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前,乘坐四号线地铁,再次来到大河东,大河东站出站就是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的道教名山--崂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第一次光顾崂山太清宫风景区,还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情形已经有些模糊。近两年尽管多次乘坐地铁来到大河东地铁车站,也只是在风景区外游览一番,没有进入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崂山风景区旅游线路分为太清线和巨峰线两条旅游线路。60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旅游景点门票,来到售票窗口凭借身份证件购买了太清线的景区旅游线路乘车票。进入崂山风景区,登上景区旅游巴士,车辆沿海边景区道路运行近20分钟,经过八大河景点,就来到太清宫风景区。沿途美丽的崂山风景和一望无际碧蓝海平面上的海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崂山是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素称“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古有“不其山”、“辅唐山”、“牢山”、“劳盛山”、“劳山”、“崂山”等称谓。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长春真人丘处机携弟子登临崂山,因“劳”、“牢”不佳,改名为“鳌山”,并有诗曰:“崂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故崂山又名鳌山。</p><p class="ql-block">崂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崂山道教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金元,历明清而不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金元时期,随着刘处玄、丘处机以全真掌教的身份登临崂山传教,其弟子门人纷纷来崂山建宫立院,并诞生了三个龙门支派“金山派”、“金辉派”和“鹤山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即为崂山太清宫。在崂山太清宫大门一侧有一块巨大的碑石,上书“崂山全真道教第二丛林”十个大字。</p><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院墙外还有一块刻有八卦图案的碑石,碑石上面的八卦图案两侧八个篆体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图案栩栩如</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院墙外还有一块刻有八卦图案的碑石,碑石上面的八卦图案两侧八个篆体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图案栩栩如生,文字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占地面积有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海滨道观,也是山东省最大的道教古建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道教圣地、古树名木和山海奇观闻名天下,被誉为“北国小江南”。</p><p class="ql-block">太清宫大门面海而立,一对硕大的石狮子矗立大门两旁,左雄右雌。大门两边的金色对联格外醒目,左书“负阴抱阳真仙地”,右书“面海环山是太清”,匾额上书写着“崂山太清宫”五个金字。</p> <p class="ql-block">在来到太清宫之前还要经过一处具有丰富韵味的石牌坊,牌坊是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的,高8米,宽16米,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太清宫前地牌坊阳面的“崂山太清宫”五个大字为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所写,阴面“阆苑圣德”是太清宫刘怀远道长亲自所题写的,“阆”意为“空旷”,指的是心胸宽阔,“苑”意为“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阆苑圣德”合起来就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所居住之处。牌坊宏大而震撼。景区门前长满了古树,虬杆屈枝,苍翠浓郁。</p> <p class="ql-block">游览太清宫需要单独购买游览票,全票价人均27元,半价票人均14元,60岁以上老人可凭有效证件购买半价票,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票价倒是不贵,到此游览的游客多半会购票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的整个殿宇原由三个独立院落组成,东面是三官殿,中间是三清殿,西面是三皇殿,共有殿宇、道舍、客房240余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2005年又新辟前后两院,前院建有元君、元辰两阁,后院是混元殿。</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正殿三清殿,主要奉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是道教最高的神,代表了宇宙的创造者、管理者和审判者。殿前有许多游客虔诚叩拜。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灵宝经所创立的最高神,又称“玉清大帝”,全称为“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道教天神,最早为道教上清派尊神,三清尊神之第二位。全称“太上玄皇高圣元气所成灵宝天尊上清妙有上帝玉晨大道君”,灵宝派称“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简称“上清大帝”、“太上道君”、“玉晨道君”。开皇末劫天尊即太上老君公认的道教创始人,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称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p> <p class="ql-block">正殿东偏殿宇是东华殿,主要奉祀东华帝君。东华帝君是道教中的太阳神,被视为阳气和生命力的象征。也有不少叩拜的游客。东华帝君(东王公)在全真教被奉为始祖。然而,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并没有把东华帝君视为全真道的始祖。东华帝君能成为全真教的始祖,王处一、宋德方与秦志安贡献最大。</p> <p class="ql-block">正殿西偏殿是西王母殿,主要奉祀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王母娘娘、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全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p><p class="ql-block">三皇殿前橼下左右两侧墙壁上,分别嵌有成吉思汗赐给丘处机的圣旨碑和金虎牌文刻。三皇殿中供奉的是“天皇”、“地皇”、“人皇”三位神仙,分别代表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氏族领袖伏羲大帝、神农大帝和轩辕大帝。</p> <p class="ql-block">伏羲大帝,姓氏为“有熊氏”“风姓”。据传他创制了八卦、文字,制定了婚姻规则,且传授先民渔业、牧业和狩猎技术,发明琴、瑟,制定历法,立政制定官职等,引领中华先民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同时也是三皇之首。</p><p class="ql-block">炎帝神农氏,又称神农氏、神農氏、神農大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被后人尊为“华夏之祖”、“五帝之祖”。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广传于民间。</p><p class="ql-block">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少时聪慧。适逢神农氏衰败,黄帝便安抚民众,教授民众种植五谷。此后黄帝在阪泉之野历经三战,击败神农氏。之后在逐鹿之野,黄帝联合炎帝在内的各地诸侯击败蚩尤,并将他杀死。黄帝执政百年后,死去并葬于桥山。</p> <p class="ql-block">走近太清宫,仰望太清宫的后上方,崂山半山间有一位硕壮的老人,像是站立在葱绿的树丛之中。正是道家文化鼻祖——老子塑像。这座塑像,就像“画龙点睛”,点明了这个景点的主题,更显示了道家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份量。也表现出现代人对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座铜像,2012年始建,历时四年。高50米,用铜150吨。目前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老子铜像。</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老子像的手势为“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关于这个手势的含义有以下几种常见解释:</p><p class="ql-block">之一,开天辟地:老子作为道教的创始人,此手势意味着开天辟地,表达了一种创造和起始的力量,也象征着道教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开创性。</p><p class="ql-block">之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解释出自《道德经》。右手指地谓之人法地,左手指天谓之地法天,而后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道家对天地人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崇,强调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道的追求和遵循。</p><p class="ql-block">之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是一种民间通俗的解释,传达出老子在思想和精神境界上的一种高度自信和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老子,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据《史记》记载老君,又称 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阳”,谥号“聃[dān]”。全称 一气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而他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无数,屡世为王者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院落中还有一处祖师殿,供奉道教祖师张三丰、王重阳、张廉夫。</p><p class="ql-block">张三丰仙迹遍游崂山,明末黄宗昌《崂山志》记载:“明永乐间有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于崂山下居之。居民苏现礼敬焉。邑中初无耐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现庭前,虽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今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或分其蘖株别植,未有能生者。又有张仙塔、邋遢石,皆其历迹。”</p> <p class="ql-block">据说张三丰青年时代便来到崂山洞居修行十余载,后云游天下,遇火龙真人得传大道。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丰在武当山面壁修炼,并创内家拳术。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年),张三丰二入崂山,居于驱虎庵、明霞洞等地多年,今明霞洞北上有一洞,名“玄真洞”,为张三丰修炼处,洞口刻“重建玄妙真吸将乌兔口中存”之句,传为三丰手书。至正六年离崂山前往青州云门山。明永乐二年,张三丰自青州三来崂山,居于乡民苏现家中,并从海岛上移来山茶,从此崂山一带逐渐遍布山茶花。还有传闻,张三丰最终羽化于崂山,太清宫东部崂山头有邋遢石、张仙塔遗址,即为其藏蜕所在。</p> <p class="ql-block">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崂山全真七子指的是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他们分别是:马丹阳:原名马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谭处端:原名谭玉,字伯玉,后改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王处一:原名王中孚,字允卿,号玉阳子,一说号重阳子。郝大通:名璘,字太古,号大通,自称太古道人。孙不二: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的形象广为人知。他们在道教历史上也各有道统相传,与崂山有着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全真教掌教丘处机曾经三游崂山。丘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滨都里人。虽因家寒,未尝读书,但天资聪慧,气宇不凡,有善相者称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又当为帝王之师。”金大定七年(1167年)九月,丘处机从昆嵛山来宁海全真庵,拜王重阳为师,成为全真七子中第二个拜在王重阳门下的弟子。</p> <p class="ql-block">金大定十四年,丘处机与师兄马、谭、刘为师父守孝三年后,自去陕西硒溪苦修六年,后又去甘肃龙门潜修七载,人称蓑衣先生。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丘处机东归栖霞,在其故乡修建滨都观,并在登、莱、宁三州弘扬全真道。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丘处机与刘处玄来游崂山,因事旋即离去,这是他的第一次崂山之行。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刘处玄仙逝,丘处机继任全真掌教。泰和五年(1205年),丘处机在莱州、昌阳(今莱阳)醮罢,再游崂山,此行将“牢山”之名改为鉴山,并作序文及诗二十首,锡于崂山白龙洞。金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年),丘处机在胶西醮罢,三游崂山,复题诗二十首,镌刻于上清宫和太清宫。并栖止于上清宫弘教,故而上清宫皈依于丘祖的龙门派。</p><p class="ql-block">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正月十八日,丘处机以73岁高龄,携十八弟子应成吉思汗之召请,远赴大漠踏上了西行觐见之路。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四月五日,丘祖终于到达成吉思汗的行宫。对此,《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记载:“馆舍定,即入见。上劳之曰:‘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对曰:‘山野诏而赴者,天也。’上悦,赐坐。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日:‘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实,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焉。”《元史·丘处机传》中记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城,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堪称一言止杀,建不世奇功!清乾隆皇帝曾作联以颂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p><p class="ql-block">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九日(1227年),丘祖仙逝于北京白云观,享年八十岁。崂山上清宫道众也同时举办了大型的丧葬仪式,在上清宫山门以南修建丘祖衣冠冢,以示缅怀。</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院落中有庄子端坐塑像。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的道家学说,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为世界最高的本体。他的思想中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主张通过“坐忘”,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死生、齐贵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蒲松龄曾经到过崂山太清宫,有的说是来个一次,也有的说来过两次,不论是一次还是两次,蒲松龄与崂山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一渊源成就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故事,《聊斋志异》中香玉的故事和崂山道士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崂山的下清宫,崂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中奇花异卉,四时不绝。耐冬花开,红艳如火,耐冬花也叫山茶花,现在是青岛市的市花。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所写红衣女子绛雪,幻为宫中耐冬化身。关于香玉的故事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蒲松龄在太清宫留宿时,正秉烛夜读时,忽觉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看到窗外一女子身影闪过,推门却只见月下花红。蒲松龄彻夜难眠,梦中见到上清宫的牡丹仙子和院中的耐冬仙子来访,求其立传,于是创作了《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红色耐冬成为流传至今的花神“绛雪”。蒲松龄笔下的那棵“绛雪”,相传是明朝道士张三丰从长门岩岛移植而来,但这棵“绛雪”在十几年前枯萎了,后来太清宫道士又将三皇殿庭院内的一棵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耐冬取名为“绛雪”,也就是现在游客们看到的这一棵。</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中有数颗侧柏。柏科侧柏属,又名扁柏、香柏,树龄700余年。常绿乔木,木材坚实耐腐蚀,根、枝叶、树皮、种子可入药,中国特有树种,崂山庙宇多有栽植。侧柏凌霄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凌霄为攀援藤本植物,喜温湿环境。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借气根攀附于其它物上。</p> <p class="ql-block">崂山太清宫的绿石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寓意的雕塑。该龟用料为崂山特产深海海底绿石,被视为无价之宝,并于2009年由太清宫经师班开光。在道教文化中,龟为四灵之一,名列“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四象之首,是道教崇奉的北方之神、水神、生殖之神和司命之神,也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求之者可得长寿。</p> <p class="ql-block">千年银杏参天挺拔,傲立健壮。银杏科银杏属,又名白果树、鸭脚树或公孙树,中国特有树种。雌雄异株,是上古子留的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此两株均为雄性,树龄1100余年,相传为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手植。</p> <p class="ql-block">汉柏凌霄,柏科圆柏属,树龄2150余年,相传为太清宫开山始祖西汉张廉夫手植,故称汉柏。古柏中空,主干北侧寄生凌霄盘曲而上,树龄亦百余年,又称古柏盘龙。</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中还有多株汉朝种植的柏树,这些汉柏经历了岁月的侵蚀,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逢仙桥旁,有一颗几乎侧卧着的巨大榆树,形状酷似一条巨龙,被誉为龙头榆。这颗古树底部主干虬曲,结节突出,形状近似龙头,树干尤似巨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故又称为“龙头榆”。</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此树是五代时崂山著名道士李哲玄亲手所植。“龙头榆”旁有一大石,刻有“逢仙桥”和宋太祖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华盖真人”的记事。</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中,有一颗山茶花树和一颗白山茶树在不同的地方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相伴寺院,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在太清宫中有一处泉被誉为“神水泉”。泉边石墙上的“神水泉”三个字是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亲手笔迹。据说它有三神:一神水质清澈甘洌,含的矿物质非常丰富,杂质却非常少,崂山道士们用过多年的水壶从来没生过水垢。二神传说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无论怎样取水,水平面始终与井口保持一致。三神有助于治疗胃溃疡糖尿病延年益寿。在泉的西侧立有一处龟驼碑,碑上刻有“神水泉”。</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即是道教圣殿,与海上仙山相伴,神圣而庄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与太清宫相伴而处多了一所弘道院。</p><p class="ql-block">从太清宫继续前行,还有众多景点名胜,后续再慢慢游览。</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建筑宏伟,树木参天,道家知识博大精深,气场震撼。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只是略知一二,翻阅典籍,网查链接,也不能深入了解,留有遗憾,待后再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