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口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广东粤北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京口村组”。一一她位于皈塘老区牛栏冲与党石坪两村组中间,村前有条小河,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村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建起了两座拦河坝(拦河之水用于农田灌溉),早年时期水清见底,鱼虾成群,而今村民众志成城,近年来共捐款近4万元,购买鱼苗放生在京口河,清楚的记得我们的童年经常整天泡在小河里捉鱼儿,摸河虾,抓大螃蟹,笑声每天都在小河的四周飘荡,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古建筑村京口,有一条年代久远的石板路。说它年代久远,是因为谁也不知道它从哪年哪月就躺在那里。嵌在地上的一块块石板被踏的滑溜溜的,有些地方光可照人了。这条石板路一米多宽,全村环绕大得有600多米……石板路的两边都是房屋,不过,村门口在九十年代末,村民捐款修建了一个大大广场用于停车集会,现在看到村门楼三个鎏金的大字“京口村”一一这门楼与村围墙又是村乡贤与村民捐款的“杰作”,村里李智斌、李素芬、李洁珩、李洁漩堂兄妹四人尊老风尚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家乡的石板路留下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足迹,清楚的记得,下雪的时候,总喜欢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踏出一串串小脚印。等到大了一些,再从它上面走过,鞋底与石板的叩击声总会将我牵入一种深远的思绪,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感悟。它的美,必须以平和,恬淡之心来品味,正如一盏淡淡的清茶:说无味,的却无味,但它的缕缕清香,却丝丝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每年年三十晚,总是在村子里的石板路上跑来跑去,谁家“开门”燃放了鞭炮,我们都跑去兜一圈看看还有没有没“打响”的鞭炮……现在回想起那种情景,真是快乐无穷!</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沧桑,如今新修的路有些地段已覆盖了老路所有的影子,几乎没有一点凹痕,可我还是喜欢我村的石板路,就像人生之路一般,它经过了风雨的打磨后,才更加有自己的那份在世间生存的意义。老师曾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金钱,快乐和挫折,你只能拥有一样,你会要什么?我想起了我村的石板路,它告诉我,要挫折,温室里的树木不会参天,我笑了,凝视着脑海里石板路的裂痕,我毅然选择了挫折。</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忘记!京口村是个红色的古村!有李家烜、李培臣、李明、李金才、谭爱珠、李金太六位英雄英烈,他们为了和平、为了解放中国,谱写出了许多英雄故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史将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 村前的小河和村巷的石板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悠远,更是童年时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京口“红军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7年至1945年期间,湘南特委、粤湘边赤色游击大队,以皈塘、梅花为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湘粤边赤色游击大队(简称:湘粤边赤色游击大队)长期活动在乐昌市梅花镇大坪、坪石镇皈塘老区寨头岭、京口、坳坵、杉树窝(上冲)支部。谷子元、李林、周礼经常出入乐昌市坪石镇京口村京口村小组南湾,这里有两条峡谷,一条通往寨头岭狮子岩(乐昌县委机关办事处),另一条通往牛栏冲大岩洞(与京口村小组山林交界处“京口红军岩”),有一年这里非常干旱,经常受到缺水的困扰,游击队员很不习惯。</p><p class="ql-block"> 一天中午,游击队员在京口村小组南湾遇到京口一村民,问哪里有井水?村民带着游击队员来到一条小沟旁,看到沟旁正好有一汪清水,游击队员寻水山林跋涉口渴难忍,战士们一见到水,高兴得连蹦带跳跑到井水旁,用手捧着水喝了起来,一口气喝个饱。</p><p class="ql-block"> 京口村民为了不与游击队共用有限的井水,让水给游击队员,村民自觉执行不成文的规定一律饮用河水……遇到特殊的洪水期,村民也只是打少量井水用于做饭、饮茶,用的水仍然用沉淀后的河水,严格用水纪律!由此可见当年京口村民的拥军精神。八十年代我们还曾听到我村八十多岁的李树林唱着一首民谣:“南湾井水贵如油,一滴也别让它流;今天带足南湾水,明天军民乐悠悠……”。因为这口井水,京口村民和游击队员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p><p class="ql-block"> 据村里老人家李树林说:“五十年代,他们几个人将这口原来是乱石围成的井水,用水泥沙石修缮了一下。”村民对此赞不绝口。一一从始便成了村民插田、割禾饮用的井水。为了纪念京口村民与中国工农红军湘粤边赤色游击大队的深情厚谊,红军与当地村民就给这口井起名为“红军井”。</p> <p class="ql-block"> 烽火年代“青龍書院”之记忆</p><p class="ql-block"> 文/李翱翔</p><p class="ql-block"> 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之京口,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在这个小乡村河下游338米处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叫“青龍書院”,院前小溪流淌,三面环山,山脉形如“飞龙环抱”,故命名为“青龍書院”……</p><p class="ql-block"> 青龍書院座落在青龙山枫林深浓的山谷下,书院气魄恢宏,院宇盖得古色古香,庄严肃穆与京口母亲河对峙,远看书院犹如“腾飞青龙”怀照的“青龍書院”;这座古老的书院翔掩映在几棵苍劲的枫树与参天的柏树之下,走近书院,只见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气氛;古木参天,枫林森森,秀竹郁郁,芳草青青;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古色古香的寺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据村里老人说,这书院有个文化古迹千年古雕叫“福将公公”很秀丽,栩栩如生似大将,自从雕刻这塑像“福将公公”后,四方来书院观光者络绎不绝,书院墙四周挂满了横匾:“心想事成”、“香墨”、“勤学苦读”、“天道酬勤”、“舍不而锲”、“宁静志遠”、“岁月流金,书香四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院以“三厢式”建成,近200平方,庙的屋檐下雕龙画凤,惟妙惟肖,生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听村里老人家讲故事:始于1934年,长达十年之久,京口、坳坵、牛栏冲、上冲就成了谷子元、李林、李家烜、李明、李培臣、李家美、李金才、邱辉珍、肖英他们在皈塘的活动中心点(70年代我们还从这倒塌书院的石基下,挖出抬铳一把。)中共宜乐县委皈塘区委京口支部常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从此给青龍書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旧址……青龍書院(京口庙)便是他们易地开会的好地方,旁边有小河,书院四周有参天大树,翠竹丛生,确实是藏身及打游击的好地方……(碑文尚在)</p><p class="ql-block"> 是的,青山、溪水、绿树,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不愧是京口“青龍書院”之精华!而且还是红色文化旧址,着时令人怀旧!</p><p class="ql-block"> 倘若有时间,我也会再次去感受一下这里的幽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