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2024年初中毕业60周年纪念(三)

钟正国

<p class="ql-block"><b>《岁月如歌》</b></p> <h5>在学校大门前留影(于2024年10月)</h5> <p class="ql-block"><b><i>常记得六十年前</i></b></p><p class="ql-block"><b><i>激情燃烧</i></b></p><p class="ql-block"><b><i>高歌扬帆</i></b></p><p class="ql-block"><b><i>东风浩荡满校园</i></b></p><p class="ql-block"><b><i>蓬勃青春</i></b></p><p class="ql-block"><b><i>懵懂少年</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辛勤园丁忙耕种</i></b></p><p class="ql-block"><b><i>播撒雨露</i></b></p><p class="ql-block"><b><i>浇灌甘泉</i></b></p><p class="ql-block"><b><i>莘莘学子苦钻研</i></b></p><p class="ql-block"><b><i>盼望长大</i></b></p><p class="ql-block"><b><i>憧憬梦圆</i></b></p> <h5>5组毕业照</h5> <h5>7组毕业照</h5> 重庆市第42中学校成立于1955年,是市政府根据当时中心城市人口及学校布局而决定设置的。利用了西南局撤销后原西南财政干校遗址、校舍及其他物资条件兴办的。<div>当年新招初一新生12个班,初二、初三由其他学校划拨,全校共计1400余人。<div>我们于1961年进校,为初1964级,共8个班。</div></div> <h5>5组、7组部分同学照片拼图</h5> 5组7组两个班有许多同学都毕业于黄花园小学,因此来往甚密,近年来常在一起活动。 记得初二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div>学校组织到沙坪坝土湾参观棉纺厂。结束后,7组部分男生沿嘉陵江河岸步行返校。一路上,大家敞开心扉,吐露真言。激动之余,有人提议结拜为兄弟。于是,面对滔滔江水盟誓,在江岸举行跪拜仪式。不料,这一场景被一便衣公安发现,并通报学校。经调查,并无更深的政治意图,但这个苗头必须制止。于是,将其中的核心人物由7组调到了5组。</div> 1964年7月,我们毕业了。8月19日,中考结果揭晓,老师送来一份不录取通知书。<div>事前我已有预感,不敢待在家里。母亲当着老师的面,将其撕碎,因此我并未见到这张决定我命运的纸片。<div><div><br></div></div></div> 早在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班主任老师将一部分同学留了下来,就升学问题交底,平衡落实指标,名额对号入座。那个特别的夜晚决定了同学们的命运,后来的升学考试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div><br></div> 我们班有16名同学落榜,占总数的40%。<br>16岁的我,从小到大好像只知道读书这一件事。面对突然变故,束手无策,毫无思想准备。茫然无措中,被卷入上山下乡大潮。当晚报名,第二天晚上离开家,与同班同学罗昌棣一同去了大巴山。随后,同班同学王文裕、5组的周志尧也来到大巴山。5组的邹承素同学,本来已被29中录取,可她却申请上山下乡,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最后分配去了万源县的高寒山区。 <b><i>一纸通知任安排<br>学校工厂<br>高山平原<br>革命熔炉火正红<br>历经风雨<br>饱受磨难</i></b><div><b><i><br></i></b></div><div><b><i>各行各业显身手<br>安于奉献<br>坚守平凡<br>人生苦短一瞬间<br>鲜衣怒马<br>过眼云烟</i></b><br></div> <h5>笔者当年的照片</h5> <h5>笔者当年的照片</h5> 8月26日,经过6天的跋涉,终于到了安置知青的林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第一次身临“伸手不见五指”的境地。我躺在床上心想,难道这就是我今后的栖生之所,这就是我一辈子的谋生之地?与这僻静的山沟为伴,遥遥无期,直到终老。<br>一股难言的痛楚弥漫在心头,几天来的旅途劳顿奔涌而出。只觉得全身每一块肌肉、每一片骨头都疼痛难忍,瘫软无力,真是身心疲惫,万念俱灰,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绝望到了极点,欲哭无泪,有口难言…… <h5>笔者和昌棣同学在大巴山</h5> <p class="ql-block">其余落榜的同学,有的暗自落泪,有的号啕大哭……平静之后,有人每天走到学校门口,强忍着泪水看人家上学放学。也有人在家里或上图书馆看书复习,准备第二年再考。</p><p class="ql-block">后来,陆陆续续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到了工厂、商店、建筑工地;有几位同学参加了四川油气大会战,成为光荣的的石油工人……</p> <p class="ql-block">考取学校的同学们,有的在41中、6中、29中、18中等市重点中学读高中,准备报考大学;有的就读于师范、卫生、林业、气象、粮食等中专学校,有的学校远在成都平原,最远的是江苏南京。他们在那里学习专业知识,准备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1967年新年之初,就读于41中的程小丘、李耀国、刘小庆、胡天碧等同学,组成小分队,北上重走长征路来到大巴山,我们几位在社办林场当知青的同学与之相见。这过后有两个春节,部分同学在公园短暂相聚。</p> 光阴荏苒,几度春秋。当年的少男少女,早已过了古稀之年。<div>2015年,42中60周年校庆之时,许多同学在庆典现场重逢。当天下午,部分同学还到黄花园小学旧址流连徘徊。</div> 2016年初夏,经许光菊提议,沈学廉、李祥伦、陈其德、肖庆禄、谢荣祥、邹学精、钟正国8位同学齐聚南山,共叙同学情。那时智能手机刚刚普及,大多数同学还不会玩。庆禄同学牵头组建微信群,那天是5月17日,遂命名为"5·17",并进一步引申为“五组邀请七组”之意。于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5·17"应运而生。 <p class="ql-block">建立了微信群,大家平时在群里谈天说地,互动交流。每年聚会,开展活动。</p><p class="ql-block">2018年,远在成都、雅安的同学闻讯而来,分别几十年后,再次相见,气氛热烈,倍感亲切,同学之情弥足珍贵。</p> 看看这组花絮,重温那些精彩瞬间 <h5>欢迎星星同学海外归来(左3是星星,左4是8组的杭式余同学)</h5><h5>近年来,学廉、星星、式于和我,不约而同上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再次成为同学。</h5><div><br></div> <h5>盯着庆禄同学的镜头</h5> <h5>同学们手中的折扇为笔者所画</h5> <h5>欣赏学廉同学的画作</h5> <h5>看炎平同学操纵无人机拍摄</h5> <h5>谈笑风生</h5> <h5>翩翩起舞</h5> <h5>六朵金花</h5> <h5>四条汉子</h5> <h5>两对同生日的老庚</h5>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毕业60周年,有同学发起“重返校园”活动。</p><p class="ql-block">10月24日,大家在大田湾体育场贺龙雕像前集合,沿着新修的天桥走到文化宫。来到5组当年拍摄毕业照的地方,再次合影。</p><p class="ql-block">两个班原来共有90名同学,可是今天只来了10人。其中,5组7人;7组3人。</p> <h5>老地方—60年后再聚首</h5> <h5>5组7人</h5> <h5>7组3人</h5> <b><i>今日重返老校园<br>步履蹒跚<br>彷徨不前<br>一片浮云遮望眼<br>时空变幻<br>沧海桑田</i></b><div><b><i><br></i></b></div><div><b><i>蓦然回首已白头<br>万千往事<br>一声感叹<br>来到当初合影处<br>童心未泯<br>还是少年</i></b><br></div> <h5>还是那般意气风发</h5> <h5>依然亭亭玉立</h5> <h5><br></h5> 游览马鞍山传统风貌区。想不到,在这闹市之中,还有如此幽静古朴的地方;读书三年,对学校附近的这块宝地却一无所知。 午饭后来到42中大门口。好多人是60年后第一次踏足,时过境迁,世事更迭,让人有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div>大约在两年之前,42中已纳入巴蜀中学。也就是说,曾经的母校已不复存在,一道铁栅栏把我们隔在校园之外。</div> <h5><br></h5> 原来的大校门成了车行通道,新建的大门在旁边的石梯上面。 <h5>经保安准许我们在大门内留影</h5> <h5>气派的巴蜀中学大校门</h5> “盼望同学会,向往5·17”。为安排好今后的活动,应炎平同学邀请,到合川考察。10月30日,一行人从重庆西站乘高铁前往。上午,游览了钓鱼城,下午徜徉于文峰古街。 草街电站建成后,嘉陵江、涪江水位提升。合川城被浩瀚的湖水包围,呈现出不一样的全新景观。 <p class="ql-block"><b><i>三江汇合川</i></b></p><p class="ql-block"><b><i>秋水长天</i></b></p><p class="ql-block"><b><i>浩渺烟波连广宇</i></b></p><p class="ql-block"><b><i>无边层林衔远山</i></b></p><p class="ql-block"><b><i>点点白帆</i></b></p><p class="ql-block"><b><i><br></i></b></p><p class="ql-block"><b><i>往事越千年</i></b></p><p class="ql-block"><b><i>上帝折鞭</i></b></p><p class="ql-block"><b><i>古城墙头炮声酣</i></b></p><p class="ql-block"><b><i>风雨过后艳阳照</i></b></p><p class="ql-block"><b><i>国泰民安</i></b></p> <p class="ql-block">(全篇完 文中图片多为同学拍摄提供,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