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有清欢

冷空气

<p class="ql-block">  时光静好,暑退秋安,四季更替,人间忽晚,十月有清欢。</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学校管理人员来说,度过了八月零乱的准备阶段,越过了九月繁忙的开局阶段,十月份便彻底进入了有秩序、有节奏的教育教学稳定期,若无大项制度层面的调整,更无大型督导调研和测评,遵照教务部门安排,每日能坐在不同的教室最后排,听不同学科的老师完全不同形式的课堂表达,看不同状态的学生或积极发言,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或佯装推演以避开老师提问,或努力坚持终抵不过前一天熬夜太久的困顿,或当真是听不懂终于进入了昏昏欲睡若啄米小鸡之态,被你轻轻地拍拍后背叫醒后,那股子茫然劲儿,羞涩劲儿,忙低头去寻找老师讲到那里的窘迫劲儿……便是最幸福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  上班通勤时间由一个小时变成十五分钟之后,原来大篇幅的听书,或者大段背书的操作便不大合时宜了。一日,习惯性打开小红书,被随机推送的一段脱口秀表演所吸引,短暂停留的结果便是大数据以为我喜欢这种表演形式,或者追捧这位脱口秀演员,于是划来划去再也离不开脱口秀的视频专区了。愈听愈喜欢,愈听愈感慨。这是年轻的一代脱口而出、酣畅淋漓地表达,尖刻但不突兀,幽默又难免心酸,松弛但有度有界。最近推荐的视频多是本年度脱口秀总决赛的精彩片段,那是阎鹤翔关于中年人笑中带泪的直面与突破,那是付航“我们也许不够优秀,但我们始终坚持,永不放弃”的来自社会最普通人群的呼唤和坚守……一段脱口秀表演,竟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力量,像是做了一场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按摩,这,便是一件幸福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  周五晚在校值班,送罢最后一批结束晚自习的学生离校后,便是一周里真正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了。可以是挑灯完成手中正翻看那本书的阅读,可以是品茗中随机点开的某部大片的赏析,还可以是无所事事的手不离机,在短剧视频间消磨光阴……周六早晨,本可以自在且懒散地赖个床,却被习惯性早起及学校门前马路上勤快的晨练者,响彻云霄的鞭声,或是突然高音练噪声,间或还有萨克斯等等乐器声唤醒。独步于寂静的校园,随手关上昨晚那个班匆忙离去忘记上锁的门,看看劳动基地里开始抽枝拔节的新苗,体育场外依旧不肯谢去的秋花,遇到开始三五相约早起赶车回家的孩子。转罢,依旧不想离去,回到房间,再拿起昨晚还没完成的读本,伴着一杯浓香的咖啡,静静地开启完全不受打扰的阅读时光,直到母亲唤吃午饭的铃声响起……这不就是最幸福的事儿吗!</p> <p class="ql-block">  朋友老早发来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店地址链接,邀约同行探访,却一直未能成行。周末,秋阳高照,虽有一丝清冽的寒意,却并不影响去山边访秋寻色的热情。小店位于终南山脚下,近年文艺乡村建设颇见成效的粟峪口村,与已经形成规模颇有名气的土锤咖啡邻近。一条狭长的村街,显然还没有做好接待大量来访者的准备,去得晚了些,停车不便,以及乍上可以观山闲坐的三楼平台,便声声入耳的划拳声,瞬间消减了初见一楼小院、厅堂带给人的那股子清新、别致的观感。终还是被主人的热情、茶饮的用心以及触手可及的山边秋景所吸引,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茶食围炉,惬意闲谈。风里是秋天的味道,陶瓷壶里是咕嘟飘香的果茶,炉子旁煨些橘子、红薯和玉米,暖烘烘的炭火里是“而无车马喧”的清净雅致,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更是模仿古人的风雅和诗意。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也许,这便是最幸福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  最近读书颇为随意,随意到任何推荐,只要有眼缘,便寻来一读。十月里,相继完成了《一句顶一万句》《跨山海》《我的阿勒泰》等几本完全不搭界的读物,又访得梁晓声老师的散文集《独自走过悲喜》一探究竟。梁晓声是一个睿智的作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成就了独特的视角、观点和表达方式。最近完成也最为熟悉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一口气读完了上中下三本,更是就着口罩开放前最艰难的被感染期,日夜不分地追完了同名电视剧,也曾经大篇幅表达了对剧中人,剧中情的深刻感怀。《独自走过悲喜》是梁老师七十年人生经历和感悟的分享,有经历有故事,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书中一句话,见之者无不破防:生活的琐碎,吐出来太矫情,咽下去又辣嗓子,百般无奈涌上心头,话到嘴边又觉得不值一提。道出了人到中年的辛酸苦涩,更道出了梁晓声老师走过半生,对人情世事的通透练达。慢品尘世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长。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事儿吗?</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是作家,也是老师,归根结底是个读书人。文集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写关于读书这件事,还给了一个特别诗意浪漫的标题:找个小院,看书喝茶,享人间清欢。他为作家这一职业作出自己以为最理想的定义:为人类古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服务的人。他写读书于他而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是职业的需要更是认识世界的渠道,是生发于本能的兴致,也是以书为媒认识很多人,感受很多人生,体悟不同经历的需求。他同情自己成长的那个无书可读的贫瘠时代,他更怜悯当下被学业压迫没有时间读书或书籍太多无从选择的中学生。想想,自己竟是最幸福的人了,有想读便可随机购得随时捧起的书本,有想读便可寂静无扰的一间陋室或一方庭院,有想读便可邀约的三五挚友,品茗小聚的闲逸。</p><p class="ql-block">  关于大把的时间给予毫无章法的阅读,有朋友觉得无趣,亦有劝说读那有啥意义,既费眼睛又伤精神,我却甘之若饴,欲罢不能,网购账单中年度最大消费已变为书籍。关于读书这件事,比较欣赏和推崇罗振宇老师的态度,读书无外乎三个目的,第一,编织以我为中心的信息网络。是的,以我自己的感观,以我自己的兴趣,以我自己的需求,而非其它任何以为是好书,以为该阅读的书籍;第二,感受自己感受不到的生活。我们的一生总是太单薄,太苍白,太短暂,见不了多少人,经不了多少事,而除了我们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其他事,我们只有通过书本能能约摸窥见那个世界的样子,让自己活的更丰富。第三,凑热闹。通过读书,当然不限于读书,比如看电影等等,便于让自己在与人闲聊时碰到那个话题、那个人物、那段历史时,不至于那么无知和无趣。</p><p class="ql-block"> 当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需求不同,读书的目标一可同言而论,而我,随手又打开的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不晓得又会有怎样的相遇、相通与相知。</p><p class="ql-block"> 是的,有美好的遇见,让自己更加辽阔,足以成为幸福的,持续阅读下去,最坚挺的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