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邮政发行了《中国现代文学家》邮票,共六枚,分别展示的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是文豪,在政界也占有一席之地,晚年给公众留下的形象毁誉参半,我一介草民没有资格妄议他的一生,只捡与郭沫若有关的三件事,结合我的邮品隨便聊聊:</p><p class="ql-block"> 1,五十年代为曹操翻案而写话剧《蔡文姬》;</p><p class="ql-block"> 2,六十年代与伟人和诗;</p><p class="ql-block"> 3,七十年代为铜奔马文物命名“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本人用地安门邮局2019年11月10日发行的郭沫若故居机戳和郭沫若纪念馆门票做的门票实寄封。</p><p class="ql-block"> 晚年郭沫若居住在北京什刹海边上的一座大宅门里,进门就看见一座假山被浓郁的植被复盖着,再往里进的一座宽敞大院是他的工作室、起居室。如今这座大宅门变成了郭沫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与他同时代的文豪老舍故居相比较,那老舍故居就是小巧玲珑了,无论在占地面积、房间数量、空间布局等各方面,郭沫若家都要远远领先老舍家。这与郭沫若在政界身兼要职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北京人艺1959年5月21日首演话剧《蔡文姬》的剧照,导演:焦萄隐;主要演员:朱琳、刁光覃、蓝天野、苏民等。</p><p class="ql-block"> 1959年2月,郭沫若为北京人艺创作话剧《蔡文姬》,只用七天时间一挥而就。</p><p class="ql-block"> 历代曹操的形象都是一代奸雄,舞台上是白脸反面人物居多,郭沫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北京人艺编写了话剧《蔡文姬》,</p><p class="ql-block"> 他在《蔡文姬》序中声明:“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着重歌颂曹操的爱惜人才。”</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北京人艺近期上演的话剧《蔡文姬》剧照明信片,徐帆饰演蔡文姬。</p><p class="ql-block"> 蔡文姬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蔡文姬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音乐和书法才能。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创作,其作品充满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在音乐方面,蔡文姬自幼就有着卓越的音乐才能,能听音辨弦,随后蔡邕真授其琴艺,待蔡文姬学成后,将焦尾琴送给了她。在书法上,蔡文姬真草俱佳,尤擅隶书和草书,书法造诣精深,笔法得于其父,其书法下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又传王羲之。</p><p class="ql-block"> 蔡文姬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她初嫁河东卫仲道,婚后一年丈夫便因病去世,无子的蔡文姬只好回到娘家。后来父亲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兴平年间,天下大乱,匈奴趁机南下作乱,蔡文姬被胡骑掳入匈奴,献给了匈奴左贤王,在胡地滞留了十二年,生有二子。东汉权臣曹操统一北方后,念与蔡邕的旧情,于是重金从匈奴处赎回蔡文姬。蔡文姬在匈奴的十二年里,历经磨难,却也在异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她虽身处困境,却没有放弃对文学和音乐的追求,其作品《胡笳十八拍》凝聚了她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被曹操赎回后,蔡文姬的人生又迎来了新的 转机。 </p><p class="ql-block"> 蔡文姬回归故乡后,在曹操的资助下,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整理恢复了大量因战火而散失的典籍。她本有四千多卷父亲赐的古书,但因流离逃难,生灵涂炭,没有留下一点,只能背下四百余篇。曹操本想命十个人与蔡文姬共同抄写,但蔡文姬以男女界限很严,按礼节不能亲相传授为由,请求了一些纸笔,自己抄写下来送给了曹操,文字没有丝毫遗漏。这一壮举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卓越的贡献。在那个战乱频繁、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的时代,蔡文姬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她所整理的典籍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历史的见证,让后人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蔡文姬以一己之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蔡文姬创作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悲愤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蔡文姬自己被掳后的经历,从战乱的残酷到胡地的思念,再到归汉后的麻木与无奈,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蔡文姬个人的坎坷命运。而《胡笳十八拍》则以音乐的形式,倾诉了蔡文姬被俘、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心声。这首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声乐套曲,以其悲凉的基调、深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感动了无数后人。蔡文姬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录和反思。她的作品跨越了时空,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蔡文姬出生于东汉年间的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她的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西。墓前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汉蔡文姬之墓”,并有一尊汉白玉蔡文姬抚琴坐像。</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 西安邮友寄来的西安蓝田县发行的蔡文姬机戳封。</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绍兴邮友2021年寄来的纪念封,为纪念绍兴剧团进京演出绍剧三打白骨精六十周年,毛主席书写著名七律六十周年而发行的机戳纪念封。</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了来自绍兴绍剧团演出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诗:《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p><p class="ql-block">人妖颠倒是非淆,</p><p class="ql-block">对敌慈悲对友刁。</p><p class="ql-block">咒念金箍闻万遍,</p><p class="ql-block">精逃白骨累三遭。</p><p class="ql-block">千刀当剐唐僧肉,</p><p class="ql-block">一拔何亏大圣毛。</p><p class="ql-block">教育及时堪赞赏,</p><p class="ql-block">猪犹智慧胜愚曹。</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观看了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见到郭沫若的七律,诗兴大发,于1961年11月17日挥毫写下《七律·三打白骨精·和郭沫若同志》:</p><p class="ql-block">一从大地起风雷,</p><p class="ql-block">便有精生白骨堆。</p><p class="ql-block">僧是愚氓犹可训,</p><p class="ql-block">妖为鬼蜮必成灾。</p><p class="ql-block">金猴奋起千钧棒,</p><p class="ql-block">玉宇澄清万里埃。</p><p class="ql-block">今日欢呼孙大圣,</p><p class="ql-block">只缘妖雾又重来。</p><p class="ql-block"> 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大都会背诵这首七律,毛泽东这首著名七律里的金句:金猴奋起千钓棒,王宇澄清万里埃。几十年来鼓舞着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面对敌对势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本人在兰州市西津西路邮局做的纪念封,贴马踏飞燕票和郭沫若邮票。为什么贴这两枚票,为什么在兰州这个邮局做此封呢?这个问题要从头说起。</p><p class="ql-block"> 1969年的秋天,正值全民“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时,河西走廊的武威市,挖防空洞,一镐头下去忽然就刨出了一块汉砖,由此一座1800多年前的东汉墓葬被发现。1971年,以国家领导人身份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专程到甘肃省博物馆一睹真容,他被出土的铜车马武士仪仗队吸引,特别对放在角落里的一个铜奔马赞不绝口,认为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並且命名:“马踏飞燕”。铜奔马瞬间上了那时的热搜,被盛赞为“艺术品中的最高峰”,曾经代表中国漂洋过海到欧洲进行“文物外交”。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境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郭沫若慧眼识珠,发现铜車马的价值,纪念郭沫若为它命名,我选择马踏飞燕票和郭沫若票。这个文物现在位于兰州市西津西路的甘肃省博物馆常年展出,因而选择西津西路邮局交寄。</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199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旅游年邮票</p> <p class="ql-block">下图:</p><p class="ql-block">1973年11月20日发行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编66--77邮票一套12枚,其中编71就是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铜奔马原本只是甘肃武威雷台一位将军墓中出土的39匹铜马中的一只,因“马踏飞燕”而名声大振,也因其独特的造型而享誉世界。“马踏飞燕”这个名字是它最早的名字,流传的也最广。但是,自这个名字被叫定之初就一直存在着争议。邮票标注叫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也将其称为“铜奔马”,谨慎的学者都会称呼其为“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随口命名的马踏飞燕,现在只在非正式场合口口传说,大雅之堂和正式文字只说是铜奔马。</p> <p class="ql-block">2018年夏,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见到铜奔马实物</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拍摄铜奔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