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5日,池州市教体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池州市老年体育协会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及家属前往桐城六尺巷开展“和文化”主题党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教体局退休党支部书记包熙彪同志首先传达学习了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讲话精神。</p> <p class="ql-block">党员同志们重温了习总书记视察六尺巷的深情嘱咐:“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p> <p class="ql-block">总书记的嘱咐与六尺的“和文化”精神,使得每位党员心灵得到洗礼,思想认识得到升华。</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六尺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巷口处矗立的一方黑色太湖石,上面镌刻着红色楷书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作者乃是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六尺巷因这首名诗而生。追根溯源,事情是这样的-—-张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与吴家为邻,两家之间有一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建房时想要这块空地,张家不同意,並将官司打到了县衙。</p> <p class="ql-block">张英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回复家人,家人阅信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p> <p class="ql-block">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最终成了六尺宽的巷子,这便是六尺巷典故的由来。漫步在六尺巷,人们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此为张英摘录的《聪训斋语》,赞美勤俭节约之美德。</p> <p class="ql-block">有诗称赞六尺巷:“三尺谦和六尺留,美名佳话世中优。宽容自是消千怨,礼让方将化万仇。厚德能容邻里事,广怀可解是非忧。清风一缕传仁义,善念长存日月柔。”</p> <p class="ql-block">一群耄耋老人瞻仰六尺巷后,感触良多。有一位年届82岁老党员当即赋诗称道:“十月暖阳丹桂香,耄耋瞻仰六尺巷。巷宽谦和高风留,墙矮礼让亮节扬。清风明月传仁义,善念铮言系纲常。眼前一条六尺巷,胸中美愿万里长。”</p> <p class="ql-block">礼让牌坊,高高耸立。气势非凡,令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集体留影。</p> <p class="ql-block">懿德流芳,心中珍藏。机不可失,合影照相。</p> <p class="ql-block">桐城的名胜古迹颇丰,大家认真观看。</p> <p class="ql-block">一位党员同志在观看名胜后赞道:“桐城名胜底蕴深,历史印迹堪勾沉。文庙祭祀孔子殿,杏坛弦歌宫墙挺。文化博物馆藏丰,古邑春秋风雅韵。天下文章桐城派,气势磅礴力千钧。”</p> <p class="ql-block">呵,眼前的六尺巷,不仅仅是一条巷子,更是一种和谐文化的精神象征,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礼让,以和为贵,为共筑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智慧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