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走进晋祠</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水镜台,它的建筑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后半部分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面对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清代补建的卷棚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造型雄奇,雕刻精巧,集楼、台、殿、阁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高应元,太原晋祠东庄村人,善长书法,对父母极孝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越坊因匾额上书的“对越”二字书法传神,极为有名,所谓称为“对越坊”,属于功德牌坊。对越坊也和难老泉、水镜台并称为“晋祠三大名匾”。</p> <p class="ql-block">相传,有一年,高应元的母亲突患头疼之症,久治不愈,高应元朝夕不安,一日沐浴更衣,在晋祠为母焚香祈祷并许愿,母体一旦安康,将捐资修祠。半年后母病痊愈,于是高应元捐资白银三百两,修建了对越坊和钟鼓楼,并亲笔书写"对越"匾。宣扬报答圣母邑姜的神灵庇佑之功,同时也暗喻对父母祖先积德行善的颂扬之意。</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被誉为“晋祠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献殿》当心间前后辟门,四周设低矮槛墙,门扇为直棂栅栏门,其余各间在敦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为《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实例。《献殿》造型体量确为殿堂,但外观又好似一座凉亭,玲珑而稳定。</p> <p class="ql-block">穿过《鱼沼飞梁》来到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也被誉为“晋祠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不仅将圣母殿与献殿联为一体,并在圣母殿前组成十字交叉的通道,使殿前人流可以向四方疏散。所以它不仅是一座古桥,而且是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独特的结构形式,是研究中国桥梁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晋祠内主要建筑,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也被誉为“晋祠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3000多年的周柏也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