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磁场,是指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场是由运动着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在现有条件下看不见、摸不着。但磁场确实存在。地理环境磁场强则可藏风聚气、舒适宜人。人,同样有着磁场,磁场强则能吸引人、激发人的情感。鼎如兄就具有高能量的磁场,几天不见我们就会想念他。</p><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的一天下午,桂香扑鼻而来。我们就又翘首期盼鼎如兄引领我们行脚添喜。一个电话,他欣然接受说:“那就今天下午带你们去一个充满爱的磁场胜地。” </p> <p class="ql-block"> 车在如兄的指引之下驶进长兴与安吉交界之处的深山坳。沿途一片片绿色的茶园点缀着美丽的山坡,一丛丛翠绿的竹林沿溪摇曳,一阵阵清香萦绕在周边。而远处高山峡谷间云雾弥漫,一座古刹若隐若现,空气中飘来神秘的梵音。远观古寺,藏于山水之间,融于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一、磁场的引力</p><p class="ql-block"> 蜿蜒而至寺院,泊好车,眼前“法海禅寺”金匾熠熠生辉,原来是明朱祁镇敕赐(新仿,原匾不知去向)。我们急不可耐地循声行走,至大雄宝殿,见一众人正在师父的带领下做法事,悠扬动听的颂经声不绝于耳。询之,原来这批居士来自温州,说此地灵验,故常长途跋涉来此胜地修行。走马观花匆匆走过错落有致的殿宇,我和译丹至寺院后院,见山上有一长隆亭,便从茶叶树小径沿坡而上,登高望远,习习秋风吹拂下,观赏周边茶山和美景。而此时,鼎如兄正在一一礼拜及对接住持。正当我在亭中腾云驾雾抽着香烟,心旷神怡地放飞自我时,如兄的一个电话过来了,说在客堂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 下得山来,徘徊在客堂门口却不见鼎如兄和住持,而茶台边却坐着几位香客。一居士见到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进茶禅房小憩。原来他们也在等师父。不多时,一位慈祥的师父来到了禅房,他正是当家住持,法名释忠学。一落座,忠学师父迅即为我们泡起了茶。边上一位女香客就说道:“师父您好!我们等你好长时间了,想听听你的开示。我边上这位小姐妹是第一次来,一进入寺院她就迈不开脚步了,深深被这里的磁场吸引,满心欢喜,这种感觉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她想来给您当看门人呢!师父,这是什么原因呢?”“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是有磁场的,只是因人而已。她的感受是真实的,说明此地和她有缘。确实,我们这里环境挺不错,山青水秀、云雾缭绕、幽静舒适,处于久龙(隆)山、摩天山、西峰山三峰环抱之中。假如磁场以一百分为最佳,我们这里前几年检测就有97.2分,这是经过科学测定的。一个良好的磁场环境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幸福感,并有好的运势。这是我引以自豪的。”师父微笑着说道。</p><p class="ql-block"> 另一女香客便说道:“我们是本地人,却不知道在这深山里有这么一个环境、磁场俱佳的地方。早知道的话我早就前来拜访您了。师父,您给我们说说寺的历史吧!”“好的,我刚来时此地荒无人烟,寺已破毁不堪。问当地农民也不知道寺的由来。于是我认认真真查阅了一下法海寺,发现这是一个千年古刹,且是皇家寺庙,历史上十分有名。考之史籍,寺史已有1289年,唐开元二十二年(735年),百代宗师法海允文结茅。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禅宗高僧黄檗希开山建寺,以《华严经》为净业,法海寺得到兴盛。北宋末年因战争寺荒废,南宋初得到重建。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禅宗高僧应文禅师(传建文帝)来到法海寺,整修大殿、扩建寺院,前后住持法海寺30余载,法海寺重又繁盛。明天顺元年(公元 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敕赐“法海禅寺”金匾,并拨款对法海禅寺重新整修和扩建,法海禅寺从此由民间寺院改为皇家寺院。明成化二年(公元 1466年),当时的住持道深禅师为此捐建重修了《敕赐法海禅寺》碑,记述了当时的皇家寺院盛况,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至今犹存,为镇寺之宝。清咸丰年间(公元1860年),法海禅寺毁于战火,寺舍化为灰烬,寺僧散伙。上世纪特殊时期,千古名刹一片凋零,寺主体建造损坏殆尽,仅留寺外的和尚坟、古井和石碑。直至2008年经各级政府批准,我来后在善男信女相助下依山错落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华严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阁、客堂、古井保护凉亭等,才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师父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二、少年壮志不言愁</p><p class="ql-block"> “师父,您功德无量,使法海寺重现了'派承南涧平兴法海之波澜汪洋帀地,脉接西峰顿起德山之苍翠秀拔摩天'的胜境。”我“讨好”了一句,便想探究寺庙表象背后隐藏的故事。接着问道:“师父,您是因何因缘登入空门的?又是怎么来到此地的?”</p><p class="ql-block"> “是因缘巧合吧!说出来可有点好笑。我是安徽滁州人,少年时痴迷金庸武打小说和看少林寺电影,似乎中毒了,便奔赴少林寺学习武术,可那受得了这份苦。于是便做起了寺内的文生,潜移默化中欢喜了寺院的清净寂静的生活,正式成为小沙弥。那时候我仅仅十五岁。后来结识了一位高僧,便随他参访南方寺庙,并在上海修行了八年。在上海期间得识长兴居士,受邀到此考察。一到此地,眼前满目疮痍、一片荒芜,古井无波犹如默默在流着眼泪,但我一看环境和一查历史,不得了!于是发愿恢复古刹。一刹那已经十八年过去,我寺院的'工令'也有三十六年了。”师父略有感慨地说。</p><p class="ql-block"> “师父,您发愿恢复古刹,那寺院对凡人有什么功用呢?”译丹问道。“寺院可容纳僧人居住和生活,同时可提供给凡人一个好的环境,这样就能让人心生欢喜,厚植善根、培育慧根,让爱洒满人间。同时,你们来可以和师父聊聊天,从而消除烦恼活得更通透一些。也可以来喝喝茶,让你慢下来、静下来,从茶中品味人生的滋味,从而更好地享受短暂的人生、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三、修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谈兴热烈时,一声门响,鼎如礼好佛后进来了。大嗓门噼里啪啦响起:“师父,您的寺庙不得了,开山祖师是禅宗十祖之一黄檗希运,它可是临济宗一祖义玄的师父。”看到如兄表露出来的激动神情,师父哈哈一笑,“师兄,你佛学知识可不浅啊!欢迎入座我们一起探讨探讨。”</p><p class="ql-block"> “不敢探讨。我们是来向您请教和求开示的。师父,目前修行的人很多,但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成佛、有的为了渡众生、有的为了不入地狱,我求教一下,那作为凡人,我们修行的目的应该是什么呢?”如兄虔诚地讨教起来。“简单而言,修行就为了'好活好死'。就是活着时快乐地活,死时不给人添麻烦。至于其他的目标和想法,只能依据各自的根基和造化而看了。”</p><p class="ql-block"> “师父,我从大台阶上来看见有六个大象。这是我从未在其他寺院见到过的。有什么讲究吗?”深怕佛理深厚的如兄和师父探讨佛法喋喋不休,我带着疑问插问道。“摆放六个石头大象可以说是我们寺的特色。象即祥,意为祥和盛世;和即和睦、和谐、和气,而此地又叫和平镇和平村;至于六只象,意即六合。希望这六只大象保护众生平安喜乐,天下太平、祥和兴盛。”师父说道。 </p> <p class="ql-block"> 见我们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羡慕之下,边上的女香客也问了一句:“师父,我学佛时间不长,阿弥陀佛应该怎么念?是什么意思?”“确实念法不同意思迥异。如念阿(a)弥陀佛则是对活人说,意思是无量光、无量佛、无量寿,而念阿(wu)弥陀佛则是为死者助念,以祈祷早达极乐净土。”师父的一习话又让我们听到了未知的佛知识。</p><p class="ql-block"> “师父,听说你们寺是长兴古物最丰富的寺庙。我们看到不多,是否你们藏起来了?”译丹也带着疑问问道。“我们寺确实有不少,如石碑、石池、石塔等,我们没有藏起来自赏,而是散落在大殿前草坪上,你们只要用心找一下就能看到。”听了这句话,我低声对着如兄耳朵说:“接下来的时间留给你了,你好好和法师探讨佛法吧!”便迅捷步出禅堂向草坪走去。于是,细心观察下,明代的石碑、石塔、石鼓等等映入眼帘,手机啪啪啪一阵狂拍。</p> <p class="ql-block"> 时间倏忽而过,已是夕阳西沉。虽然意犹未尽,我们也只能作别忠学师父。</p> <p class="ql-block">附:法海寺的秘景</p><p class="ql-block">1.大雄宝殿后的神秘逃生地洞</p><p class="ql-block"> 2008年冬天,在法海禅寺大雄宝殿后,发现神秘逃生地洞。神秘地洞进口高度不到2米,人工开挖的洞口清晰可见,漆黑的洞口看不到底,洞口静得可怕,没有一丝风。好奇心驱使多人入洞探寻。没有光线,用手电筒,周围的石壁并不光滑,他们趟过泥水、踩过棱角尖锐的石头,进入“神秘洞口”2小时后尚未到洞底。这可能就是应文禅师(建文帝)备临祸潜出的山洞,可谓深思熟虑矣。这个神秘的地洞,引起各路人员极大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藏宝洞,有人说是逃避追捕的暗道。这条地洞往摩天山方向延伸,但一直没有找到地洞出口。根据目前的洞口位置来推测,最终延伸到安吉境内,暗道通往背后的摩天山,以备不虞。</p><p class="ql-block"> 据传,朱允在危急时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里面有一把剃刀、三份度牒、三件袈娑和碎银币若干。于是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进入神乐观,顺水路逃往群山环绕的法海寺,并住特法海寺三十余年。到四十年代(1440年),当时的皇帝是朱棣的重孙第六任皇帝朱祁镇,恩怨已消。朱允才表明身份,回到宫中。终其天年。</p><p class="ql-block">2.唐代遗留古迹“法海古井”</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内原有名声远扬的八处名胜古迹,被命名为“法海八景”。其中藏经楼边的千年“灵井”为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时此井中的水会翻腾起泡,似沸水状泉涌,如龙涎肚水。泉出自山豚地基下,山与泉合,另据传说,明覺朱祁镇驻山敬香,饮过此水。此古井深 米、口径厘米,水质清纯,长年不涸。井圈为藕色花岗岩,工艺之精美,令人赞叹。有取水绳槽沟数个,沟深为2至3厘米不等。井自上而下用青砖砌成,构图精巧,建造坚固,据考是唐代建造明代重修的古井,此仍法海寺历史见证之“宝”。时过干年,井水照旧清洌爽口,甜美无比。据传长期饮用有廷年益智之效。德山和尚常饮此井水年98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