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随笔【7】:感觉取了真经

虞慎勇

——武汉光谷四初,一所值得跟进了解的学校 <p class="ql-block">  两个半小时,中途不休息,全程无人看手机。这是跟岗以来,罕见的一幕,但在光谷四初的会议室里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该校校长孙奇誉为名校长班学员作报告的情景。从大家会后的反映来看,都认为孙校长交流的东西真实有效,可复制,是真经。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孙校长的报告聚焦的点是一线校长最感兴趣的点:作业改革、课程改革、测评改革。双减背景下,能够实现基本不带作业回家的情况下,确保学生的学业成绩稳定上升。特别是孙校长特别说明,所有措施都是经过了自己的验证。确实打动了现场的各位校长,我也是其中之一。同行的校长均有一试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然而,多年的学习经历,让我慢慢冷静下来。孙校长确实为我们提供一个她认为有效的工作案例,并一再强调,让我们回去大胆尝试,但面对不同的校情,这一套做法是否真可以放之四校而皆准,有待验证。与此相较,我更重视孙校长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  开展任何改革,都要研究人的本性,事的规律和做的哲学。这是孙校长为她的报告所作的总结。细思之下,每一个字都言中要害,对照我们在工作中每一次改革的不如意,每一项措施的无疾而终,莫不如此,尤其是人的本性。其实我们都知道,反人性的事最难实施,除非你能激发他的内驱力。然而,激发一个人的内驱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与人千差万别,很多时候,一种方式能激活几个人就了不起,正如孙校长在实施课程改革时采取的6个版本的措施,能带动四分之一,已是高效。为什么她的7.0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关键在她深入研究的“人的本性和事的规律”。个人有这样的感觉,这是孙校长对我工作思维的一次启蒙。</p> 随后,我们又听取了该校副校长陈小林的一场报告,隐隐感觉到两位校长的办学理念不完全在一个赛道上。显然,这与两位校长的经历以及在本校的工作情况有很大联系。陈校长是光谷四初的创始人之一,接近于常务副校长的角色,与该校目前取得的办学成绩直接相关,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打下了很深的个人烙印。孙校长是本学期调任于此任一把手,根据她自己的介绍,鉴于光谷四初目前的升学率不理想(至少与其硬件条件和它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不匹配),组织上把她派过来,就是补短板的。之所以看中她,也是因为她在前一所学校任业务校长期间,抓升学率抓出了成效。可以说,孙校长是带着经验和期待过来的。 当天午饭时,我和望江的徐校长谈到此事,他也有同感,并且提到他通过对师生的交谈了解到,目前孙校长的那一套做法并未全面铺开,而是选了两个班级做试点。诚然,先试点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在试点的规模上,也看出了新的管理团队对此项改革的不确定性。所以,我对徐校长说,这所学校值得跟进了解。如果改革最终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我们是要来深入学习的。自“双减”实施以来,在各种培训学习中,我见过无数的自称成功的案例,但深入了解,都是以自欺欺人为主。孙校长的改革是目前我认为最有可能真正实现双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