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日记(二)

无为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日 晴多云 雁门关</p><p class="ql-block"> 早晨离开大同,前往雁门关。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山西南北大动脉——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穿“关而过”。我们行驶160多公里,大概十点左右到达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 游客中心到景区内要坐景交车。下景交车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南侧靠山脚下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照壁,照壁上是一座大型壁画浮雕,上面雕刻着与雁门关有关联的著名历史人物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杨业将等等,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广场北侧是杨家将石雕像,横刀立马,姿态传神,威武逼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塑像东侧是条溪涧,涧上架有石拱关桥,过关桥就是雁门关围城,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建有一座明代建筑,俗称明月楼。正中上方嵌“雁门寨”石额。明月楼是古代雁门关城廓北口的第一道门户。</p> <p class="ql-block">  穿过明月楼就是雁门寨,清朝为明月村,民国初年改为雁门关村。村中有一口清泉叫豹突泉,明代万历《代州志》记载:平地突出若猛兽然,故名豹突泉。豹突泉特别神奇,干旱时不会枯竭,洪涝的时候也不会溢出,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过趵突泉,登阶而上是一座简易木制牌坊,牌匾上刻有“达北漠”。进了牌坊就是边贸街。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场所。可以看得出过去的雁门关不仅是一个军事重镇,曾经也是北方游牧民与中原农耕文化互市的重要场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现在这里成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商贸街。</p> <p class="ql-block">  穿过边贸街,沿着青石板路上行就是雁门关的关城北门,其实也瓮城的城门。瓮城在关城地利门外,是一段上坡用青石铺面的一个空间。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这副对联道出了雁门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边指的是凉州(今甘肃、宁夏),幽州(今河北、北京和山东),并州即现在的太原。雁门关的北边就是漠北,南边是中原,东边是华北平原,西边则是太原和十三朝古都西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控中原,北扼漠原,可以说是得雁门关者得天下,失雁门关者失中原。</p> <p class="ql-block">  瓮城靠西,也就是地利门的对面是一座高高的平台,上面建有关帝庙,院里有一文物“雁门关分道碑”,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是现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规则碑”。</p> <p class="ql-block">  瓮城与地利门联接,过了瓮城就是地利门,也是关城的西门。城门上镶嵌砖镌额匾篆书刻“地利”二字。“地”字是由“埊”组成,是女皇武则天所造之字,这个字寓意着这里的地形和地势对于防守极为有利。城门上建有宁边楼,二层歇山顶结构,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俯瞰宁边楼</span></p> <p class="ql-block">  过地利门左拐,沿着石板路走几分钟,就是关城南侧之门——天险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道,门洞内的石铺古道是原始的历史留存,凸凹不平,中间还有两道清晰的深深的车辙印。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名“雁楼”,悬挂“中华第一关”和“雁门关楼”二块匾额。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有回廊。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天”字为女皇武则天独创的䒶上下组合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俯瞰雁楼</span></p> <p class="ql-block">  出天险门东侧是镇边祠,亦称武安君祠,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代赵国大将李牧而建。现在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等从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示馆。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是高高的石砌平台,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楼。祠院分前后两院,前院正面过殿供李牧塑像,后殿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窑屋多孔,石基砖券,为雁门驿店,有“公主洞”、“帝王洞”、“将军洞”,是古代帝王和公主们过关休息的地方。昭君出塞就休息在公主洞。出天险门是古道,伸向太原。</p> <p class="ql-block">  登上雁门关城墙,环顾四周,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雁门关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斯人己逝,城墙、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依旧挺立,它们每一砖每一瓦,每一木每一石无一不见证了金戈铁马的残酷,无一不承载着无数戍边将士的忠诚与热血。走在城墙上,我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他们的英魂。山巅上有高耸的雁塔,那是不是安抚他们灵魂的归宿,就算是吧,我虔诚的双手合十。</p> <p class="ql-block">  站在敌楼上,极目遥望,重峦叠嶂,峭壑阴森。太阳照着群山,泛起薄薄雾霭,似有天苍苍野茫茫的凄凉,此时凛冽的北风正呼呼地刮,象极了狼的叫声,不禁浑身寒噤。遥想当年在这里戍边将士们是多么的孤寂和艰辛,同时还要抵御外敌,浴血奋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我顿时明白了什么叫做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二千多年战事连绵,烽火不息,从西周开始,雁门关共发生过大小战争2000多次。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雁门大败林胡、楼烦入侵,设立了雁门郡后,这里就是御敌守城的边防要塞和交通枢纽。战国时李牧镇守雁门关抵御匈奴,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保境安民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秦国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关出塞,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关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王昭君从雁门关出塞和亲带来安定局面,杨家将则谱写了满门忠烈的旷世传奇。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此伏击了日军运输队,赢得了震惊中外的重大胜利。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p> <p class="ql-block">  大概中午一点左右,出雁门关,在路边吃了份山西炒面就赶往碛口。雁门关距碛口350多公里,在车上正好打盹。中午正是人最疲倦的时候,春雷很小心,从后视镜似乎看到张师傅要打瞌睡,说要换着开一程。张师傅说没事,这职业就是这样,经常是中午开车。春雷还是不放心,时刻看着后视镜。我打趣地说,你别看了,也别不放心了,他本来就是个眯眯眼。这一说立刻引来一阵笑声。下午大概五点左右到达碛口镇,住客来轩宾馆。</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二日 晴 碛口古镇</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游览碛口古镇、李家山民居和西湾民居,若时间来得及就去观看伟人渡黄河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就来到了碛口古镇的广场,广场很大,这时还没有游客,只有晨练的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广场北面是一道连接东街和西街的高圪台,高圪台正面镶贴着“九曲黄河第一镇”巨大的红字,高圪台上是明清建筑,一直递进到山顶上的黑龙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仰视崖壁上的黑龙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是秦晋峡谷最大的一个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黑龙庙俯瞰湫水河</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沿着西街,然后走后街上到黑龙庙再下到东街,穿街走巷慢慢地品味古镇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主街道傍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街道都是用石头铺砌,两边是高圪台。这里的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条比一条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标局、商会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是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店铺林立,除本县外还有包头、河曲、绥德、府谷、孟门、汾阳、孝义、介休、平遥等地人开的店铺,多达204家。 </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是那么悠远、深沉、厚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一座残存的商会遗址上行,穿过居民的菜地上到山中一条石砌的山路到黑龙庙的。黑龙庙始建于明代,四合院布局,内有殿楼10座,是碛口镇地处最高的建筑,整体建筑奇伟壮观,叠于卧虎山山腰石崖之上,里面有戏台,供奉着黑龙、风伯、河伯庙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黑龙庙戏台</span></p> <p class="ql-block">  来碛口,黑龙庙是一定要到的。因为它曾是过往商人祈求平安、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场所,同时站在这里能俯瞰“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黑龙庙</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湫水河携带大量泥沙流入黄河,挤占了黄河水道,形成碛口,混浊的黄河水就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因此卧虎山上的黑龙庙里的庙神就便成了南来北往商人们的精神寄托,黑龙庙就在碛口古镇居于最高无尚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黑龙庙</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黄河由北而来,奔腾不息;湫水河不骄不躁,静静流淌,从东而来,融入黄河;河对面山峦起伏的黄土高原绮丽风光;恬静古朴的碛口古镇尽收眼底,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碛口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九曲黄河</span></p> <p class="ql-block">  碛口镇,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晋西边缘,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古镇。这里曾是黄河水运的重要节点,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是晋商发祥地之一。从明清至民国年间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青定头,南峪口,拴起骡子跑碛口”之说,可见当年之繁华,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隔河相望的陕西吴堡县</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碛口古镇,来到了李家山。</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坐落在碛口镇黄河岸畔的崇山峻岭之中的黄土丘陵之上,距碛口镇5千米,大概10多分钟的车程,沥青铺面的旅游公路直至村中。古村免费对外开放,没有围墙,不要门票。村头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停车场除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外,聚集了一些年老的村民,有的是在休闲,有的身上挂着小麦克风。当我们一下车,一些挂着小麦克风老年人就围上来了“要不要讲解,就30元”。其中一位老奶奶(她告诉我们今年70岁),追着我们不放。最终我们没有拒绝,反正景区不要门票,就算是赞助吧,老奶奶方言夹着普通话解说虽然很难听明白,我们也不在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女学生在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村内的道路高高低低,用大块石头砌成,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窑洞建筑,整个民居分布在将近70度的黄土山坡上,依山就势,建造了多达11层、造型不同、风格各异的窑洞。层层叠置,错落有致,前面人家的屋顶,刚好就是后面人家的庭院。窑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数为四合院。虽然有部分破破烂烂,但是保存基本完好。大大小小有40多个院子,400多栋窑洞。站在东边山梁上眺望,土黄色的窑洞和遍山遍野的红枣林相互映衬,在秋日阳光里得更显原始古朴,犹如一幅挂在黄土高原上的立体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中蜿蜒的小路上漫步,那种简单而纯粹的美,那份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窝,这不就是世外桃花源么。</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李氏家族在此开荒定居并逐渐繁衍壮大,从此开始叫做李家山。清中叶,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成为大户,又因碛口商阜繁荣,李家涉足商业并积累了财富,便开始大动土木。据说李家山东、西两边的山梁就象凤凰的二只翅膀,风水先生看了之后啧啧称奇,于是,当时的两大财主就在凤凰两边的翅膀上修建豪宅。东财主叫李登祥在碛口开了二家店,西边的财主叫李德丰在碛口开了一家票号,他们就在家乡比富,精心设计,在两边黄土高坡上依山就势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的四合院为主建造了风格各异的窑洞,一直完整保留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然而,隐藏在深山里的李家山出名却是因为一幅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国画家吴冦中先生两次来此地,赞誉这里为他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形容其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而一进去则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它与世隔绝,就象一处桃花源。他把这个村子就画下来了,这幅画卖了2700万元。因此,李家山名声鹊起,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很多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p> <p class="ql-block">  奶奶导游领着我们到了东边财主家的古宅门前。古宅历经岁月风霜,有些破败,但气势还在,古韵犹存。她指着大门一侧的砖雕麒麟送子和门边的“龟背竹”画,讲着它们的寓意和故事。是啊,每一座窑洞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那此关于勤劳、关于生活、关于希望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整个村子不大,走走停停不到1个小时就逛完了。在东边黄土坡上一个宽敞的平台上,老奶奶用纯厚的方言给我们献上了一首晋陕黄土高坡味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声悠扬,在黄土高原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导游老奶奶</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目前去过的最好的、最纯粹的、最具黄土高原风貌的古村落,这里没有繁杂喧嚣,没有被商业化,只有这离城市喧嚣后的惬意和平静,天地仿佛与万物融为一体,可以让你疲惫的身心获得片刻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李家山前往西湾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早,我站在宾馆楼上,环顾四周,眺望西北 ,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引人注目,座西北向东南,临河而建,绿树掩映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精致华美,别具一格。原来 这就是西湾村,距离碛口镇一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完了李家山就到了西湾村,这里正是我站在宾馆楼上看到的村落。这里不要门票,但是,每进一个庭院参观,自觉扫码2元卫生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碛口,利用碛口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于是,陈师范在湫水河东崖,紧邻碛口西湾的一处背山面水的优越区位上建起村落,以后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从此渐渐形成如今的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西湾村。</p> <p class="ql-block">  西湾村一带山多地少,惜土如金,因此,村子就选择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层层叠叠,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基本上每一处院落都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p> <p class="ql-block">  村内横有二条街,竖有五条巷,把各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现保存完好的有四十多处院落,院与院之间又有小门相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通过小门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p> <p class="ql-block">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只是如今都已塌毁了。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p> <p class="ql-block">楼房院墙不拘一格,样式多变,不同地势随行程序、错落有致,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都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各种雕刻构思精巧,刻画细腻。 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村里也只剩下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显得更加空灵和幽静。</p> <p class="ql-block">  游完西湾村,沿着湫水河、黄河边的旅游公路行驶约五公里就到了黄河岸边的高家塔村。这里矗立着一座高数十米的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这个地方就是毛主席当年东渡黄河登岸处。1948年主席从这里过黄河之后前往西北坡,尔后进京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打完卡就赶往壶口,晚上住壶口望河楼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