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p> <p class="ql-block"><b>1.起源:</b></p><p class="ql-block">-周朝祭祀说: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一天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古人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当时人们就有在冬季到来之前向祖先和亲人赠送寒衣的习俗,这也体现了古人对祖先的敬重以及对季节变化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孟姜女传说:流传较广的民间传说与孟姜女有关。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冬天来临时,她千里迢迢去长城为丈夫送衣服御寒,却得知丈夫已死并被埋在城墙之内。孟姜女伤心欲绝,在丈夫坟前大哭,感动了上苍。后来,人们将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日子即农历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此后,每到这一天,人们除上坟添土外,还会为故人糊纸箱柜、做纸衣焚烧,以示为故人御寒。</p> <p class="ql-block">2.发展:</p><p class="ql-block">-唐朝:唐朝及其以前有授衣的习俗,但日期并不固定。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玄宗天宝二年曾规定每年九月初一为寒衣节,朝廷正式承认了寒衣节的存在,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宋朝:宋朝是寒衣节的成熟期。由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九月尚未进入寒冬,寒衣节的习俗被推迟到十月朔日。《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二程外书》《帝京景物略·春场》等均准确记载了寒衣节的时间为农历十月初一,民间开始在这一天祭祖,为先人烧纸烧衣。</p> <p class="ql-block">-明代:出现了专门卖寒衣的店铺,这表明寒衣节的祭祀习俗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活动。</p><p class="ql-block">-清朝:寒衣节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p><p class="ql-block">-近现代:新中国成立前,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也称为“散工日”或“结账日”,大户人家会设宴犒劳雇佣的长工、短工,并算清账目,放其回家,同时宣布是否继续留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多在这一天改善生活,庆贺丰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祭祀活动中不断地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