民的高超宏伟壮观的建筑与艺术。收获多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