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晨曦微露,金风送爽。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里,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升教学理念,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助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10月26日、 27日新干县小学语文工作室教师和来自各省的教育同仁满怀期待与热情,参加“和美课堂”第22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本次观摩课邀请到孙双金、魏星、虞大明等8位全国语文特级名师。他们依据新课标及学科特点,紧扣核心素养,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给老师们呈现最前端的探索,最前沿的实践,最前瞻的做法,引导参会教师去借鉴,去思考,去探索,去行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程安排</p> 孙双金《月光曲》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孙双金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堂教学。孙老师通过让同学们反复诵读提出问题,并再次回到课文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如:贝多芬为什么会在兄妹俩的茅屋前停留?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这间茅屋?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走近莱茵河畔,感知贝多芬的神曲魅力,让同学们通过配乐朗读等感受到乐曲和文字共同的魅力。</p> 赵志祥《凉州词》 <p class="ql-block"> 赵志祥老师带来的古诗《凉州词》,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授了古诗的平仄、押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到后面的读、唱更是让课堂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p> 李祖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p class="ql-block"> 李祖文老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比“大家都有的感受”和“少数人有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并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之外还能有“诱人的、脱俗的、梦幻的”等个人独特的感受。随后进行迁移教学,让学生说一说看到南昌的“八一大桥、滕王阁”这些熟悉的景色,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p> 魏星《盘古开天地》 <p class="ql-block"> 魏星老师以课题中的一个“开”字着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课文中找到“开”字的具象化表达的句子,接着围绕关键词“劈”提出问题“为什么劈?怎样劈?劈的结果怎么样?”为学生的思考设立支架,也为接下来如果提问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思路中体会神话的奇妙。</p> 王文丽《中国神话故事》 <p class="ql-block"> 王文丽老师带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神话故事》 ,在王老师的设计中,多篇《神话故事》相融,鼓励学生提出好奇之处,留下问号,激发阅读欲望,提出阅读就是“越简单越持久,越复杂越短暂”,漫画、电影、电视剧都是“阅读”的途径,不必拘泥于纸质书本,一切皆可为我所用,一切皆可引导阅读。</p> 虞大明《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p class="ql-block"> 虞老师的课堂设计侧重于阅读策略教学,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边读边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虞老师将自己原创的童话故事《风魔与沙怪》作为文本,</span>多角度激发学生积极猜想、感知预测的情趣,多维度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并能表达出来,感受预测的意趣,让学生在学习预测和言语训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切实提升语文素养。整堂课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猜。</p> 孙庆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p class="ql-block"> 孙庆博老师带来的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汉字书写训练到片段写作指导,体现从教到扶到放的思路。课堂围绕“中华不振”主线,通过“概述故事”和“感悟不振”学习任务,拓展近代历史材料,让学生运用特定范式感受旧中国屈辱,领会周恩来志向。最后“仿写练习”为孩子种下种子,激发爱国之情。课堂上,孩子学习主动,知识内化,思维闪烁,教与学相互碰撞,使课堂异彩纷呈。</p> 张学伟《桂花雨》 <p class="ql-block"> 张学伟老师执教的《桂花雨》由于是一篇孩子们已经学过的课文,所以张老师首先是让学生围绕“回忆桂花”,进行梳理汇报,汇报内容概括了全文;在汇报的同时,又对文章的梗概和内在联系进行认识。这样的语文训练是整体的融合,效果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点的训练。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以及后边的配乐朗读仿佛让人心灵受到洗涤,真是让人回味无穷!</p> 工作室老师听课笔记 <p class="ql-block"> “山高自可登临上,水深不妨涉足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汲取名师优秀经验,积极探索科学的育人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断提升课堂教育教学品质。相信每一位行走语文课堂的老师们在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且行且悟且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