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旅终结篇 <p class="ql-block"><b> 历时13天(10月13日至10月25日),独来独往的一人山西自由行结束了!感谢美友,微友,战友,学友,邻友,亲友及所有朋友们的持续关注、支持与鼓励!短短的十三天,游记的赐阅点击量已超过了八万!这也助力了我坚持完成旅行计划的信心和勇气!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支持!</b></p><p class="ql-block"><b> 本次山西之旅收获颇丰!尽管稍微累了一些,却受益满满!既开阔了眼界,又学到了知识!在我看来:只要提前做好功课,有个良好的身体以及足够的体力、耐力做支撑,稍微有些地理和历史知识,就能成行!我这次规划的路线,先到晋南,然后一路往晋北方向走,越走离天津越近!这些景点大部分都在108国道(京昆线)附近,自驾的朋友,若想参观这些大院,围绕108国道作文章,规划路线即可!</b></p><p class="ql-block"><b> 这次出行,美中不足,在运城错过了去关帝庙一游。意外收获还是大于缺憾的,包括孔祥熙旧居、霍州旧署衙、许村朱家大院、太古古城、忻州古城等都是计划之外获得的!限于游记的篇幅,有的没能在游记中向朋友们展示,本美篇将为大家稍作补充,以弥补缺憾!尽管这样,挂一漏万,也在所难免,为此,诚挚地恳请朋友们海涵!并请大家继续关注本人后续美篇的发布!</b></p><p class="ql-block"><b> 谢谢大家!</b></p> 镜头回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阳城皇城相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阳城郭裕古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荣李家大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县张家大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汾西师家沟古建群</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介休绵山</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灵石王家大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古孔祥熙宅园</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祁县渠家大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祁县乔家大院</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古三多堂</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榆次常家庄园</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定襄阎锡山故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霍州旧署衙</b></h1> 朱家大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霍州许村的朱家大院</b></h1> <p class="ql-block"><b> 10月18号那天,我从师家沟返回霍州的途中,顺便让司机师傅带我到朱家大院走访。</b></p><p class="ql-block"><b> 就在108 国道的道边,霍州城北8公里处的许村,有个貌似平常的村子,却有着一座并不为太多人熟悉但却堪称古建奇葩的朱家大院。 朱家大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大小建筑24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巧夺天工,椽檩油漆经百年色彩依旧,地下通道历数代神秘无穷,系明太祖后裔之华居。这里的建筑还在,除主宅尚有朱姓人家居住且比较清闲外,其他宅院都已住进了外人。我随意的拍了些照片就离开了! </b></p><p class="ql-block"><b> 说起朱家大院的历史渊源,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山西大同府,为代简王,亦称代王。代王第八子朱逊 ,曾封怀仁王,天顺五年(1461年)改封霍王,即为霍州朱家始祖。 霍王共十二子,分为十二门,许村朱家为其第十门直系。</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霍州古楼</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古古楼</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祁县古城牌楼</b></h1> 忻州古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忻州古城墙</b></h3> <p class="ql-block"><b> 10月23号下午利用空闲到忻州古城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围着城墙上面,从南门楼到北门楼坐观光车转了个往返,不到8公里,忻州古城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的忻州古城,除西门和南门的瓮城还是老东西,其他全是2019年开始新建的,就跟天津的古文化街一样!</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忻州古城南城门的瓮城墙体</b></h1> 告别山西之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原藏经楼</b></h1> <p class="ql-block"><b> 10月24号晚上,我即将要从太原乘坐K214返津,21:50才发车呢,找了一家麦当劳解决完晚餐,顺便在迎泽大街走走!大家看到的上面这张照片,是迎泽公园内的藏经楼!假如,我说它是从外地“乾坤大挪移”而来的,恐怕打死你都不信!不光你不信,就是太原当地50岁以下的人,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座藏经楼是1958年,由“太原市汽运二公司”,从太谷县的“资福寺”一砖一瓦搬迁过来的。 </b></p><p class="ql-block"><b> 据太古县志记载:“藏经楼”,又名风华楼,黄绿琉璃瓦顶,垂檐歇山式建筑。是贮存藏传佛教经典图籍的楼阁,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直进三间,高度为18米,飞檐斗拱,凌空飞翔,斗拱紧抱浑然一体。雕梁画栋,鸥吻相望,脊兽有序。两层前后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槛窗。额枋、檐檩、斗拱,均施彩绘。</b></p><p class="ql-block"><b> 此楼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距今已经八百三十九年。后正殿毁于战火,寺内其他建筑也破败不堪。由于年久失修,藏经楼已岌岌可危,四周墙壁,用几十根五六米长的椽木支撑着。当时,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认为,藏经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有保护的必要,而迎泽公园正在建设,当时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郑林提议,经省政府会议通过,由省委书记陶鲁笳批准,决定将资福寺内的藏经楼,整体搬迁到迎泽公园。</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龙离开太原前留影</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龙山西之旅相关数据统计表</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龙山西之旅的路线图</b></h1> 山西之旅感悟 <p class="ql-block"><b>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b></p><p class="ql-block"><b>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曾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b></p> <p class="ql-block"><b>山西大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b></p><p class="ql-block"><b> 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四五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b></p><p class="ql-block"><b>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b><b style="color:initial;">单坡顶是山西地区的特色屋顶,由于山西省降水稀少的原因,单坡顶设计原本也是出于让屋顶快速排水的考虑。由于都采用单坡项,才使外墙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itial;"> 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b></p> <p class="ql-block"><b> 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山西大院宅屋的脊兽通常都装饰鸱吻,此物性喜远眺,尊为房屋守护神,且古人认为鸱吻属水性,安放屋顶避免火灾。官宅和商宅在房屋配饰上亦可辨别,张口脊兽为官宅,意为“为官者要为民说话”。闭口脊兽为商宅,意为“财不外露,招财进宝多多益善”!这些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b><b style="color:initial;">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为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的深宅大院,在告诉前来参观的人们: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是在用建筑美学和艺术,表述着文字语言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b></p> <p class="ql-block"><b> 山西大院的形成与发展和山西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西人恋家,极少举家迁移他乡。讲究“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同时亦能光宗耀祖!于是,黄土地上的这些汉子们,浪迹天涯积累财富之后,荣归故里,在自己的那片土地上,极尽奢华,显赫的盖起了属于自己的豪宅,成就了大院的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山西大院从时间上看,数也数不清,空间上又多的不胜枚举。山西大院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阔。每个大院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二十年前,这些大院还"养在深闺无人知",如今这些“大院”在开放的今天愈显魅力,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空间之中,大到城邦,小到院子,这些空间也藏纳了无数人的生活点滴。山西人的仁义道德、敬业修身、尊卑有序......在这些大院中都能“可窥一斑”!</b></p> <p class="ql-block"><b> 在我看来:以往岁月的轮回中,一代一代的山西富豪们,周而复始的做着相同的事情,挣钱、回乡、筑高墙、建大院。每个大院都为自己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成为一座座与外界隔绝的城堡,也注定了它们的衰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论哪一种繁荣,总有潮起潮落的时候。如今,大院的主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院子里的一砖一瓦,还显露着藏匿几百年来晋商兴衰史的符号!</b></p> 游记全文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游记作者文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谢大家赐阅关注</b></p>